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莆田仙遊縣法院推動“執行聯動”破解執行難 今年已執行到位金額8400余萬元

新聞發佈會現場

東南網莆田11月8日訊11月8日上午,東南網記者從仙游縣人民法院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

該院大力推動執行聯動,破解執行難問題,2017年以來共受理執行案件5224件(其中新收4753件、舊存471件),結案3798件,實際執行率38.86%,執行到位金額人民幣8444萬元,執行溝通率100%。

人大代表候選人成“老賴”

部門聯動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

據瞭解,仙游縣委政法委、縣委組織部、縣法院、縣公安局、縣檢察院等多個職能單位以召開聯席會議形式,通過以聯動執行破解“執行難”為主題的《會議紀要》,

為執行聯動工作全面開展奠定基礎,推動法院失信被執行人資訊與各部門已經建立的綜治誠信資訊系統等平臺的互通共用,錄入政法委綜治誠信資訊系統4106人。該院協助縣委組織部、縣委統戰部完成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等3000余人次的政治審查,49名涉執人員因此受到影響。如人大代表候選人陳某,因有1件標的265萬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未履行完畢而資格審查受限,
得知後主動將案件履行完畢。

該院同時與縣公安局協調配合,資訊共用,合作以來共用失信被執行人高清頭像用於曝光懲戒43人;查詢獲取324名執行積案被執行人二代身份證件號碼及聯繫方式,為開展執行積案清理專項活動提供極大便利。公檢法單位協作配合,對財產刑執行案件未履行完畢又存有可退還保證金的,

由法院提取保證金作為履行金。2017年4月13日,提取被執行人林某某的保證金1筆3萬元,該案為全市首例。據統計,今年以來,該院共提取保證金17.45萬元。

該院還聯合公安機關建立涉執車輛聯合查扣機制。交警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對被查封車輛予以控制移送法院,2017年來,共移送19起案件至公安部門協助查扣車輛,成功查扣3輛。在公安部門大力支持下,已採用車輛行駛軌跡監測手段,

將擬查扣車輛納入交警執法系統,大大提高了查扣成功率。根據執行案件需要,與公安部門合作通過臨控等手段,聯合查控被執行人,2017年以來,共移送38名被執行人至縣公安局協助查控,委託臨控13人;2017年6月開展集中拘留專項執行活動,單月拘留、拘傳被執行人24人,當天執結或達成和解19起案件。此外,該院還與縣公安局拘留所相互協作,通過在拘留所設立調解室、管教民警介入調解等手段,
最大限度化解被司法拘留人所涉矛盾糾紛。

線上線下聯合曝光

70起案件和解或履行完畢

據瞭解,仙遊縣法院以執行資訊化為基礎,不斷提升執行質效。該院設立執行查控系統管理員和專職查控員,嚴格落實每案必查、查必及時以及週期查詢的工作要求,實現財產查控資訊化,2017年以來,提交執行司法查控系統查詢40.86萬次,涉及案件4249萬件,涉及被執行人6198人。借助司法變現資訊化實現高效率、高溢價、零傭金,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今年來,通過網路司法拍賣系統,網拍執行標的物92次59件,成交23件1280.93萬元,溢價率達35.77%。

該院深入運用失信懲戒,除了將5266名失信被執行人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還規範“官微”曝光流程。線上通過“正義莆田”等微信公眾號聯合曝光失信被執行人505人次,53起案件因此和解或履行完畢;線下通過合作單位LED事務公開欄滾動曝光失信被執行人499人,17起案件因此和解或履行完畢,並通過步行街彩色LED大屏曝光典型失信被執行人68人次。積極運用執行懸賞制度,利用電視欄目、微信公眾號發佈符合條件的懸賞公告9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此外,為進一步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全方位壓縮老賴的生存空間,該院在全市率先創新運用“失信彩鈴”懲戒新措施。該院與聯通、移動、電信三家通訊運營商開展合作,為失信老賴定制內容為:“您撥打的電話機主已被福建省仙遊縣人民法院發佈為失信被執行人”的彩鈴,合作一月以來,已為8名具有典型性的失信被執行人設置了“失信彩鈴”。

“執行不能”非“執行不力”

“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法院也無奈

根據新聞發佈會通報的資料,今年以來,仙遊法院受理的執行案件中,實際執行率38.86%,這意味著還有很大一部分案件並未真正執行到位。那麼該如何看待該問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仙游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林德生介紹,執行實踐中,的確還有很大一部分執行案件未能執行到位,這部分案件中有部分是執行手段缺乏、執行人員主觀能動性未充分發揮等原因導致,但未能實際執結的絕大多數案件屬於“執行不能”案件。

而“執行不能”與“執行不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執行不力’,那是我們法院的工作問題,但‘執行不能’這類案件,並非是法院加大執行力度,攻克執行難題所能解決的。”林德生介紹,所謂的“執行不能”案件,即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法院窮盡辦法仍不能實現申請人合法權益的案件。“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存在,本質上屬於當事人應當自己承擔的商業風險、交易風險和法律風險,在執行實踐中十分常見。”

“當前市場交易活動中,不少群眾對經濟活動中蘊藏風險的認識相當不足,認為產生了糾紛,可以通過法院最後一道防線進行救濟和解決。而當經濟活動最終延伸到執行實踐後,法院窮盡辦法仍於事無補的時候,部分群眾把經濟活動風險帶來的‘執行不能’完全歸咎於法院‘執行不力’,這種思維有失公允,無形中也給執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壓力。”林德生說。

借助司法變現資訊化實現高效率、高溢價、零傭金,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今年來,通過網路司法拍賣系統,網拍執行標的物92次59件,成交23件1280.93萬元,溢價率達35.77%。

該院深入運用失信懲戒,除了將5266名失信被執行人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還規範“官微”曝光流程。線上通過“正義莆田”等微信公眾號聯合曝光失信被執行人505人次,53起案件因此和解或履行完畢;線下通過合作單位LED事務公開欄滾動曝光失信被執行人499人,17起案件因此和解或履行完畢,並通過步行街彩色LED大屏曝光典型失信被執行人68人次。積極運用執行懸賞制度,利用電視欄目、微信公眾號發佈符合條件的懸賞公告9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此外,為進一步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全方位壓縮老賴的生存空間,該院在全市率先創新運用“失信彩鈴”懲戒新措施。該院與聯通、移動、電信三家通訊運營商開展合作,為失信老賴定制內容為:“您撥打的電話機主已被福建省仙遊縣人民法院發佈為失信被執行人”的彩鈴,合作一月以來,已為8名具有典型性的失信被執行人設置了“失信彩鈴”。

“執行不能”非“執行不力”

“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法院也無奈

根據新聞發佈會通報的資料,今年以來,仙遊法院受理的執行案件中,實際執行率38.86%,這意味著還有很大一部分案件並未真正執行到位。那麼該如何看待該問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仙游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林德生介紹,執行實踐中,的確還有很大一部分執行案件未能執行到位,這部分案件中有部分是執行手段缺乏、執行人員主觀能動性未充分發揮等原因導致,但未能實際執結的絕大多數案件屬於“執行不能”案件。

而“執行不能”與“執行不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執行不力’,那是我們法院的工作問題,但‘執行不能’這類案件,並非是法院加大執行力度,攻克執行難題所能解決的。”林德生介紹,所謂的“執行不能”案件,即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法院窮盡辦法仍不能實現申請人合法權益的案件。“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存在,本質上屬於當事人應當自己承擔的商業風險、交易風險和法律風險,在執行實踐中十分常見。”

“當前市場交易活動中,不少群眾對經濟活動中蘊藏風險的認識相當不足,認為產生了糾紛,可以通過法院最後一道防線進行救濟和解決。而當經濟活動最終延伸到執行實踐後,法院窮盡辦法仍於事無補的時候,部分群眾把經濟活動風險帶來的‘執行不能’完全歸咎於法院‘執行不力’,這種思維有失公允,無形中也給執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壓力。”林德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