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幾個奇葩皇帝:一個在位最短,一個壽命最短,一個死後還詐屍

劉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漢殤帝。漢和帝次子,養于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諡號孝殤皇帝。前任皇帝為和帝,後任皇帝為安帝。

和帝在世的時候,生了許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為宦官、外戚在謀害他的兒子,

便將剩餘的皇子留在民間撫養。殤帝劉隆生於東漢和帝元興年(105),為和帝與鄧皇后少子。出生100多天,元興二年(106年)一月漢和帝死後,按照傳統,繼承皇位應是和帝的長子劉勝。但劉勝有病,多年不愈。將劉隆迎回皇宮做皇帝,劉勝被封為平原王。

鄧皇后也升稱鄧太后,臨朝聽政。

鄧太后臨朝聽政之後,首先針對東漢的一些弊端採取了有力的措施。其一,

對淫祀。其二,鄧太后認為治理國家應以教化為本,刑罰只能作為輔助手段。元興二年(106)五月,即下詔大赦天下,犯法禁錮者一律釋放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東漢自開國至殤帝80多年的時間內,宮女入宮不絕如縷,以至宮女如雲,造成了“內有怨女,外有曠夫”的局面,並且加重了漢廷的財政開支。鄧太后自幼入宮,對此甚為瞭解,元年六月,一次詔免後庭宮人及羸弱老病即達五六百人。

這位漢殤帝在位220天,因此還被起了兩個外號,一個叫“八月皇帝”,一個叫“百日皇帝”。

創這樣的紀錄可不是什麼好事哦。

漢殤帝劉隆繼位,是由漢和帝皇后鄧綏扶持的,劉隆不是皇后的兒子,也不是漢和帝的長子。

皇后鄧綏之所以立劉隆倒不是因為她想找一個年幼的傀儡皇帝,而是漢和帝的長子劉勝一直有怪病,而且久治不愈。鄧太后覺得劉勝不適合作皇帝,身體有病怎麼工作呀,

萬一早早的掛了多不好呀。出於這種考慮,鄧太后才選了劉隆。沒想到劉隆更不爭氣,掛的比劉勝快多了。

小編查了一下東漢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和亡國皇帝漢獻帝活的超過50歲以外,其他皇帝都很短命,讓人看得心驚膽顫,總有種國家岌岌可危的感覺,這就是東漢的基因吧。

漢和帝后宮不寧,生下來的皇子大多數命不久矣便一命嗚呼,到漢和帝二十多歲時,

他的子嗣居然只有長子劉勝一人,於是為了避免皇室血脈的再次喪失,當漢殤帝劉隆一出生時,漢和帝便吩咐將其送至民間秘密撫養,為充實後宮子嗣。

漢和帝劉肇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留下鄧皇后一眾寡婦,留下身前的最後遺命,將劉隆接入皇宮裡為下一任的皇帝。於是鄧後便秘密命人將皇次子劉隆接入宮廷,同時將漢和帝的遺詔公開,讓眾大臣們準備迎接新帝,

行冊封儀式。

新帝劉隆年幼,大臣根據上蒼占卜擇日後,選擇在劉隆滿100天之當日,隆重的舉行劉隆的登基大典,被鄧皇后抱在懷中的稚子,在哭鬧聲之中,在大臣的朝賀聲中,在鄧後的諄諄教誨中,終於成為了東漢王朝的又一任國君,接掌了漢朝。在漢殤帝繼位後,鄧太后便以太后的身份名正言順的接管了朝中政務,成為漢朝的實際的最高權力者。

如果劉隆安然長大,他將順利接過朝政成為名符其實的皇帝。但事與願違,劉隆與他的哥哥劉勝一般,身體本身就患有隱疾,回到宮廷之後,本應該是得到了更好的照顧,身體應當得到最好的調理,可偏偏劉隆卻是突然染重疾,在他八個月之時便薨逝。

當了兩天皇帝就被俘虜的皇帝

北齊建立之初,國力遠比地處西陲的北周強大,國土也比北周大,西魏北周時常遭受饑荒的困擾,而北齊相對於西魏北周是地廣糧足。

不過僅僅二三十年間,西魏北周、東魏北齊的兩方勢力開始發生反轉。北齊一代存在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縱容貪污腐敗,對貪污腐敗視而不見,不採取措施加以約束,國力日蹙。

西魏的宇文泰則任用蘇綽勵精圖治,寄任獨孤信、楊忠、尉遲迥等武將開疆拓土,將蜀中、荊襄納入版圖,國力蒸蒸日上。

北齊北周南陳三國並立圖

時移世異,北周實力躍居北齊之上,到了北周武帝親政以後,就將滅齊的事宜提到日程上來。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十月,北周大舉興兵東伐,兩國在平陽附近開始激烈交戰,而當時北齊的君主高緯卻正在陪馮淑妃在晉陽打獵,聽聞前線傳來激烈交戰的戰報後,卻不急不慌,繼續圍了大半天的獵才統帥軍隊帶著馮淑妃開赴平陽前線。兩軍交戰,齊軍稍微處於下風勝負未明的時候,高緯就帶著馮淑妃準備逃跑,留下一大幫將士在並州地區,自己逃歸鄴城。並留下一句話給高延宗“並州阿兄自取,兒今去也”。意思就是並州你自己隨便怎麼辦,我要逃跑了。

馮小憐

皇帝逃跑,留下並州一幫將士在這,群龍無首。高延宗在宿將唐邕和莫多婁貸文等將士的推戴下於十二月二十四號在晉陽即皇帝位,帥領剩餘將士抵抗周軍,佈置防守晉陽城。

第二天十二月二十五號周武帝就親自帥軍攻打晉陽東門,在混亂當中,高延宗和莫多婁敬顯在兩側夾擊周軍,周軍頓時大亂,在混亂當中,周武帝沖入了城內,左右死傷殆盡,幸虧在張天壽和賀拔伏恩的護衛下得以沖出來。

周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差點淪為俘虜,經過這一嚇,周武帝有點打退堂鼓,準備撤軍,諸將軍大多也同意撤軍,只有宇文忻和齊王宇文憲堅決主張繼續攻城,認為齊軍現在是困獸猶鬥,周武帝最終也決定再嘗試一下,經過一晚上整軍後在十月二十六號開始攻城,高延宗剛剛經過大勝,疏於防備,一下子就被周軍攻入城中,高延宗被俘虜,皇帝生涯也到頭了。

當時有好事者言其得兩日雲,說高延宗就當了兩天的皇帝,其實準確來說高延宗總共當了三天的皇帝,按照整天來說大概是兩天左右的皇帝,所以當時才有好事者言其得兩日。

兩日皇帝,高延宗可以說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了。

“熊孩子”皇帝乾隆

之所以說乾隆是“熊孩子”,是因為這個人特別喜歡作秀,他一生寫了43000多首詩,接近《全唐詩》總數,可以說乾隆一個人的產量就秒殺了2200多位唐詩作者。可是卻沒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傳下來,可見,他自詡的博學多才是很值得懷疑的。

如果僅僅作秀,還不至於得到一個“熊孩子”的稱號,據記載,乾隆共刻了1000多方印章,常用的有500多方,這麼多印章幹嗎用的呢?塗鴉!

而且是專門在傳世國寶上蓋章塗鴉,從王羲之的名作到《富春山居圖》等名畫,不是蓋滿了大大小小的印章,就是寫滿了提拔,甚至還要在宋朝頂級瓷器上刻字,破壞力堪稱驚人。

靠著雍正攢下的家底,乾隆折騰了幾十年創造了所謂的乾隆盛世。當然,活著的時候沒玩夠,死了還“詐屍”了2把,差點把考古專家嚇壞,怎麼回事呢?

1928年夏天,軍閥孫殿英來到乾隆的裕陵盜墓,在順利打開三道石門後,第四道卻怎麼也打不開了,無奈之下只好用炸藥。待第四道石門一炸,盜墓的士兵看到了驚悚的一幕,原本在寶床上的乾隆石棺居然自己“走”了下來,死死的頂住了第四道石門。

孫殿英走後,清朝的遺老遺少奉溥儀的指示趕來善後,重新把乾隆的石棺安放到了寶床上,由於第四道石門已經炸毀,他們只好關閉前三道石門,然後離開了。

後來到了1975年,考古專家重新進入裕陵,怪事再次發生,在順利打開兩道石門後,第三道石門被死死的頂住了,專家用千斤頂勉強推開一個縫隙往裡一看,倒吸一口涼氣,那位原本被固定在石床上的乾隆皇帝又“走”了下來,死死的頂住石門。

有考古專家解釋說,可能是地宮積水導致乾隆棺槨漂移,不過裕陵中那點積水根本不可能讓石棺移動,何況乾隆墓中共葬有6具棺槨,其中乾隆的不僅最重,而且還有龍山石卡住四角,為何最後只有乾隆的移動了呢?這兩次“鬼頂門”事件至今也沒有合理的解釋。

接掌了漢朝。在漢殤帝繼位後,鄧太后便以太后的身份名正言順的接管了朝中政務,成為漢朝的實際的最高權力者。

如果劉隆安然長大,他將順利接過朝政成為名符其實的皇帝。但事與願違,劉隆與他的哥哥劉勝一般,身體本身就患有隱疾,回到宮廷之後,本應該是得到了更好的照顧,身體應當得到最好的調理,可偏偏劉隆卻是突然染重疾,在他八個月之時便薨逝。

當了兩天皇帝就被俘虜的皇帝

北齊建立之初,國力遠比地處西陲的北周強大,國土也比北周大,西魏北周時常遭受饑荒的困擾,而北齊相對於西魏北周是地廣糧足。

不過僅僅二三十年間,西魏北周、東魏北齊的兩方勢力開始發生反轉。北齊一代存在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縱容貪污腐敗,對貪污腐敗視而不見,不採取措施加以約束,國力日蹙。

西魏的宇文泰則任用蘇綽勵精圖治,寄任獨孤信、楊忠、尉遲迥等武將開疆拓土,將蜀中、荊襄納入版圖,國力蒸蒸日上。

北齊北周南陳三國並立圖

時移世異,北周實力躍居北齊之上,到了北周武帝親政以後,就將滅齊的事宜提到日程上來。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十月,北周大舉興兵東伐,兩國在平陽附近開始激烈交戰,而當時北齊的君主高緯卻正在陪馮淑妃在晉陽打獵,聽聞前線傳來激烈交戰的戰報後,卻不急不慌,繼續圍了大半天的獵才統帥軍隊帶著馮淑妃開赴平陽前線。兩軍交戰,齊軍稍微處於下風勝負未明的時候,高緯就帶著馮淑妃準備逃跑,留下一大幫將士在並州地區,自己逃歸鄴城。並留下一句話給高延宗“並州阿兄自取,兒今去也”。意思就是並州你自己隨便怎麼辦,我要逃跑了。

馮小憐

皇帝逃跑,留下並州一幫將士在這,群龍無首。高延宗在宿將唐邕和莫多婁貸文等將士的推戴下於十二月二十四號在晉陽即皇帝位,帥領剩餘將士抵抗周軍,佈置防守晉陽城。

第二天十二月二十五號周武帝就親自帥軍攻打晉陽東門,在混亂當中,高延宗和莫多婁敬顯在兩側夾擊周軍,周軍頓時大亂,在混亂當中,周武帝沖入了城內,左右死傷殆盡,幸虧在張天壽和賀拔伏恩的護衛下得以沖出來。

周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差點淪為俘虜,經過這一嚇,周武帝有點打退堂鼓,準備撤軍,諸將軍大多也同意撤軍,只有宇文忻和齊王宇文憲堅決主張繼續攻城,認為齊軍現在是困獸猶鬥,周武帝最終也決定再嘗試一下,經過一晚上整軍後在十月二十六號開始攻城,高延宗剛剛經過大勝,疏於防備,一下子就被周軍攻入城中,高延宗被俘虜,皇帝生涯也到頭了。

當時有好事者言其得兩日雲,說高延宗就當了兩天的皇帝,其實準確來說高延宗總共當了三天的皇帝,按照整天來說大概是兩天左右的皇帝,所以當時才有好事者言其得兩日。

兩日皇帝,高延宗可以說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了。

“熊孩子”皇帝乾隆

之所以說乾隆是“熊孩子”,是因為這個人特別喜歡作秀,他一生寫了43000多首詩,接近《全唐詩》總數,可以說乾隆一個人的產量就秒殺了2200多位唐詩作者。可是卻沒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傳下來,可見,他自詡的博學多才是很值得懷疑的。

如果僅僅作秀,還不至於得到一個“熊孩子”的稱號,據記載,乾隆共刻了1000多方印章,常用的有500多方,這麼多印章幹嗎用的呢?塗鴉!

而且是專門在傳世國寶上蓋章塗鴉,從王羲之的名作到《富春山居圖》等名畫,不是蓋滿了大大小小的印章,就是寫滿了提拔,甚至還要在宋朝頂級瓷器上刻字,破壞力堪稱驚人。

靠著雍正攢下的家底,乾隆折騰了幾十年創造了所謂的乾隆盛世。當然,活著的時候沒玩夠,死了還“詐屍”了2把,差點把考古專家嚇壞,怎麼回事呢?

1928年夏天,軍閥孫殿英來到乾隆的裕陵盜墓,在順利打開三道石門後,第四道卻怎麼也打不開了,無奈之下只好用炸藥。待第四道石門一炸,盜墓的士兵看到了驚悚的一幕,原本在寶床上的乾隆石棺居然自己“走”了下來,死死的頂住了第四道石門。

孫殿英走後,清朝的遺老遺少奉溥儀的指示趕來善後,重新把乾隆的石棺安放到了寶床上,由於第四道石門已經炸毀,他們只好關閉前三道石門,然後離開了。

後來到了1975年,考古專家重新進入裕陵,怪事再次發生,在順利打開兩道石門後,第三道石門被死死的頂住了,專家用千斤頂勉強推開一個縫隙往裡一看,倒吸一口涼氣,那位原本被固定在石床上的乾隆皇帝又“走”了下來,死死的頂住石門。

有考古專家解釋說,可能是地宮積水導致乾隆棺槨漂移,不過裕陵中那點積水根本不可能讓石棺移動,何況乾隆墓中共葬有6具棺槨,其中乾隆的不僅最重,而且還有龍山石卡住四角,為何最後只有乾隆的移動了呢?這兩次“鬼頂門”事件至今也沒有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