華文網

關於維生素,你瞭解多少?

維生素(英語:Vitamin)是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統稱。它們是生物體所需要的微量營養成分,而一般又無法由生物體自己生產,需要通過飲食等手段獲得。維生素不能像糖類、蛋白質及脂肪那樣可以產生能量,
組成細胞,但是它們對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起調節作用。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適量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過量攝取維生素卻會導致中毒。

維生素A,抗乾眼病生素,亦稱美容維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間發現。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視黃醇的衍生物(視黃醇亦被譯作維生素A醇、松香油),別稱抗乾眼病維生素 多存在於魚肝油、動物肝臟、綠色蔬菜,

缺少維生素A易患夜盲症。

維生素B1,硫胺素,又稱抗腳氣病因子、抗神經炎因數等,是水溶性維生素。由凱西米爾?馮克(Kazimierz Funk)在1912年發現(一說1911年)。在生物體內通常以硫胺焦磷酸鹽(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

維生素B2,核黃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G多存在於酵母、肝臟、蔬菜、蛋類 。缺少維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潰瘍)等。

維生素PP,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發現。包括尼克酸(煙酸)和尼克醯胺(煙醯胺)兩種物質,均屬於吡啶衍生物。多存在於菸堿酸、尼古丁酸 酵母、穀物、肝臟、米糠。

維生素B4(腺嘌呤、氨基嘌呤,Adenine),現在已經不將其視為真正的維生素。膽鹼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發現。維生素B族之一,1849年首次從豬肝中被分離出,此後一直認為膽鹼為磷脂的組分,1940年Sura和Gyorgy Goldblatt根據他們各自的工作,表明了它具有維生素特性。蛋類、動物的腦、啤酒酵母、麥芽、大豆卵磷脂含量較高。

維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發現。亦稱為遍多酸。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蔬菜。

維生素B6,吡哆醇類,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發現。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蛋類、乳製品。

生物素,也被稱為維生素H或輔酶R,水溶性。多存在於酵母、肝臟、穀物。

維生素B9 葉酸,水溶性。也被稱為蝶醯谷氨酸、蝶酸單麩胺酸、維生素M或葉精。多存在于蔬菜葉、肝臟。

維生素B12,氰鈷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發現。也被稱為氰鈷胺或輔酶B12。多存在於肝臟、魚肉、肉類、蛋類。

肌醇,水溶性, 環己六醇、維生素B-h。多存在於心臟、肉類。

維生素C,抗壞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發現。亦稱為抗壞血酸。多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

維生素D,鈣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發現。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

多存在於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維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發現。主要有α、β、γ、δ四種。多存在於雞蛋、肝臟、魚類、植物油。

維生素K,萘醌類,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發現。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多存在於菠菜、苜蓿、白菜、肝。

缺乏原因

1、食物供應嚴重不足,攝入不足;如:食物單一、儲存不當、烹飪破壞等。比如葉酸受熱損失。

2、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統疾病或攝入脂肪量過少從而影響脂溶性Vit的吸收。

3、維生素需要量相對增高;如: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兒童、特殊工種、特殊環境下的人群。

4、長期食用營養素補充劑的人群眾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導致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攝入不足;如:食物單一、儲存不當、烹飪破壞等。比如葉酸受熱損失。

2、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統疾病或攝入脂肪量過少從而影響脂溶性Vit的吸收。

3、維生素需要量相對增高;如: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兒童、特殊工種、特殊環境下的人群。

4、長期食用營養素補充劑的人群眾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導致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