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家川縣烏龍頭種植引領新一輪退耕還林熱潮

雖然時令已經進入深秋,但在連五鄉中渠村、四合村,

川王鄉西崖村絲毫不會感到入冬前的寒意,在鄉村幹部、林業局技術人員指導下,群眾忙著耕翻整理土地,放線打點規劃,順行栽植苗木,細心覆蓋地膜,現場一派忙碌景象。這是今年秋季幹群齊上陣搶抓新一輪退耕還林機遇,栽植生態經濟兼用特色樹種烏龍頭的縮影。

據林業局負責人現場介紹,烏龍頭即楤木的嫩芽,群眾稱為五榔頭,是一種深受群眾喜愛的保健型山野菜,其中富含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近兩年張家川縣烏龍頭種植引起省市各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今年夏季邀請省林業廳退耕辦負責同志現場察看劉堡鎮夭兒村烏龍頭種植基地,對烏龍頭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發揮經濟生態效益的栽植前景進行評估後,

充分肯定張家川縣烏龍頭種植產業扶貧模式的有益探索。近期下達張家川縣新一輪退耕還林任務5000畝,縣林業局結合林果產業發展實際,在做好前期踏查規劃的基礎上,提早著手,計畫今秋和明春在連五鄉、川王鄉、劉堡鄉、平安鄉四鄉鎮21村,栽植烏龍頭5000畝,打造張家川縣烏龍頭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為保證提高工程建設品質,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放線打點、統一整地挖坑、統一科學栽植、統一鋪設地膜、統一合理間作。陡坡山地要人工整修魚鱗坑,以直徑60-80㎝的坑盤為宜,以促進栽後保墒。帶狀梯田地進行全面整地,先深翻土壤,然後再旋耕耙耱整平。烏龍頭為肉質型淺根性樹種,

苗木栽植時剪截掉當年生長的主幹,高度以苗木地表根際深度為准,其上覆土厚度2-3cm為宜,用手或腳壓實即可。栽時邊埋邊提苗,做到根系舒展,以利成活。栽植株行距1米×2米,密度為每畝330株。栽植後可進行樹盤覆膜,也可進行全膜覆蓋,覆膜材料一般選用黑色塑膠薄膜。

縣林業局技術人員堅守栽植現場,嚴格把好栽植品質關口,按照秋季果樹栽植技術規範進行全程跟蹤指導,確保高標準、高品質完成栽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