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於即將到來的汛期,我們拿什麼來預測氣候?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在兩會“部長通道”,圍繞今年氣候趨勢等熱點話題,回應公眾關切。她表示,影響氣候趨勢的因素複雜多樣,初步結論尚存在不確定性,

氣象部門將進一步組織專家開展滾動預測,並強化與水文等部門的聯合會商,密切關注並及時公佈最新預測結論。以往氣候預測主要為防汛抗旱決策者提供服務,而如今也被更多行業所需。那麼科學家是如何進行氣候預測的,我國氣候預測水準如何,今年汛期氣候怎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氣候中心專家。

專家: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王永光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新華網記者李海韻

王永光降水之間的聯繫,通過這種降尺度解釋應用來預測降水。

總體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氣候預測技術不如天氣預報,模式精度也有差別,國外大多處於試驗性預測階段。而我國自1978年就開始做汛期氣候預報,

提前2至3個月對夏季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可能會出現南澇北旱的趨勢。洪澇程度輕於去年,乾旱程度則重於去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登陸颱風較常年偏少,但強度偏強,對華南和東南沿海影響較大。

夏季(6-8月)主要多雨區分佈在華南大部、江南大部、江淮東部、西南地區東南部,華北西部、黃淮西北部、東北地區北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降水也偏多,其中華南西部、江南東部、江淮東部、東北地區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

南方地區暴雨過程和暴雨日數均多於常年同期,強度偏強。珠江流域、太湖流域、長江下游可能出現較重汛情,盛夏(7-8月)嫩江和松花江幹流也可能發生汛情,不過洪澇程度輕於去年。去年受強厄爾尼諾影響,長江流域發生了1998年以來最大洪水,太湖流域出現了歷史第二高水位,海河流域發生暴雨。

全國大部氣溫正常到偏高,

盛夏華北北部、內蒙古中部、西南地區東北部、西北地方東南部等地將出現階段性高溫乾旱,東北地區南部發生夏旱的概率大。

當前,氣象部門、水文部門已經形成了長效的汛期氣候會商機制,雙方還將組織多次聯合會商,密切監視氣候系統的變化,及時提供滾動訂正氣候預測意見。

責任編輯:安焱

七天天氣預報看這裡!!!-----連結位址:http://3g.zgqx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