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邦股權激勵:2017年企業IPO被否率創新高,應該遠離“幾宗罪”

2016年全年共計18家企業IPO被否,否決率為2.21%,今年IPO申請的否決率達到13.55%,被否企業數量增加了194.44%。在本文中,經邦諮詢將為大家帶來2017年企業IPO被否率創新高,應該遠離“幾宗罪”。上海經邦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中國股權激勵領導品牌,擁有豐富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經驗。薛中行博士以"五步連貫股權激勵法"為基礎,帶領國內頂尖股改專家,幫助企業制定股權激勵方案,確定股權激勵計畫,幫助企業啟動了股權這一"中樞"。經邦諮詢累計培訓企業家超過數萬人次,眾多企業集團在經邦的幫助下成為行業寡頭。

今年以來,截止到2017年9月24日,證監會已經審核了391家公司的首發(IPO)申請:其中319家獲得通過,

53家被否(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否決總數一倍),11家暫緩表決(五家暫緩表決後過會的是山東先達農化、江蘇新日電動車、江蘇凱倫建材、秦皇島港、香飄飄食品),6家取消審核;2家在上會前撤回申報材料,通過率為81.59%。

分析53家被否企業淨利潤指標發現,淨利潤在3000左右的企業有33家,占比62.26%。淨利潤在3000以下IPO被否有16家,占比30.19%。

根據近期的一份對最近250家IPO上會前最近一年扣非後淨利潤的統計資料,3000萬以下、3000-4000萬、4000-5000萬、5000-8000萬、8000萬以上的過會概率分別為8%、54%、67%、78%和82%。

2017年6月證監會將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嚴格審核,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嚴密關注企業通過短期縮減人員、降低工資、減少費用、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等方式粉飾業績的情況,

一經發現,將綜合運用專項問核、現場檢查、採取監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嚴肅處理。

從申報的上市板塊來看,53家被否企業中申請創業板的居多,有33家,占比超過62.26%;申請中小板的有8家,占比15.09%;申請主機板的企有12家,占比22.64%。

一是創業板IPO門檻低於主機板與中小板,大多數想上市的企業把目光集中到了創業板身上;

二是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需要具有創新型科技含量的主營專案,

不排除部分企業為了能夠上創業板存在包裝的可能,因此,在審核過程中自然會被否決;

三是由於創業板門檻相對較低,部分企業急於上市而忽略了上市後企業的成長性,而在審核過程中,對企業上市後的成長性是審核的重點之一。

因此,對於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擬上創業板的企業來說,被否的概率就大了。

根據53家被否企業發審委會議提出的主要詢問問題,以及這些企業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等相關資料,分析歸類主要問題重點在三方面:

一是規範運作問題;

二是持續盈利能力;

三是資訊披露問題。

主要是申報期內業績下降、過度依賴關聯交易、繼續獲利能力存疑、運作不規範、獨立性缺失、募集專案堪憂是IPO被否的幾大主因。

目前來看,規範運行是IPO申請面臨的最大“攔路虎”。規範運作事項包括內控制度健全、合法合規、無虛假記載、無違規擔保、資金管理制度健全、無環保問題等。

被否企業的按照行業分佈:專用設備製造業被否7家,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都被否7家,合計14家,占比約為26.42%。

被否企業的按照地區分佈:浙江9家、廣東8家、上海5家,合計22家,占比約為41.51%。

被否企業的按照上市板塊分佈:創業板33、中小板8家、主機板12家。

被否企業的按照保薦機構分佈: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和國金證券都否5家。

被否企業的按照會計事務所分佈:天健13家、瑞華9家、立信6家,合計28家,占比52.83%

被否企業的按照律師事務所分佈:金杜8家。有五家律所通過率為0,分別是廣東志潤律師事務所、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福建君立律師事務所、北京市普華律師事務所、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經邦認為:

規範運作、持續盈利能力、資訊披露問題是2017年企業IPO被否的主要原因,其中規範動作和持續盈利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問題。

規範性,不是報告期內規範運作就可以,是要在歷史沿革中都要求不能被處罰。

至於新三板企業IPO,規範性問題可能不是特別嚴重,在掛牌的過程中已經被仲介機構規範過,但不得不說,新三板監管的力度和證監會監管的力度還是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在對待專案過程中,從輔導開始就需要給發行人進行規範性運作的輔導和糾正。

這裡的規範性運作我們歸納為以下幾點:

內部控制

合法合規

資金佔用(這是紅線)

治理結構

資產權屬

持續盈利能力是IPO的要求,這裡和新三板的持續經營能力有天壤之別。

新三板要求掛牌企業能夠持續的經營下去,不致於掛牌後經營都難以維繫,最後走上破產清算之路。

但IPO是明確要求發行人能夠在上市後持續為投資者帶來盈利,能夠滿足市場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預期,滿足交易所和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基本要求。

所以,證監會在審核專案時重點關注發行人申報材料裡關於盈利部分的內容有:

1、盈利來源是否集中

審核的過程中審核部門其實關注的是發行人是否存在依賴的問題,也就是說是否構成了對某一個或某幾個重要客戶,或某一類客戶產生重要的利潤依賴。

2、業績是否大幅波動

雖然發行要求發行人近三個會計年度盈利不低於3000萬或1000萬,但證監會審查是希望看到的是發行人穩定增長的業績曲線,而不是大起大落的波動曲線。穩定代表企業的成熟程度,所處行業領域以及市場的成熟程度,審核要求發行人業績能夠維持在中等向上的平均水準,並且前後年度不要有巨幅的波動。

3、盈利品質高低

關於盈利品質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審核希望看到的是發行人能夠通過自己所持有的技術優勢、市場優勢、產品優勢或者人才優勢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內取得較高品質的盈利收入。而不希望看到一個處於高度勞動密集型產業內的生產或者產生利潤的過程沒有太高的技術附加值的發行人。

4、經營模式重大變化

經營模式向來是監管的重點關注指標,也是仲介機構的關注重點。這裡無論是證監會還是仲介機構都希望企業經營模式簡單易懂,通過不複雜的交易結構就能夠實現閉環產生利潤。經營模式越複雜審核的過程中監管人員問的問題就越多,問的越多出毛病的機率就越大。

另外,報告期內最好不要發生中的經營模式變化,招來證監會的額外關注。

例如原來是區域代理模式,一下轉變成直營模式,這時就會引起監管的注意:這麼短的時間能否完成代理轉直營的管道鋪設?原來的代理商合同是否會產生重大訴訟和糾紛?人員匹配能否滿足重大的經營模式變更?經營模式變更是否會影響公司業績表現?等等

5、核心競爭力缺失

這個問題多發生在一些因為時間推移發生了重大變化的行業企業身上。例如能源、鋼鐵、煤炭、採礦等行業。

以上就是由經邦諮詢www.chinaoption.net帶來的2017年企業IPO被否率創新高,應該遠離“幾宗罪”,希望企業家通過以上的股改知識學習,而有所得。目前,中國各行各業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對於眾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儘早認識到股權激勵的重要性,運用好股權這一利器,通過專業的股權激勵課程和股權激勵培訓,學習並設計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激勵方案。經邦諮詢17年來專注股改一件事,其首創股權激勵頂層設計和寡頭股權激勵,已經幫助眾多企業成為行業寡頭。

目前來看,規範運行是IPO申請面臨的最大“攔路虎”。規範運作事項包括內控制度健全、合法合規、無虛假記載、無違規擔保、資金管理制度健全、無環保問題等。

被否企業的按照行業分佈:專用設備製造業被否7家,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都被否7家,合計14家,占比約為26.42%。

被否企業的按照地區分佈:浙江9家、廣東8家、上海5家,合計22家,占比約為41.51%。

被否企業的按照上市板塊分佈:創業板33、中小板8家、主機板12家。

被否企業的按照保薦機構分佈: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和國金證券都否5家。

被否企業的按照會計事務所分佈:天健13家、瑞華9家、立信6家,合計28家,占比52.83%

被否企業的按照律師事務所分佈:金杜8家。有五家律所通過率為0,分別是廣東志潤律師事務所、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福建君立律師事務所、北京市普華律師事務所、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經邦認為:

規範運作、持續盈利能力、資訊披露問題是2017年企業IPO被否的主要原因,其中規範動作和持續盈利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問題。

規範性,不是報告期內規範運作就可以,是要在歷史沿革中都要求不能被處罰。

至於新三板企業IPO,規範性問題可能不是特別嚴重,在掛牌的過程中已經被仲介機構規範過,但不得不說,新三板監管的力度和證監會監管的力度還是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在對待專案過程中,從輔導開始就需要給發行人進行規範性運作的輔導和糾正。

這裡的規範性運作我們歸納為以下幾點:

內部控制

合法合規

資金佔用(這是紅線)

治理結構

資產權屬

持續盈利能力是IPO的要求,這裡和新三板的持續經營能力有天壤之別。

新三板要求掛牌企業能夠持續的經營下去,不致於掛牌後經營都難以維繫,最後走上破產清算之路。

但IPO是明確要求發行人能夠在上市後持續為投資者帶來盈利,能夠滿足市場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預期,滿足交易所和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基本要求。

所以,證監會在審核專案時重點關注發行人申報材料裡關於盈利部分的內容有:

1、盈利來源是否集中

審核的過程中審核部門其實關注的是發行人是否存在依賴的問題,也就是說是否構成了對某一個或某幾個重要客戶,或某一類客戶產生重要的利潤依賴。

2、業績是否大幅波動

雖然發行要求發行人近三個會計年度盈利不低於3000萬或1000萬,但證監會審查是希望看到的是發行人穩定增長的業績曲線,而不是大起大落的波動曲線。穩定代表企業的成熟程度,所處行業領域以及市場的成熟程度,審核要求發行人業績能夠維持在中等向上的平均水準,並且前後年度不要有巨幅的波動。

3、盈利品質高低

關於盈利品質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審核希望看到的是發行人能夠通過自己所持有的技術優勢、市場優勢、產品優勢或者人才優勢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內取得較高品質的盈利收入。而不希望看到一個處於高度勞動密集型產業內的生產或者產生利潤的過程沒有太高的技術附加值的發行人。

4、經營模式重大變化

經營模式向來是監管的重點關注指標,也是仲介機構的關注重點。這裡無論是證監會還是仲介機構都希望企業經營模式簡單易懂,通過不複雜的交易結構就能夠實現閉環產生利潤。經營模式越複雜審核的過程中監管人員問的問題就越多,問的越多出毛病的機率就越大。

另外,報告期內最好不要發生中的經營模式變化,招來證監會的額外關注。

例如原來是區域代理模式,一下轉變成直營模式,這時就會引起監管的注意:這麼短的時間能否完成代理轉直營的管道鋪設?原來的代理商合同是否會產生重大訴訟和糾紛?人員匹配能否滿足重大的經營模式變更?經營模式變更是否會影響公司業績表現?等等

5、核心競爭力缺失

這個問題多發生在一些因為時間推移發生了重大變化的行業企業身上。例如能源、鋼鐵、煤炭、採礦等行業。

以上就是由經邦諮詢www.chinaoption.net帶來的2017年企業IPO被否率創新高,應該遠離“幾宗罪”,希望企業家通過以上的股改知識學習,而有所得。目前,中國各行各業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對於眾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儘早認識到股權激勵的重要性,運用好股權這一利器,通過專業的股權激勵課程和股權激勵培訓,學習並設計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激勵方案。經邦諮詢17年來專注股改一件事,其首創股權激勵頂層設計和寡頭股權激勵,已經幫助眾多企業成為行業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