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2017年煤炭行業究竟如何發展?看“煤霸”山西准沒錯!

《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一組資料:

到2020年,煤炭產量39億噸,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8億噸左右,通過減量置換和優化佈局增加先進產能5億噸左右;

煤礦數量控制在6000個左右,

120萬噸及以上大型煤礦產量占80%以上;

煤炭企業數量3000家以內,5000萬噸級以上大型企業產量占60%以上;

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達到85%,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65%;

原煤入選率75%以上……

然而目前的煤炭情況卻是,綜合國家統計局、國土資源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資料,截至2016年底,煤炭產量34.5億噸,煤礦數量約9000個,120萬噸及以上大型煤礦產量占75%,煤炭企業數量不到4000家,原煤入選率68.9%……

其中,山西作為全國去產能力度全國最大的省份,

2016年全年退出煤炭產能2325萬噸,居全國第一位;煤炭產量同比壓減1.43億噸、減幅14.7%,減產總量占全國壓減煤炭產量3億噸的47.7%,GDP對應減少約209億元。

那2017年煤炭行業究竟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以全國煤炭大省山西為例,解讀《2017山西政府工作報告》。

一、2016年總結

堅定推進煤炭鋼鐵去產能。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退出煤炭產能2325萬噸,淘汰鋼鐵產能82萬噸,率先實施煤炭減量化生產,

全年壓減煤炭產量1.43億噸,占全國煤炭減量的40%左右,為促進工業止跌回升、企業扭虧為盈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改善全國煤炭市場供求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

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開展同煤、焦煤等國企改革試點,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成功爭取國土資源部委託我省實施煤層氣礦業權審批登記。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集體土地徵收制度改革試點,

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設立煤炭供給側改革基金。全面實施企業“五證合一”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

千方百計扶持實體經濟。開展萬名幹部入企服務和各類專案受理大起底,實施工業提質增效“20條”、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44條”,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落實鐵路公路運費優惠政策,

緩繳資源價款,有效降低企業成本。開展煤企京城路演,推動金融機構通過貸款重組、“債轉股”、資產證券化試點等方式,説明企業降杠杆、防風險、渡難關。

持續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安置煤炭鋼鐵去產能轉崗職工3.16萬人。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低保標準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

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年度任務。義務教育“全面改薄”與均衡發展取得新進展。

狠抓生態環保和安全生產。在全國率先對永久性公益林進行立法保護,扎實推進汾河流域綜合治理,完成營造林400萬畝。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7.2萬輛。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46%、2.14%,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32.9%。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二、2017年計畫

1、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堅定去產能。重點抓好煤炭去產能,更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推進產能交易,關閉退出煤炭產能2000萬噸左右。多管道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堅持淘汰落後產能與發展先進產能相結合,實施減量置換、減量重組、提高單產、減人增效,提升安全生產水準,提高先進產能占比,有序釋放先進產能,促進煤炭市場供需關係繼續改善。退出鋼鐵產能170萬噸。

穩步去杠杆。穩妥推進企業債務重組,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引導金融機構幫助企業置換債務。支援企業開展資源價格評估,重點開展煤炭企業清產核資。推進資產證券化試點。加大股權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杆約束。建立企業債務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協調機制。

多措降成本。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費,努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利用專項建設基金、應急周轉保障資金、信用增進、再擔保等方式,支援企業多管道融取低成本資金。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費、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合理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深化煤炭、電力、土地等領域改革,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完善物流配送網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引導企業眼睛向內挖潛增效。

2、大力支持做強實體經濟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抓好晉煤外運,擴大晉電外輸,實施晉氣外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相互嫁接,促進煤基產業和原材料產業綠色清潔高效迴圈發展。深化煤電聯營,推動煤電材、煤焦化、煤焦鋼一體化發展,推進中鋁呂梁基地50萬噸鋁合金深加工、銀光鎂業500萬隻輪轂生產線等項目建設。發展差異化、高端化煤基化工產業,加快潞安180萬噸煤制油等項目建設。深入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食醋、白酒、乳製品、紡織、陶瓷、玻璃器皿、工藝品等產業提檔升級。

力爭經過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有效破解“一煤獨大”的結構性矛盾,使傳統產業特別是煤炭產業在自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的同時占比逐年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大幅提升,形成經濟增長的多業支撐,讓山西經濟這座大廈基礎更加穩固、結構更加合理、競爭力真正強大,堅實地屹立在中國經濟版圖上!

3、大力發展服務業

推進物流業智慧發展。圍繞能源礦產品、農產品、大宗工業品、生活日用品等,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多式聯運、城鄉快遞、冷鏈物流,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建設重要物流設施,規劃建設全省智慧物流雲平臺,推進太鐵中鼎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立體式現代物流產業格局。

4、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推進重點行業能效對標。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把土地產出率作為重要准入門檻。加大工礦廢棄地複墾利用力度,推進土地、礦產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推廣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推進朔州國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

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明確各類自然資源產權主體權利。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建立污染防控區域聯動機制。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實施固定污染源“一證式”排汙授權管理制度。

5、大力抓好安全穩定工作

嚴查整治安全隱患。全面開展安全風險排查評估,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等風險防控措施。在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建築施工、人員密集場所等行業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對去產能企業、長期停工停產礦井和技改礦井的檢查力度,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對重大隱患實行掛牌督辦、限期整改,整改無望的予以關閉,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堅決打擊取締。

提升安全生產基礎保障水準。在重點領域強制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開展反“三違”專項行動,強化企業生產一線、作業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實施一批煤礦災害治理、軍工化工企業搬遷、公路防護工程等領域的重大安全治理專案。大型尾礦庫全部安裝線上監測系統,加快實現尾礦庫安全線上監測全覆蓋。

---------------------------------------------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二、2017年計畫

1、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堅定去產能。重點抓好煤炭去產能,更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推進產能交易,關閉退出煤炭產能2000萬噸左右。多管道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堅持淘汰落後產能與發展先進產能相結合,實施減量置換、減量重組、提高單產、減人增效,提升安全生產水準,提高先進產能占比,有序釋放先進產能,促進煤炭市場供需關係繼續改善。退出鋼鐵產能170萬噸。

穩步去杠杆。穩妥推進企業債務重組,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引導金融機構幫助企業置換債務。支援企業開展資源價格評估,重點開展煤炭企業清產核資。推進資產證券化試點。加大股權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杆約束。建立企業債務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協調機制。

多措降成本。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費,努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利用專項建設基金、應急周轉保障資金、信用增進、再擔保等方式,支援企業多管道融取低成本資金。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費、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合理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深化煤炭、電力、土地等領域改革,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完善物流配送網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引導企業眼睛向內挖潛增效。

2、大力支持做強實體經濟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抓好晉煤外運,擴大晉電外輸,實施晉氣外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相互嫁接,促進煤基產業和原材料產業綠色清潔高效迴圈發展。深化煤電聯營,推動煤電材、煤焦化、煤焦鋼一體化發展,推進中鋁呂梁基地50萬噸鋁合金深加工、銀光鎂業500萬隻輪轂生產線等項目建設。發展差異化、高端化煤基化工產業,加快潞安180萬噸煤制油等項目建設。深入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食醋、白酒、乳製品、紡織、陶瓷、玻璃器皿、工藝品等產業提檔升級。

力爭經過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有效破解“一煤獨大”的結構性矛盾,使傳統產業特別是煤炭產業在自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的同時占比逐年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大幅提升,形成經濟增長的多業支撐,讓山西經濟這座大廈基礎更加穩固、結構更加合理、競爭力真正強大,堅實地屹立在中國經濟版圖上!

3、大力發展服務業

推進物流業智慧發展。圍繞能源礦產品、農產品、大宗工業品、生活日用品等,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多式聯運、城鄉快遞、冷鏈物流,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建設重要物流設施,規劃建設全省智慧物流雲平臺,推進太鐵中鼎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立體式現代物流產業格局。

4、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推進重點行業能效對標。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把土地產出率作為重要准入門檻。加大工礦廢棄地複墾利用力度,推進土地、礦產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推廣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推進朔州國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

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明確各類自然資源產權主體權利。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建立污染防控區域聯動機制。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實施固定污染源“一證式”排汙授權管理制度。

5、大力抓好安全穩定工作

嚴查整治安全隱患。全面開展安全風險排查評估,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等風險防控措施。在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建築施工、人員密集場所等行業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對去產能企業、長期停工停產礦井和技改礦井的檢查力度,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對重大隱患實行掛牌督辦、限期整改,整改無望的予以關閉,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堅決打擊取締。

提升安全生產基礎保障水準。在重點領域強制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開展反“三違”專項行動,強化企業生產一線、作業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實施一批煤礦災害治理、軍工化工企業搬遷、公路防護工程等領域的重大安全治理專案。大型尾礦庫全部安裝線上監測系統,加快實現尾礦庫安全線上監測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