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坐在趙匡胤稱帝前的官位上,失聲12年,臨終卻開口說話!

陳橋兵變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一代雄主周世宗柴榮晚年猜疑心很重,

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就曾經回憶在柴榮麾下的時候曾經經歷了一段膽戰心驚的日子——柴榮把身邊耳朵大的大將都殺了,因為在柴榮心中,大耳是帝王之相。在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柴榮因病重班師之時,又撿到了一塊刻有“點檢做”的木牌,幸虧趙匡胤命大,躲過了一劫。然而,在五代十國時期,都點檢是掌握著京城禁兵的重要官職,趙匡胤就是在這個位置上被“黃袍加身”的。
所以,宋朝立國之後,殿前都點檢就不再是一個美差了。

殿前都點檢

周世宗柴榮

在五代以及宋朝初年,國家禁軍分為兩部分:殿前司與侍衛司,而殿前司所掌握的兵力最大。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講到,柴榮去世之前破格提拔趙匡胤,

就是因為侍衛司的老大是郭威的外甥李重進,他在朝野有著很高的威望,而後起之秀趙匡胤正好可以與他相互制衡。沒想到的是,趙匡胤正是以殿前都點檢的身份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

後繼者

宋朝步人甲想像圖

趙匡胤稱帝之後,

雖然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但是“守內虛外”的國策又讓宋朝首都附近必須安排有大量的部隊以拱衛京師,所以一批開國老將回鄉了,必然會有新的將領被提拔出來,以管理龐大的軍隊。曾經在戰爭中救過趙匡胤的命的虎將張瓊便成為新一任殿前都點檢。

君臣嫌隙

趙匡胤劇照

儘管趙匡胤一直非常感激以及寵倖張瓊,但是坐在張瓊的位置上,不免會遭受各種誹謗,而張瓊又是一條耿直的漢子。不久之後,便有人誣告張瓊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儘管告發者是趙匡胤的寵臣,但趙匡胤對此本來是不相信的,於是他親自審問張瓊。沒想到耿直的張瓊全程破口大駡那些誣陷他的小人,

還說趙匡胤親小人、遠賢臣,氣得趙匡胤用皮鞭抽了張瓊的臉。君臣之間就這麼鬧崩了,張瓊最終被賜死。

楊信裝啞

圖片來源於網路

張瓊死後,趙匡胤的心腹之臣楊信便成了新一任殿前都點檢,聰明的楊信知道這個“美差”實在是一個容易丟命的苦差,於是他心生一計——突然有一天,楊信失聲了,再也說不出話來。趙匡胤還找了很多名醫給他治病,但都無濟於事,於是賜給他很多錢財。巧得很——楊信有一個善解人意的書童,所以儘管他啞了,但並沒有影響工作。

臨終發聲

趙匡胤劇照

我們現在當然知道楊信是為了保命而裝啞,但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被蒙在鼓裡,直到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楊信得了重病,自知行將就木,於是他突然開口說話了。趙光義聽說之後感到非常震驚,親自去了楊信府中探望(上聞而駭之,遽幸其第。)他們君臣二人暢聊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楊信還口口不離“謝主隆恩”四個字。病逝之後,趙光義賞賜給楊家很多財產,楊信的子孫也受到了封賞。

楊信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在權力的遊戲中最終勝出,獲得了比較完美的結局,但是誰又能理解他在裝啞的12年中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呢?

於是他心生一計——突然有一天,楊信失聲了,再也說不出話來。趙匡胤還找了很多名醫給他治病,但都無濟於事,於是賜給他很多錢財。巧得很——楊信有一個善解人意的書童,所以儘管他啞了,但並沒有影響工作。

臨終發聲

趙匡胤劇照

我們現在當然知道楊信是為了保命而裝啞,但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被蒙在鼓裡,直到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楊信得了重病,自知行將就木,於是他突然開口說話了。趙光義聽說之後感到非常震驚,親自去了楊信府中探望(上聞而駭之,遽幸其第。)他們君臣二人暢聊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楊信還口口不離“謝主隆恩”四個字。病逝之後,趙光義賞賜給楊家很多財產,楊信的子孫也受到了封賞。

楊信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在權力的遊戲中最終勝出,獲得了比較完美的結局,但是誰又能理解他在裝啞的12年中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