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熊膽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藥品取代

熊膽,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膽囊。中醫等亞洲傳統醫學認為熊膽汁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殺蟲止血的功效。因此,亞洲各國都有延續數千年的殺熊取膽的傳統。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熊膽的醫藥價值被逐漸證明並非不可替代;同時由於動物保護意識的覺醒,獵熊取膽的行為在近20年才逐步減少。

亞洲黑熊因為人們對其膽囊的需求而被捕殺的歷史已經有數千年了,人們為了區區3盎司重的熊膽,就到野外捕殺黑熊。直到20年前,亞洲各國(如韓國、中國、越南)才開始尋找其它的方法,結束這種殘忍的做法。

東方傳統醫學使用去氧熊膽酸已有3000年歷史,

而熊是唯一能大量產生膽酸的哺乳動物。但研究表明,熊膽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藥品和更容易採集的草藥來替代。這一點也得到了許多當代中醫藥師的認同。

世界上有八大類熊。除了熊貓,其他種類的熊的數量均由於熊膽交易而大幅減少。

亞洲黑熊所受的影響最大。亞洲黑熊又叫月熊,因其胸前長有美麗的新月形金毛而得名。亞洲黑熊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一,也即被列為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在很多亞洲國家,人們把導管插入黑熊腹內,或實施所謂的先進"活熊取膽“,

該方法因為過於殘忍,而遭到各個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

自1993年起,亞洲動物基金的工作團隊就開始為結束養熊業而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基金會將繼續與亞洲各國的有關政府部門以及社團組織合作,使身陷囹圄的黑熊脫離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