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去年大慶百余兒童被確診為自閉症 六成錯過最佳治療期

東北網4月5日訊 當你的孩子從小不哭不鬧,拿一件玩具一玩就是一天,

你來與走都熟視無睹;當你的孩子不到3歲就認識2000多個漢字,記憶力超常,惟獨不願意與人交流,甚至連媽媽的擁抱都會躲閃;當你的孩子只專注于某一項興趣,從不願意與同伴玩耍……你是否會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患了自閉症?

4月2日,是第十個世界自閉症日。

記者來到大慶市兒童自閉症治療康復基地——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單元調查走訪,

遺憾地發現,這裡接治的自閉症患兒約六成都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縱使醫療技術再先進,也沒有太多手段去干預。

那麼,自閉症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怎樣才能儘早發現?目前大慶市自閉症患兒就診情況如何?

去年接診200餘人

三分之二患兒首次被發現

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當天,5歲的萌萌牽著媽媽的手走進了大慶市兒童自閉症治療康復基地——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單元主任任凱的辦公室,

任凱笑著誇獎萌萌的衣服漂亮,萌萌一邊拿起任凱桌上的碳素筆,一邊說衣服是姑姑買的。和萌萌交流一會兒,任凱讓醫生把萌萌領到感統室後,他才開始和萌萌媽媽說病情,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孩子在幼稚園上不上課都自己玩,和她說話也不理,愛摳手指,感覺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萌萌媽媽說,她這才帶萌萌來就診,經過一年多治療,

萌萌現在幾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玩耍了,就是話還是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多。

“不要過於著急,這種病康復有個過程,咱們都要有耐心。”任凱為萌萌媽媽指明今後康復治療的方向,萌萌媽媽拿著紙筆仔細地記著。

任凱說,萌萌是幸運的,因為家長發現及時,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但是,並不是所有自閉症孩子都能被及時發現。據瞭解,去年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單元接治自閉症患兒超200人,

這其中三分之一的患兒來複診,其餘三分之二的孩子是首次被確診。也就是說,去年一年大慶市至少百余名孩子被查出患有自閉症。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計算,自閉症的發病率為0.5%至1%,這樣看大慶市至少有7000名自閉症患兒。從目前接診情況看,學齡後孩子比例在加大,這些孩子往往在上學後表現出情緒問題家長才重視起來,

但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任凱說,接診資料一方面反映出家長對孩子心理保健的意識在增強,一方面卻也折射出家長對自閉症這種疾病知識的匱乏。

3歲識字量超2000字

“神童”拒絕與人溝通

在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單元住院部牆上的作品欄裡,有一幅用彩紙粘貼的蝴蝶,上面寫著“送給長翅膀的叔叔”,落款是“童童”。

“孩子長得可愛,大大的眼睛,睫毛也長,就是不會笑,也沒有眼神交流,一個人玩積木從來擺的都是直線。”任凱說,童童是預後比較好的“星星的孩子”,回憶起兩年前就診時的情景,任凱還歷歷在目。

據介紹,童童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他認字,等他會說話時,媽媽發現教過的那些字童童竟然都認識。全家驚歎于童童的智力,總覺得兒子是個“神童”。因為記憶力強于同齡孩子,全家就不停教授童童新知識,3歲的時候童童認識漢字超過2000個。

除了認字快,童童對地圖尤其感興趣。在其他孩子在家長的保護下跳來跑去的時候,童童已經可以坐在那裡細數黃河流經的省市。到了入園的年齡,童童被送進幼稚園,問題也出現了。

“孩子不合群,從來不和老師、同學說話,總是自己玩。回家後和父母也不親,不會主動和人溝通。”意識到孩子種種行為異常後,童童的父母帶其來到了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經過一系列縝密的檢查後被確診為自閉症。之後,童童經過近兩年的行為分析、回合式教學、感覺統合及聽覺統合、沙盤、家長指導等綜合治療,康復很好。

“今年應該5歲了,在人群中和正常孩子看不出什麼不同。”任凱說,粘貼畫是感恩節時童童和媽媽一起送來的。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自閉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如果及時發現系統治療,預後會很好。”任凱說,3至6歲是自閉症最佳治療期。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此病的治癒率也將遞減。

14歲的他從不和人玩

智商相當於4歲幼兒

相比于童童,曉剛就沒有那麼幸運。

今年14歲的曉剛家在林甸縣農村,從小父母外出打工,他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曉剛在家裡人眼中,從小就省事,不哭不鬧,一塊泥巴自己能玩一天。兩歲時,同村年齡相仿的孩子咿呀學語,曉剛從不開口說話。3歲時,其他孩子話說得很明白,曉剛只會說幾個字。家裡人認為是“貴人語遲”,也沒有太在意。4歲時,曉剛會說話了,開始“暴發”性地說,自言自語說個不停。

上小學後,曉剛仍然是自言自語,上課也是如此,因此經常被老師批評。每次考試其他孩子都超過90分時,他勉強能及格。家裡人覺得曉剛不是學習的料,也沒有在意。直到上初中後,曉剛不僅不聽講,自言自語,不和人說話,不和同學玩,還總撞牆,考試只能得10分、20分。家裡人這才意識到曉剛哪裡出了問題。

“測試後孩子的智商還停留在4歲左右。”任凱說,當告知曉剛父母孩子患了自閉症時,父母面面相覷,不知道何為自閉症。

“目前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只能進行技能訓練,恢復好的話可能會有一技之長,但接下來也可能出現情緒障礙等問題。”任凱說,自閉症也稱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類型,與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免疫系統異常、圍產期、遺傳因素等有關,起病於嬰幼兒期,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但想要讓患兒融入社會、獨立生活,必須儘早發現和治療。雖然醫療技術不斷提升,但是對於像曉剛這樣的孩子也沒有太好的手段去干預,因為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家長不願意去面對

害怕被確診為自閉症

“孩子的這些多動問題是因為自閉症導致的。”在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像曉剛一樣大齡被檢出自閉症的孩子並不是個例,宇航也是其中之一,只是他遲遲不來就診的原因不是因為父母沒有發現,而是不願意面對這個事實。

宇航的媽媽從兒子兩三歲不與人交流起,便意識到孩子患了自閉症。因為害怕,她一直不敢帶孩子確診,一個人在家裡通過網路等,搜索對孩子訓練的方法,這些年從來沒有間斷過。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幾乎與正常孩子無異,宇航媽媽以為一切都過去了,可是最近宇航卻頻繁與人吵架,上課不注意聽講,情緒煩躁,出現了一系列情緒問題,她無計可施只好帶孩子來就診。

當任凱告訴她,宇航屬於高功能孤獨症,有特殊愛好,好好引導很可能會做出成就時,宇航媽媽露出了這些年從未有過的釋然微笑。

“不要因為不敢面對就掩耳盜鈴,這會適得其反。”任凱說,家長要學會甄別自閉症,發現異常儘早帶孩子就醫。

(文中患兒均為化名)

睫毛也長,就是不會笑,也沒有眼神交流,一個人玩積木從來擺的都是直線。”任凱說,童童是預後比較好的“星星的孩子”,回憶起兩年前就診時的情景,任凱還歷歷在目。

據介紹,童童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他認字,等他會說話時,媽媽發現教過的那些字童童竟然都認識。全家驚歎于童童的智力,總覺得兒子是個“神童”。因為記憶力強于同齡孩子,全家就不停教授童童新知識,3歲的時候童童認識漢字超過2000個。

除了認字快,童童對地圖尤其感興趣。在其他孩子在家長的保護下跳來跑去的時候,童童已經可以坐在那裡細數黃河流經的省市。到了入園的年齡,童童被送進幼稚園,問題也出現了。

“孩子不合群,從來不和老師、同學說話,總是自己玩。回家後和父母也不親,不會主動和人溝通。”意識到孩子種種行為異常後,童童的父母帶其來到了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經過一系列縝密的檢查後被確診為自閉症。之後,童童經過近兩年的行為分析、回合式教學、感覺統合及聽覺統合、沙盤、家長指導等綜合治療,康復很好。

“今年應該5歲了,在人群中和正常孩子看不出什麼不同。”任凱說,粘貼畫是感恩節時童童和媽媽一起送來的。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自閉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如果及時發現系統治療,預後會很好。”任凱說,3至6歲是自閉症最佳治療期。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此病的治癒率也將遞減。

14歲的他從不和人玩

智商相當於4歲幼兒

相比于童童,曉剛就沒有那麼幸運。

今年14歲的曉剛家在林甸縣農村,從小父母外出打工,他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曉剛在家裡人眼中,從小就省事,不哭不鬧,一塊泥巴自己能玩一天。兩歲時,同村年齡相仿的孩子咿呀學語,曉剛從不開口說話。3歲時,其他孩子話說得很明白,曉剛只會說幾個字。家裡人認為是“貴人語遲”,也沒有太在意。4歲時,曉剛會說話了,開始“暴發”性地說,自言自語說個不停。

上小學後,曉剛仍然是自言自語,上課也是如此,因此經常被老師批評。每次考試其他孩子都超過90分時,他勉強能及格。家裡人覺得曉剛不是學習的料,也沒有在意。直到上初中後,曉剛不僅不聽講,自言自語,不和人說話,不和同學玩,還總撞牆,考試只能得10分、20分。家裡人這才意識到曉剛哪裡出了問題。

“測試後孩子的智商還停留在4歲左右。”任凱說,當告知曉剛父母孩子患了自閉症時,父母面面相覷,不知道何為自閉症。

“目前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只能進行技能訓練,恢復好的話可能會有一技之長,但接下來也可能出現情緒障礙等問題。”任凱說,自閉症也稱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類型,與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免疫系統異常、圍產期、遺傳因素等有關,起病於嬰幼兒期,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但想要讓患兒融入社會、獨立生活,必須儘早發現和治療。雖然醫療技術不斷提升,但是對於像曉剛這樣的孩子也沒有太好的手段去干預,因為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家長不願意去面對

害怕被確診為自閉症

“孩子的這些多動問題是因為自閉症導致的。”在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像曉剛一樣大齡被檢出自閉症的孩子並不是個例,宇航也是其中之一,只是他遲遲不來就診的原因不是因為父母沒有發現,而是不願意面對這個事實。

宇航的媽媽從兒子兩三歲不與人交流起,便意識到孩子患了自閉症。因為害怕,她一直不敢帶孩子確診,一個人在家裡通過網路等,搜索對孩子訓練的方法,這些年從來沒有間斷過。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幾乎與正常孩子無異,宇航媽媽以為一切都過去了,可是最近宇航卻頻繁與人吵架,上課不注意聽講,情緒煩躁,出現了一系列情緒問題,她無計可施只好帶孩子來就診。

當任凱告訴她,宇航屬於高功能孤獨症,有特殊愛好,好好引導很可能會做出成就時,宇航媽媽露出了這些年從未有過的釋然微笑。

“不要因為不敢面對就掩耳盜鈴,這會適得其反。”任凱說,家長要學會甄別自閉症,發現異常儘早帶孩子就醫。

(文中患兒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