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及市場前景分析:預計2017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651億元

中商情報網訊:醫藥製造業是指原料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後成為了新的醫藥類產品,包含通常所說的中西藥製造、獸用藥品,還包含醫藥原藥及衛生材料醫藥用品製造。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其主要門類包括:化學原料藥及製劑、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抗生素、生物製品、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醫療器械、衛生材料、製藥機械、藥用包裝材料及醫藥商業。醫藥行業對於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生活品質,為計劃生育、救災防疫、軍需戰備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場規模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醫療衛生費用支出逐年提高,我國醫藥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資料顯示,2016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與2015年相比增長速度有所回升,2016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為29463億元,預計2017年中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651億元。

近年來我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增長情況如下:

據統計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2011年-2015年),國內醫藥工業銷售收入整體規模呈上漲趨勢,但增速減慢,複合增長率為15.3%。2015年我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為26703億元,增速近五年來首次降至10%以下。

增速下降原因較多,包括進一步深化醫療改革,政府對藥品價格的控制措施等,行業正處於日益規範的發展階段。2016年,增長速度已經呈現回升趨勢。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醫藥產業整體不斷擴大,醫藥工業總產值占GDP的比重也不斷上升,2007-2016年,我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19.08%。由於國內和國際市場對藥品市場需求和消費將繼續增加,醫藥行業將繼續穩步發展,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利潤水準

“十二五”期間,國家對醫藥衛生事業的投入加大,醫保體系更趨健全,醫藥出口穩健增長,資本市場迅猛發展,醫藥行業優質資源面臨整合,一系列扶持醫藥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先後出臺,在各項有利因素的促進下,醫藥工業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醫藥工業的整體利潤水準平穩增長,國內規模以上醫藥製造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據資料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規模以上醫藥製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8062.9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為21715.3億元,占2016年的77.4%。

我國醫藥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2017年是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和實施“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重要一年,是形成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完成醫改階段性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涉及醫療服務、藥品生產、流通和支付四大方面的相關政策將陸續出臺,制度的完善將對未來醫藥行業帶來深遠影響。

(1)2017年2月,人社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較2009年版目錄新增339個藥品,中藥口服品種、兒童藥、重大疾病治療藥物成為主要新增範圍,部分輔助類藥物被增加適應症限制。隨著新版醫保目錄的執行,醫療機構用藥將回歸到臨床的角度,不合理用藥現象會得到有效抑制,醫藥市場結構將發生變化,真正在臨床上具有重要價值的藥品將在此次醫保目錄調整過程中受益。

(2)隨著食藥總局出臺一系列細化規則與技術指南,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加速推進。從短期來看,隨著一致性評價穩步推進,大量低端重複批件將會消失,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從長期來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通過在醫保、藥品招標等方面給予優惠鼓勵政策,推動仿製藥品質提升、去劣存優,促使醫藥企業從“仿製”走向“創新”。

(3)隨著分級診療政策持續深入實施,試點地區的不斷增多,促進了基層醫療市場擴容,達到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目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首診將下沉至基層醫院,藥品市場環境將進一步發生變化。

(4)七部委印發《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年底前4批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降到30%以下;9月30日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醫保控費逐步升級,抗生素、輔助用藥和高價原研藥等品種面臨增長壓力,而療效確切、定價能力強的創新藥、高品質仿製藥獲得發展空間。

(5)隨著國家層面的“兩票制”細則的落地,全國已有20省發佈《“兩票制”實施方案》,爭取2018年全國全面推開。“兩票制”的推行,有利於淨化流通環境,加強藥品監管,深化藥品領域改革,助推藥品企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是形成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完成醫改階段性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涉及醫療服務、藥品生產、流通和支付四大方面的相關政策將陸續出臺,制度的完善將對未來醫藥行業帶來深遠影響。

(1)2017年2月,人社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較2009年版目錄新增339個藥品,中藥口服品種、兒童藥、重大疾病治療藥物成為主要新增範圍,部分輔助類藥物被增加適應症限制。隨著新版醫保目錄的執行,醫療機構用藥將回歸到臨床的角度,不合理用藥現象會得到有效抑制,醫藥市場結構將發生變化,真正在臨床上具有重要價值的藥品將在此次醫保目錄調整過程中受益。

(2)隨著食藥總局出臺一系列細化規則與技術指南,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加速推進。從短期來看,隨著一致性評價穩步推進,大量低端重複批件將會消失,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從長期來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通過在醫保、藥品招標等方面給予優惠鼓勵政策,推動仿製藥品質提升、去劣存優,促使醫藥企業從“仿製”走向“創新”。

(3)隨著分級診療政策持續深入實施,試點地區的不斷增多,促進了基層醫療市場擴容,達到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目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首診將下沉至基層醫院,藥品市場環境將進一步發生變化。

(4)七部委印發《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年底前4批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降到30%以下;9月30日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醫保控費逐步升級,抗生素、輔助用藥和高價原研藥等品種面臨增長壓力,而療效確切、定價能力強的創新藥、高品質仿製藥獲得發展空間。

(5)隨著國家層面的“兩票制”細則的落地,全國已有20省發佈《“兩票制”實施方案》,爭取2018年全國全面推開。“兩票制”的推行,有利於淨化流通環境,加強藥品監管,深化藥品領域改革,助推藥品企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