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任何壞習慣,從發病到去世卻只有一年!問題竟出在體檢單上大多數人都有的指標上……

肝臟雖小,卻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肝臟,被稱為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因為肝臟早期出現問題並不會感到“疼痛”。

肝臟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擔任排毒的工作、儲存肝糖和分泌性蛋白質等。

平時不注重對肝臟的養護,一旦發生問題,基本上都是晚期了。

誰是肝癌的第一元兇?什麼對肝的危害最大?

今天我們帶你深入解讀。

追蹤肝癌第一元兇

乙肝

得了乙肝不敢讓人知道

乏力腹痛一個月,再去查已經是肝癌

45歲的王先生,

家住台州,體形消瘦,1米68的個子,體重只有100斤,入院前從事裝潢工作。

說起老公的病,妻子陳女士最先湧上心頭的就是埋怨——

“來這裡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這樣“三步”或“四步曲”。

不過,也有研究顯示,3歲以前就感染乙肝病毒的,約90%的攜帶者到二十多歲就會進展為慢性肝炎。一旦病毒進入活動狀態,若不加以控制,肝臟會隨之纖維化,部分患者會不經過肝臟纖維化,直接步入肝硬化,

甚至肝衰竭、肝癌。

盛主任還發現,在我國,不僅70%-80%的肝癌患者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還有家族集聚的現象,她曾碰到過一個家族,先後有9個人因肝癌去世。

追蹤肝癌第二元兇

酒精

乙肝+過量飲酒→肝癌

可能只需五六年甚至更短

李先生,38歲,大學畢業,個頭中等,170釐米,體重偏輕,124斤,在某科技有限公司做銷售工作。10月30日,因下腹脹痛數日到浙大一院就診。

“其實,肚子痛已經有段時間了,但那時只是痛,

而且每次忍忍就過去了,我就沒放心上,覺得可能是應酬太多沒休息好,累的,就沒去醫院。”李先生說,直到10月30日那天,疼痛突然劇烈,而且痛的地方還腫了,他才慌了起來,在同事的陪同下來到浙大一院。

入院後,誰也想不到,十幾年沒進過醫院的李先生,竟然被建議趕緊住院。檢查發現,李先生的肝臟有個巨大的腫塊,達18釐米,很少見,是浙大一院今年接診到的最大的肝臟腫塊,

且腫塊已幾乎“侵佔”了他右側腹腔的所有空間,右側腎臟等多個臟器都被“擠”得移了位。

根據各項檢查結果,李先生被診斷為乙肝肝硬化合併酒精性肝病導致的肝癌。

得知自己的病和喝酒密切相關,李先生的臉上除了驚訝,更多的是後悔。

“去年,我就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前了,也意識到再這麼喝下去,肯定會出問題。於是,碰到特別能喝的客戶,我就會帶上一個新人,

讓他們幫著擋擋酒,但十幾年喝下來了,很多時候還是不得不‘捨命陪君子’。畢竟,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啊。”

兩年前,李先生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差了。“這兩年,我每次前一晚喝醉後,第二天醒來除了頭疼,還會渾身沒勁兒、乏力,晚上還經常睡睡醒醒,睡一兩個小時,醒一兩個小時,每天晚上滿打滿算只能睡四五個小時。”

兩三個月前,李先生的身體狀況急劇下降,每次稍微喝點酒,身體就會覺得不舒服,肚子脹在那裡,喝不下去,酒量大概只有以前的1/3,但他仍沒有去醫院就診的意思,還自嘲說,年紀大了,比不上那些小年輕了。

目前,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教授徐驍主任醫師及其團隊正在為李先生制訂適合的治療方案。

分析李先生的情況,徐教授說:“乙肝患者本來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這類人患肝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8-10倍。從乙肝進展為肝癌,原本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對年僅38歲的李先生而言,長期大量飲酒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

追蹤肝癌第三元兇

脂肪肝

他從一個脂肪性肝炎病人

直接升級成了肝癌病人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肝病專家施軍平教授,從2013年起,就開始著手對“脂肪肝相關肝癌的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這一課題的研究。這主要是施教授受到一例比較獨特的肝癌病例的觸動——

“我有個隨訪病人,他一直比較胖,患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二十多年了。65歲的時候,他突然檢查出肝上長了個腫塊,手術後病理檢查,確定腫塊是原發性肝癌。一年後他就去世了。這個肝癌病例特殊之處在於,一是他沒有乙肝、丙肝,不喝酒,沒吃黴變食物,基本沒有我們常說到的致癌原因;二是,通常在進展到肝癌前,會先有一個肝硬化的階段,但這個病人沒有,直接就從脂肪性肝炎發展到了肝癌。”

杭州市西溪醫院(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專家包劍鋒主任中醫師也說,美國曾做過流行病學調查,一個人伴隨有肥胖,引起肝癌的風險會增加1.9倍;合併有糖尿病的,這一風險會增加2.3倍。

脂肪肝

可不經肝硬化階段直接變成肝癌

“進展成肝癌的脂肪肝病人中,大約有40%是沒有經過肝硬化階段的。”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肝病專家施軍平教授說。

脂肪肝發展成肝癌的步驟,通常是以下順序——

1.先是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組織中的脂肪增多了。這些脂肪並非在肝臟外面,而是在肝細胞的內外,都佈滿了大大小小的脂肪滴或脂肪囊泡,把正常的肝細胞核及細胞器都擠到了一邊。

2.肝臟內脂肪不斷增加,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發生炎症反應,變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3.肝細胞炎症、壞死,刺激纖維組織增重,導致肝纖維化。

4.肝纖維化逐漸加重,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相關肝硬化。有很多沒經過肝硬化這一步。

5.發展到第3或第4步時,再加上肥胖、糖尿病等多種因素導致內分泌-免疫系統紊亂,抑癌因數失常、致癌因數增加,肝細胞凋亡減少,增生異常,最後導致肝臟腫瘤。

單純性脂肪肝、脂肪肝炎症、脂肪肝纖維化,我們平時統稱為“脂肪肝”。

施軍平教授說,單純性脂肪肝會進展成脂肪肝炎症的,有30%左右;單純性脂肪肝是否會直接進展成肝癌,目前還不清楚。

追蹤肝癌第四元兇

黃麴黴素

吃到了黴花生

第一反應是馬上漱口?

浙江省中山醫院腫瘤內科接診過一位女性肝癌病人,明確是吃黴變的玉米吃出的癌症。

這位患肝癌的大媽,是台州人,在家務農,大媽愛吃玉米,鮮玉米吃不夠,會把玉米串起來,掛在房檐下,想吃了隨時拿下來幾個燒燒。

掛在室外,天長日久,風吹雨打的,幹玉米難免會黴變。特別是江南黃梅季節,很多幹玉米往往會長出黴花來。

大媽一輩子節約慣了,捨不得把這些黴變了的玉米扔掉,就洗洗乾淨,繼續燒來吃。這已經是她幾十年的習慣。

兩三年前,大媽69歲時,感到胃不舒服,到當地醫院看胃病。結果做了個胃鏡檢查,胃倒是好的。她再做了個B超,才發現肝上有個七八釐米大的腫塊。

大媽趕緊轉到浙江省中山醫院就診。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張衛平仔細給她檢查後,發現她的肝癌都已發生骨轉移了,屬於晚期了。

張主任給她做了靶向治療。生活了兩三年後,大媽還是去世了。

“這位大媽沒有乙肝、不抽煙、不喝酒,也沒有脂肪肝等其他致肝癌的因素,我覺得她就是長期吃黴變的糧食,導致長期大量黃麴黴素進入體內,引起了肝癌,很可惜。”張主任說。

平時多吃些葉菜

可減少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率

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質。

浙江省新華醫院肝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施維群說:“花生煮在一起,只要裡面有一顆壞花生,它的黃麴黴毒素就會通過水煮擴散,污染了別的好花生。吃花生的話,還是吃一顆顆烘乾的好,好壞分明。”

如果萬一不幸吃到一顆壞花生,很多人都是嚼嚼咽下去了。這是不對的,能吐儘量吐出來,再漱口漱乾淨。

省中山醫院張衛平主任告誡說,平時不該省的地方不要省,堅果、穀物類,如果長黴變質了,要堅決扔掉——千萬不要吃。綠葉菜中的葉綠素,能大幅度減少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率。平時可多吃些葉菜。

肝病早期會有四大症狀

症狀一:指甲白點增多

肝如果出現了問題,分解毒素的能力就會變弱,導致無法釋放出身體所需的蛋白質,身體如果缺乏蛋白質,就會反映到皮膚或者指甲上。如果你的手指甲上看起來非常的蒼白,摸起來非常的粗糙,還有一些小白點,就說明你的肝臟已經受到了損傷。

症狀二:臉色發黃直至皮膚發黃

有肝病的人,臉色發黃,如果嚴重的話會上升到全身發黃的狀態,因為這是肝鬱氣滯從而引起的黃疸、乙肝疾病。

症狀三:消化不良

肝功能障礙可引起消化功能異常,致食欲減退、厭油、噁心、嘔吐等,還會導致腹脹、腹瀉,部分患者出現腹部痛疼,常為陣發性的隱痛或脹痛。

症狀四:疲乏無力

肝功能不全時,降鈣素滅活減少是鈣磷代謝紊亂的主要原因。當磷缺乏過甚時,糖酵解所需的磷也逐漸不足,必然使大腦細胞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所以會感到疲憊,反應遲鈍,常有渾身無力的感覺。

當身體長出“它”時

就證明肝病有肝癌的趨勢了!

1、血痣

黑色的痣很常見,長了很多人也不會在意,但如果你發現你身上長了很多血紅色的血痣,那就要留心了,最好去醫院查查肝臟,血痣通常是肝臟受損的表現。肝臟受到損害就導致雌激素滅活能力下降,就會出現血痣,通常見於軀幹以上部位,尤以面、頸和手部多見。

2、蜘蛛痣

如果你發現你的血痣長出了觸角,就更要提高警惕,這種痣在醫學上叫蜘蛛痣,蜘蛛痣一般在直徑2mm左右,會向中心點延伸出很多的毛細血管,並且有很明顯的分支,像是蜘蛛,因此而得名蜘蛛痣,一般常見於有肝炎或者肝硬的病人。蜘蛛痣不痛不癢,平時容易被忽視。

一些人身上出現血痣後到醫院化驗肝功,結果化驗單顯示一切正常,於是就安心了,甚至跳出來反駁這也不准啊。要知道肝臟也是很強大的,只要有三分之一就可以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化驗肝功如果出現異常了,基本都是出現實質性病變了,就不是我們說的簡單的肝早衰或受損這麼簡單了。

其實,健康人體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屬於弱鹼性體質。當人體血液pH值越低,身體處於酸性體質,患癌症幾率越高,因為腫瘤細胞喜歡“酸性環境“。

延伸·馬兜鈴酸真是中國肝癌元兇?

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新聞這段時間在“中藥圈”攪起軒然大波。

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徐驍主任醫師,從醫21年,接診過許許多多肝病患者。他說,“馬兜鈴酸是否直接與肝癌有關,我目前沒有看到有力的證據。即使是引發熱議的論文,研究人員也只是說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就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徐教授說,其實,生活中有毒有害甚至致癌物很常見,這也是為什麼近年臨床上不明原因的腫瘤患者多起來了的原因,含馬兜鈴酸藥材是其中的一種,而且它和黃麴黴素一樣,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I類致癌物。臨床上,即使是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其根和根莖部位幾乎是沒毒的。換句話說,只要注意甄別使用部位,避免全草使用還是安全的。

徐驍教授還說,有一點可以明確,富含馬兜鈴酸的全草藥,正規臨床中醫師已基本不用,這點大家可以放心。“我們不能因為一篇報導,一個事件,就把中醫中藥一棍子打死,應用科學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徐教授說,作為一名肝移植專家,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中藥不可或缺的調理和輔助作用。如,苦黃提取液能夠減輕肝移植過程中,肝臟因缺血再灌注引發的損傷,有助於肝臟在術後儘快恢復功能。

你可能會感興趣:

浙江線上健康網整合自都市快報 記者 葛丹娣 謝謹憶、環球網

監製:曹漪潔

主編:尉潔婷

責編:陳雨笛

睡一兩個小時,醒一兩個小時,每天晚上滿打滿算只能睡四五個小時。”

兩三個月前,李先生的身體狀況急劇下降,每次稍微喝點酒,身體就會覺得不舒服,肚子脹在那裡,喝不下去,酒量大概只有以前的1/3,但他仍沒有去醫院就診的意思,還自嘲說,年紀大了,比不上那些小年輕了。

目前,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教授徐驍主任醫師及其團隊正在為李先生制訂適合的治療方案。

分析李先生的情況,徐教授說:“乙肝患者本來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這類人患肝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8-10倍。從乙肝進展為肝癌,原本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對年僅38歲的李先生而言,長期大量飲酒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

追蹤肝癌第三元兇

脂肪肝

他從一個脂肪性肝炎病人

直接升級成了肝癌病人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肝病專家施軍平教授,從2013年起,就開始著手對“脂肪肝相關肝癌的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這一課題的研究。這主要是施教授受到一例比較獨特的肝癌病例的觸動——

“我有個隨訪病人,他一直比較胖,患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二十多年了。65歲的時候,他突然檢查出肝上長了個腫塊,手術後病理檢查,確定腫塊是原發性肝癌。一年後他就去世了。這個肝癌病例特殊之處在於,一是他沒有乙肝、丙肝,不喝酒,沒吃黴變食物,基本沒有我們常說到的致癌原因;二是,通常在進展到肝癌前,會先有一個肝硬化的階段,但這個病人沒有,直接就從脂肪性肝炎發展到了肝癌。”

杭州市西溪醫院(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專家包劍鋒主任中醫師也說,美國曾做過流行病學調查,一個人伴隨有肥胖,引起肝癌的風險會增加1.9倍;合併有糖尿病的,這一風險會增加2.3倍。

脂肪肝

可不經肝硬化階段直接變成肝癌

“進展成肝癌的脂肪肝病人中,大約有40%是沒有經過肝硬化階段的。”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肝病專家施軍平教授說。

脂肪肝發展成肝癌的步驟,通常是以下順序——

1.先是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組織中的脂肪增多了。這些脂肪並非在肝臟外面,而是在肝細胞的內外,都佈滿了大大小小的脂肪滴或脂肪囊泡,把正常的肝細胞核及細胞器都擠到了一邊。

2.肝臟內脂肪不斷增加,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發生炎症反應,變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3.肝細胞炎症、壞死,刺激纖維組織增重,導致肝纖維化。

4.肝纖維化逐漸加重,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相關肝硬化。有很多沒經過肝硬化這一步。

5.發展到第3或第4步時,再加上肥胖、糖尿病等多種因素導致內分泌-免疫系統紊亂,抑癌因數失常、致癌因數增加,肝細胞凋亡減少,增生異常,最後導致肝臟腫瘤。

單純性脂肪肝、脂肪肝炎症、脂肪肝纖維化,我們平時統稱為“脂肪肝”。

施軍平教授說,單純性脂肪肝會進展成脂肪肝炎症的,有30%左右;單純性脂肪肝是否會直接進展成肝癌,目前還不清楚。

追蹤肝癌第四元兇

黃麴黴素

吃到了黴花生

第一反應是馬上漱口?

浙江省中山醫院腫瘤內科接診過一位女性肝癌病人,明確是吃黴變的玉米吃出的癌症。

這位患肝癌的大媽,是台州人,在家務農,大媽愛吃玉米,鮮玉米吃不夠,會把玉米串起來,掛在房檐下,想吃了隨時拿下來幾個燒燒。

掛在室外,天長日久,風吹雨打的,幹玉米難免會黴變。特別是江南黃梅季節,很多幹玉米往往會長出黴花來。

大媽一輩子節約慣了,捨不得把這些黴變了的玉米扔掉,就洗洗乾淨,繼續燒來吃。這已經是她幾十年的習慣。

兩三年前,大媽69歲時,感到胃不舒服,到當地醫院看胃病。結果做了個胃鏡檢查,胃倒是好的。她再做了個B超,才發現肝上有個七八釐米大的腫塊。

大媽趕緊轉到浙江省中山醫院就診。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張衛平仔細給她檢查後,發現她的肝癌都已發生骨轉移了,屬於晚期了。

張主任給她做了靶向治療。生活了兩三年後,大媽還是去世了。

“這位大媽沒有乙肝、不抽煙、不喝酒,也沒有脂肪肝等其他致肝癌的因素,我覺得她就是長期吃黴變的糧食,導致長期大量黃麴黴素進入體內,引起了肝癌,很可惜。”張主任說。

平時多吃些葉菜

可減少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率

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質。

浙江省新華醫院肝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施維群說:“花生煮在一起,只要裡面有一顆壞花生,它的黃麴黴毒素就會通過水煮擴散,污染了別的好花生。吃花生的話,還是吃一顆顆烘乾的好,好壞分明。”

如果萬一不幸吃到一顆壞花生,很多人都是嚼嚼咽下去了。這是不對的,能吐儘量吐出來,再漱口漱乾淨。

省中山醫院張衛平主任告誡說,平時不該省的地方不要省,堅果、穀物類,如果長黴變質了,要堅決扔掉——千萬不要吃。綠葉菜中的葉綠素,能大幅度減少黃麴黴毒素的吸收率。平時可多吃些葉菜。

肝病早期會有四大症狀

症狀一:指甲白點增多

肝如果出現了問題,分解毒素的能力就會變弱,導致無法釋放出身體所需的蛋白質,身體如果缺乏蛋白質,就會反映到皮膚或者指甲上。如果你的手指甲上看起來非常的蒼白,摸起來非常的粗糙,還有一些小白點,就說明你的肝臟已經受到了損傷。

症狀二:臉色發黃直至皮膚發黃

有肝病的人,臉色發黃,如果嚴重的話會上升到全身發黃的狀態,因為這是肝鬱氣滯從而引起的黃疸、乙肝疾病。

症狀三:消化不良

肝功能障礙可引起消化功能異常,致食欲減退、厭油、噁心、嘔吐等,還會導致腹脹、腹瀉,部分患者出現腹部痛疼,常為陣發性的隱痛或脹痛。

症狀四:疲乏無力

肝功能不全時,降鈣素滅活減少是鈣磷代謝紊亂的主要原因。當磷缺乏過甚時,糖酵解所需的磷也逐漸不足,必然使大腦細胞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所以會感到疲憊,反應遲鈍,常有渾身無力的感覺。

當身體長出“它”時

就證明肝病有肝癌的趨勢了!

1、血痣

黑色的痣很常見,長了很多人也不會在意,但如果你發現你身上長了很多血紅色的血痣,那就要留心了,最好去醫院查查肝臟,血痣通常是肝臟受損的表現。肝臟受到損害就導致雌激素滅活能力下降,就會出現血痣,通常見於軀幹以上部位,尤以面、頸和手部多見。

2、蜘蛛痣

如果你發現你的血痣長出了觸角,就更要提高警惕,這種痣在醫學上叫蜘蛛痣,蜘蛛痣一般在直徑2mm左右,會向中心點延伸出很多的毛細血管,並且有很明顯的分支,像是蜘蛛,因此而得名蜘蛛痣,一般常見於有肝炎或者肝硬的病人。蜘蛛痣不痛不癢,平時容易被忽視。

一些人身上出現血痣後到醫院化驗肝功,結果化驗單顯示一切正常,於是就安心了,甚至跳出來反駁這也不准啊。要知道肝臟也是很強大的,只要有三分之一就可以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化驗肝功如果出現異常了,基本都是出現實質性病變了,就不是我們說的簡單的肝早衰或受損這麼簡單了。

其實,健康人體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屬於弱鹼性體質。當人體血液pH值越低,身體處於酸性體質,患癌症幾率越高,因為腫瘤細胞喜歡“酸性環境“。

延伸·馬兜鈴酸真是中國肝癌元兇?

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新聞這段時間在“中藥圈”攪起軒然大波。

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徐驍主任醫師,從醫21年,接診過許許多多肝病患者。他說,“馬兜鈴酸是否直接與肝癌有關,我目前沒有看到有力的證據。即使是引發熱議的論文,研究人員也只是說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就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徐教授說,其實,生活中有毒有害甚至致癌物很常見,這也是為什麼近年臨床上不明原因的腫瘤患者多起來了的原因,含馬兜鈴酸藥材是其中的一種,而且它和黃麴黴素一樣,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I類致癌物。臨床上,即使是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其根和根莖部位幾乎是沒毒的。換句話說,只要注意甄別使用部位,避免全草使用還是安全的。

徐驍教授還說,有一點可以明確,富含馬兜鈴酸的全草藥,正規臨床中醫師已基本不用,這點大家可以放心。“我們不能因為一篇報導,一個事件,就把中醫中藥一棍子打死,應用科學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徐教授說,作為一名肝移植專家,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中藥不可或缺的調理和輔助作用。如,苦黃提取液能夠減輕肝移植過程中,肝臟因缺血再灌注引發的損傷,有助於肝臟在術後儘快恢復功能。

你可能會感興趣:

浙江線上健康網整合自都市快報 記者 葛丹娣 謝謹憶、環球網

監製:曹漪潔

主編:尉潔婷

責編:陳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