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古代,皇帝“大赦天下”一般都赦免哪些人?這些罪犯別想被赦免

普天同慶,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語,因為在古代啊,如果統治者建立有什麼喜事發生的話,就會想要老百姓跟他們一起樂呵樂呵。可是,沒來由的,又不是老百姓家的喜事,如何能做到普天同慶呢?於是,

就產生了大赦天下這麼個說法。放到如今的美國,就類似于總統特赦權,昔日,尼克森因為“水門事件”而被判刑,面臨牢獄之災的危急關頭,是繼任的總統福特使用總統特赦權,將他從刀山火海中給撈出來的。

那麼在古代中國,

與此相似的大赦天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二者的區別大了,美國總統的這項權力,一般是為了政治考慮,方便能夠得到什麼利益而使用的。反觀中國皇帝實行的大赦天下,當真天壤之別,因為,這不過是他們展示自己的皇權,以彰顯自己恩威並重,九五之尊的手段。

大赦天下,一般來說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恩赦。每當太子繼位之時,新皇帝登基,先帝靈位擺入了祖宗祭祀的神廟之中,

新皇帝就必須做點什麼去收服人心。對於臣子,可以用升官發財的辦法,對於老百姓,那就是大赦天下了。那些個家中犯了些芝麻大小的事情的犯人,這個時候就可以回到家中和親人團聚,對此,就會讓他們對新皇帝感恩戴德。除此之外,每每有皇帝、皇后這樣身份的五十歲、六十歲生日的時候,為了慶祝這樣稀罕的時刻,也會大赦天下。再者,那就是國家軍隊戰勝歸來,
皇帝一個高興,那也會大赦天下。

第二種:恩旨。相對於恩赦來說,恩旨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的,大概就是,這是特指皇帝的喜事,由皇帝直接發佈的大赦天下的旨意。這樣的做法經常被稱為恩旨罷了。硬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從頒佈的頻率和影響的範圍來說了。

恩赦的範圍是廣大的,頻率自然就是稀少的。恩赦發佈之後,舉國上下,只要是死罪以下的判罰皆可免去,

除了一些死罪如謀反、大逆、謀殺父母、祖父母,以及妻妾謀殺親夫、採生折割人、觸犯軍法等罪名都不在開赦之列。

再反過來說恩旨,那就是範圍較小,頻率較高的了。恩旨的對象也會死罪以下的人等。可是,依據犯罪事實,照會刑部審查,逐一遞減刑罰而已,

並不能像恩赦一樣直接把犯人放出去。當然,就算是恩赦,也需要經過刑部的審核,在將名單交給皇帝過目,得到批復之後,才能夠執行特赦程式。

事實上,大赦天下,不過是親者痛,仇者快罷了。這樣的做法,不僅破壞了國家的司法程式,而且對法律的威嚴有著極大的衝突。又比如說,如果一個罪犯方才鈴鐺入獄,可是運氣好,碰到了大赦天下,這不就意味著,一個沒有經過勞動改造的人立刻回到社會中,那麼他是否就會重新進行自己曾經犯過的罪行呢?人都抱有僥倖心理,命運本來已經否定了他,可是,大赦天下給了這些罪犯重新來過的機會,這個機會,並不是什麼好事。

又比如說,如果一個罪犯方才鈴鐺入獄,可是運氣好,碰到了大赦天下,這不就意味著,一個沒有經過勞動改造的人立刻回到社會中,那麼他是否就會重新進行自己曾經犯過的罪行呢?人都抱有僥倖心理,命運本來已經否定了他,可是,大赦天下給了這些罪犯重新來過的機會,這個機會,並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