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體骨骼可用200年,而血管平均使用75年,盤點6個最傷血管的行為

一般來說,人的壽命與血管的壽命息息相關。

據研究表明,

人體的骨骼使用年限約為200年,而血管的平均使用年限僅有75年,這也是為什麼我國人均壽命為75歲。

因此,想要健康長壽,就要關注血管,切勿讓血管“老化”嚴重,或讓血管受損。

以下5個行為,是最傷血管的行為,希望各位能銘記於心,保護好血管。

行為一:常吃大油大肉,造成血管堵塞

從前生活條件不好時,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一頓大油大肉,因此覺得吃上大油大肉是“享福”,

但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經常這樣吃反而會讓血管增加負擔。

一方面過多的脂質和養分無法排出,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也會增加血液粘稠度,形成血栓。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就好比水管裡流通的清水,使用多久都不會發生,如果流通的是油,並且其中有一些沙石,就會經常發生堵塞。

行為二:吸煙,損傷難恢復

煙草中的尼古丁(也稱煙鹼)和一氧化碳是公認的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

即便煙癮小,吸煙少,也會在後期出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戒煙後也需要至少8-10年才能讓血管修復。

行為三:鹽糖吃太多,血管壁變皺

血管壁細胞變皺後,最容易導致就是高血壓與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我國提倡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是6g,

然而對於一些喜歡重口味的人,6g鹽可能僅僅是一頓飯。

同樣,也有很多人喜歡吃甜食,所以糖與鹽的攝入量如果不控制,對血管的傷害還是很大的!

行為四:經常熬夜,導致血管收縮異常。

熬夜族為什麼熬夜?大多數都是熬夜刷劇或是玩遊戲,讓人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所以晚一些也不覺得困。

而人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會不斷的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

這些激素會讓血管收縮異常,從而改變血液流速,增加血管壓力。

行為五:宅家不運動,血管垃圾排不出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丟垃圾”,在運動中會讓體內多餘的脂肪、糖、膽固醇等一些對身體不好的物質排出體外。

經常宅在家裡,這些血管垃圾就會如同不經常打掃的房間一樣,各類垃圾堆積的遍地都是。從而血液濃稠、骯髒,而這就恰恰相當於血液中的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