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梅州足球要打造自己的聯賽!足球之鄉,應敢於做客語區足球帶頭人

上週末,首屆“歐派客家杯”比賽在梅城隆重上演,梅州附近的客語區的球隊聚集梅城,為秋日的梅州送上了一道足球大餐。這屆賽事的舉辦,給梅州足球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個新思路:除了職業足球,

草根足球還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如今梅州已經有兩支中甲球隊,職業氛圍已濃到了一定程度了,加之有濃重梅州特色的拉薩城投和英超西布朗,可以說是迎來了1994年職業化以來梅州足球最好的時代。如今又借客商大會的春風,

舉辦了這樣一次大客語區的足球比賽,這是提升足球之鄉的品牌而做的一件大實事。畢竟梅州足球不能總躺在回憶錄上,在全國足球熱都升溫的今天,我們應該做出點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證明自己的足球底蘊。

這一次客家杯有梅州本地足球隊,

有廣州贛州等地的客籍球隊也參與到盛會中,儼然是大客家足球人的聚會。梅州的草根足壇也好久沒有這樣熱鬧過了,以比賽為平臺,客家老鄉們可以交流發展基層足球的經驗,人才亦可以互通。有這樣的一屆比賽,也讓眾多客商們看到了足球之鄉的這塊往昔金字招牌的疊加價值。

前進的腳步既然已經邁開,那麼就不能停下,不僅如此,還要加快腳步趕上先進節奏。新時代來了,也會帶出新問題,咱們現在有踢球的人,但是正式的比賽卻不多,有品質的長期傳統賽事更稀缺。如此次客家杯這樣的比賽,不是一個成型的聯賽體系,且是7人制比賽,並非11人制比賽。梅州現在有那麼多踢球的人,僅靠一個客家杯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梅州現在亟需有更多的本土賽事,在比賽中發掘人才,並以此打造一個梅州足球人才生產流水線!

具體言之,我們可以設計打造屬於梅州足球的本土賽事IP。譬如梅州地區有一個穩定的11人制比賽:梅州本土足球聯賽,8個縣(市、區)打一個雙迴圈長達數月的聯賽,

那麼在梅州本地的競賽價值以及商業價值都能得到提升。如果梅州本土聯賽搞好了,再對接客家杯這樣的大平臺,甚至是足協杯中丙這樣的職業聯賽體系,那麼梅州本土球員就多了本地烙印的發展平臺,梅州足球人才向上的瓶頸也可以逐步打開,梅州兩支中甲隊直接可以在這個聯賽中發掘苗子,也避免了像劉彬彬、曾超這樣的梅州足球人才的過早外流。

過去我們也有像賀歲杯、梅視杯這樣的有影響力的賽事,但是都沒堅持辦下來。不妨以這次客家杯為契機,打造一個屬於我們梅州足球自己的本土傳統賽事,若能成功,甚至可比肩擁有兩支中甲球隊之成績。

過去我們也有像賀歲杯、梅視杯這樣的有影響力的賽事,但是都沒堅持辦下來。不妨以這次客家杯為契機,打造一個屬於我們梅州足球自己的本土傳統賽事,若能成功,甚至可比肩擁有兩支中甲球隊之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