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父親母親,今生今世來生來世,永遠報答不完你們的愛

一直以來都想為我的父親母親寫點什麼,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卻遲遲沒有動筆,不是沒時間,是不知道從何處動筆。思來想去,還是從我小時候開始寫吧。因為自己的寫作功底有限(這些因為年少貪玩不好好看書所導致的後果,

至今雖然懊悔,想來也只能黯然神傷了),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本文自然也不會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是思想父母自幼教我做人要誠實,如果用了太多修飾,反倒顯示不出父母那善良的本性了。

父親母親一生辛勞,吃過的苦受過的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出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他們,經歷了祖國建國60餘年來的滄桑巨變,過過食堂、吃過大鍋飯、幹過生產隊,總之上一代人經歷過的磨難他們都經歷了。

父親母親是本本分分的農民,父親念書念到高中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後來恢復高考那年,以不到兩分只差沒能考進大學,現在想想在當時那種包分配的年代真的是太遺憾了。

畢業後父親教過書,當過大隊支書,後來因為性格太過正直,沒過幾年就解甲歸田了。後來就遇到母親,他們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在媒人的撮合下,於一九五六年農曆十二月十九喜結良緣。母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家排行老三,年輕那會村子裡上了年紀的老人都稱她為三姑娘;因為那時候姥爺的不作為,媽媽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懂事、很心疼姥姥。
生產隊那會,家家戶戶都沒柴燒,那會剛剛五歲的媽媽就整天背個小籮筐跟著別的孩子一塊去地裡撿柴禾。後來聽姥姥說:每次回來的路上,人們都是只看得見草看不見母親。加上那時候家裡窮,也沒什麼好吃的,有點吃的還要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年輕時候的媽媽一直很瘦,瘦的讓人覺得一陣大風就可以把她吹走。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著,後來到了嫁人的年紀就經人介紹嫁給了父親,
本以為嫁給父親可以讓娘家的日子好過一些(當時奶奶家是挺有錢的),誰知結婚後的生活卻過得越發艱難了。母親常說:“她這一輩子就是受苦的命,只要我們幾個長大後過得好,她受的這點苦不算啥”。日子雖苦,母親卻很堅強,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從來不說累。

父母雖然平凡,但是在我們幾個孩子眼裡,卻是非常偉大的, 不止是因為血濃於水的親情,更是他們在我們幾個孩子身上彰顯出來的愛。“雙親恩,似海深”,相信聽過這話的孩子都知道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每個平凡的家庭都會有不平凡的事情發生,每個普通的人都會有難忘的經歷,這些往往都會和愛有關,一個“愛”字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感謝我的父親母親,是他們讓我知道了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一直有兩個人在時刻關心著我,給予我力量,伴隨我成長。

兒時的我屬於那種特別聽話,不怎麼淘氣的孩子,除了比較戀爸媽外,沒感覺自己有多麼的令爸媽傷腦筋,這也許當時國家的整體發展形勢有關。在農村,如果爸媽其中要留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的話,全家人的溫飽都會成為問題。慶倖兒時的我還是相對懂事的,現在想想心裡還是有些許欣慰的,但是兩三歲時的懂事和現在比起來,只能用幼稚來形容。

上個世界90年代初的中國農村,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封建社會裡被欺壓了幾千年的人們,終於翻身當家做了主人。可以想像的到,那會人們的幹勁是多麼的十足,不論酷暑寒冬,農田裡總會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汗水撒在那片田地裡的話,全家的日子還是照樣過得緊巴巴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話現在聽起來雖然荒唐,但也不是毫無道理,誰家的莊稼管理的越好,到收穫的時候,誰家的糧食自然也就會比別人家的多收一些。作為3個孩子父母的爸媽,就是那個年代普通農民的真實寫照,為了讓幾個孩子吃得飽、穿得暖,自然也是拼搏在那片田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天,是成長的的季節,也是農民們最忙的季節。

那時候的爸媽,每天天一濛濛亮,就帶著鋤頭去田裡除草。也許是因為氣候的原因,那時的地裡的雜草特別多,除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地裡草的長勢依然旺盛,絲毫不見減弱的跡象。為了能儘快的消滅雜草,人們一般都選在中午最熱的時候去除掉它們,因為中午溫度高,斷了根的雜草一會就被曬乾了水分,就不會出現遇到雨水就重新活過來的現象。爸媽和其它人們一樣,每天下午一兩點鐘回到家裡吃午飯也是常事。別人家有爺爺奶奶幫忙看著孩子,做個飯什麼的,我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爺爺奶奶對媽媽有成見,只要是我們家的事情他們一概不管。所以爸媽每次回到家都不能休息,因為家裡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到家就圍著他們轉的小雞、小鴨和小鵝。不僅中午這樣,每天晚上他們到家的時候也是這樣。做好飯,喂完了雞鴨鵝,他們才能坐下來安心的吃上一口已經放涼不知多久的飯菜,即使到那時他們的這一口飯也吃的不安心,因為他們身邊還有3個被鎖在院子裡一整天的孩子,3個孩子那時都還小,他們也需要爸媽的懷抱。

童年那會,因為姥姥家裡窮,媽媽從一嫁到奶奶家就不招奶奶家人待見,沒分家的時候整天看我媽做什麼都不順眼,整天的風涼話一筐一筐的當著全家人的面說給我媽聽。媽媽懷著姐姐七八個個月的時候還每天在地裡忙碌著。

後來家裡有了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我姐姐,因為家窮的緣故,媽媽的營養嚴重缺乏,每天連雞蛋都吃不上一個,根本沒奶喂我姐姐。姐姐幾個月大的時候,瘦的讓人看一眼就覺得這孩子是嚴重的營養不良。後來媽媽帶著姐姐去了姥姥家,那時的姥姥裡也很窮,也沒什麼可吃的讓我姐姐吃。那時候我舅舅也小,他一看姐姐瘦成那樣就說:“這孩子不是餓的麼”?弱小身軀的他擔了一挑曬乾的紅薯乾去集上賣了,一下子給姐姐買了6包奶粉,當時的奶粉好像是1塊錢一包,現在聽起來幾乎不敢想像,但是在當時這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喝就能買得起的。因著這些奶粉和姥姥的精心餵養,幾個月抱回我家去的姐姐白白胖胖的。這些都是我長大以後聽媽媽給我們講的,每次聽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心酸,生活在那個時候的媽媽真不到是怎麼熬過去的。因著姥姥的對我們的家幾個孩子的愛,長大後的我們對姥姥的牽掛遠遠大於對別的老人的牽掛。也因著舅舅兒時對姐姐的好,時至今日,每次回家我都要去舅舅家跑上兩趟,因為他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了我們真摯的愛。

後來日子實在沒法過下去了,在媽媽的堅持下,和奶奶分了家,本來以為分了家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但是日子卻過得愈加艱難了。分家除了分了一點口糧外,別的什麼也沒給,奶奶家是有不少存款的,但是爸媽是一分錢都沒分到,就連住的房子還要給叔叔家拿一部分錢出來。日子雖然艱難,但總還是要持續下去的。哥哥出生的時候家裡的日子越發困難了,因為沒有別的收入,單靠地裡的莊稼一年掙的錢連全家人一年的開支就很困難,給孩子買營養品只能靠借錢來維持了,但那個年代,又有哪家有閒錢來往外借呢,小時候的哥哥吃的苦頭在這裡就不詳述了,千言萬語一句話:“爸媽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到我出生的時候,家裡的光景就好了一些,那時候爸爸去外地給別人幫工,每個月或多或少都能掙些錢補貼家用,那時的我每週還能有上1塊錢的零花錢,可以去鄉里買上一袋南街村速食麵和3帶瓜子。也許因為家裡光景的緣故,我們家的孩子都比同齡的孩子懂事一些。

1990年的那年夏天是一個酷暑難耐的季節,那年我3歲。

那時候的爸媽依舊很忙,每天把我們姐弟三個往院子裡一鎖,他們就下地幹活了。院子裡沒什麼好玩的,除了玩泥巴,沒有別的娛樂方式。那時候的我每天最高興的時候就是每天傍晚的時候,站在靠在院牆上的梯子上等爸媽從地裡回來,因為那時候的我只知道天一黑爸媽就回來了,現在我都不能想像個子那麼小的我是怎麼爬上那一登一登的梯子的。每天看到爸媽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鄉村小路上的時候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刻。

依舊是炎熱的一天,爸媽像往常一樣,把我們姐弟三個留在家裡,並告訴哥哥姐姐看好我,不要亂跑,因為我們村子旁邊有一條小河,雖然河不大,但是對於還是孩子的我們來說還是足夠危險的。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家裡沒有鎖門。姐姐那時候也就6、7歲的樣子,哥哥比姐姐小一些,但也正處於貪玩的年紀。一開始他們還帶著我玩,後來他們就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了,把我一個人扔在了家裡。後來到了中午,應該是感覺到餓了,爸媽還沒回來,我就一個人去地裡找他們。童年模糊的記憶,我只知道在我們家有一塊離家大概不到100米的地,往年那塊地裡都是種的西瓜,而那年夏天那塊地裡種的是芝麻。

盛夏的中午,大地好像著了火一樣,看不到一絲生機,田裡的莊稼都耷拉著腦袋,一副奄奄一息的樣子。幼小的我哪管的了那些,邁著幼小的步伐沒有絲毫猶豫的就走進了那片地,很快我那幼小的身軀就消失在了那片高聳的芝麻地裡。

忙完了一上午農活的爸媽一回到家就聽到了我走丟的消息,他們一下子就慌了,也顧不上炎炎烈日了,馬上就踏上了尋我的路。一開始只有我們一家人跑著去找我,後來演變成全村的人都幫著找,所有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該問的人也都問遍了,可是還是沒有發現我的蹤影。人們都勸我爸媽不要找了,因為我們村旁邊就是一條小河,夏天的河水還很深;另外,我們村邊上還有一條通往鎮上的路,大家都覺得我不是掉河裡了就是在路上被別人拐走了。因為那條小河裡曾經有孩子掉進去過;而我以前也曾經自己一個人沿著公路去過鎮上,只是那會的人們比較樸實,後來被我們村的人發現帶回來了。幫忙的人們陸陸續續都回家了,可是媽媽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失蹤,沿著河邊走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沒有發現我的蹤影,近乎絕望的媽媽再次走到了那塊距離芝麻地不到100米遠的窯洞(各家各戶燒青磚用的土窯)上,因為那裡地勢高一些,看的遠一些、聽的自然也就遠一些。天氣越來越熱了,媽媽的汗水像雨滴一樣一滴接著一滴的滴在地上,只聽見地上滋滋的冒著白煙,媽媽顧不上擦汗,因為她的心裡牽掛的是全是她的兒子。隱約間媽媽感覺到好像有“咩咩”的小羊羔的叫聲,聲音很弱,如果不仔細聽,根本聽不出來;媽媽詫異了一下,停下腳步仔細聽了聽,聲音好像就是從我家那片芝麻地方向傳來的。媽媽加快了腳步,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快步走去,微弱的叫聲漸漸清晰了起來,好像不是羊的叫聲,媽媽的心一下子緊張起來。當一個黑影在媽媽的視野中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她一下子像瘋了一樣撲了過去。抱起我飛快的向村裡的衛生所跑去。後來媽媽回憶這事的時候告訴我,當看到那個黑影的時候她就認定了是我,當時她都嚇傻了,後邊的所有動作都是靠著本能的去做的,那咩咩的叫聲在她心裡就是希望,因為聲音就是活著的象徵。如果那天下午沒有發現我的話,我那弱小的身軀在那曬得像火一樣的土地上必將因為缺水而失去生命的跡象。當她沖到我面前時我渾身曬得通紅通紅的,抱起我就像抱起了一團火一樣,那微弱的叫聲,是因為炎熱缺水,我坐在地上欲睡著還沒睡著時,一聲又一聲的在叫著媽媽,多少年後的今天我是多麼慶倖那年的那個夏天我沒有貪睡,否則我早就安眠在了那塊小小的土地上。因為在陽光下曬得太久,到衛生所的時候,我的嘴已經緊緊的閉上了,任媽媽怎麼努力也打不開。最後媽媽用勺子撬開我的嘴,把溫水一口一口給我喂給我喝,之後又抱著我在樹蔭下待了整整一下午,傍晚時分,安靜了一下午的我終於睜開了雙眼,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餓”。聽到我的聲音,媽媽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久久的不能站立!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堅強溫柔的母親,換做了別人也許早就倒下了,而她卻堅持要等到兒子叫出那一聲媽媽的時候她才能夠真的安心。

媽媽說,從那以後再也不敢把我一個人留在家裡,每次去地裡幹活要麼帶把傘讓我一個人在地頭玩,要麼把我託付給鄰居家照看。再後來我慢慢的長大了懂事了,就不讓爸媽那麼為我操心了。七歲的時候,我在還沒有灶台高的時候就可以站個小板凳幫爸媽做簡單的飯菜了,再後來就上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其中每個時期爸媽跟著受的苦是不言而喻的,而爸媽卻依然堅強的扛過去了,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兒子,不要去笑話別人,羡慕別人,人這一輩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家都不會窮一輩子的” !

現在,我已不是當年那個整天站在梯子上翹首等待爸媽下地歸來的小男孩,哥哥姐姐也都已經成家立業,當年那座幫助媽媽找到兒子的土窯上也已蓋上了兩層小樓,我家的那塊芝麻地也早因為村子裡的分地而不知劃分給了誰家,然而直到今天一提起當初的那件事,我都仿佛在夢中看到許多年前,那個烈日炎炎的午後,一個站在土窯上,焦急的尋找著自己兒子的母親。、

現在的家

時至今日,這件事已經過去將近30年了,歲月無情的帶走了父母親年輕時候的容顏,還不到60歲的父母親臉上已經出現了深深的皺紋。直到大學畢業後的一天幫他們洗頭的時候才不經意的發現,不知何時,爸媽的頭上已經佈滿了銀絲。

畢業之後我一直辛勤的工作,雖然至今仍是漂流在外,但每當想起遠在他鄉的爸媽,我的心裡就充滿了力量。是啊,我活著,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活著,更是為了爸媽的理想而活著。他們拼命的勞動,不就是為了以後自己的孩子能夠不那麼辛苦,而我又怎能忍心讓他們這麼多年來的努力白費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的生活方式就是“為了延續父母的理想而活”。

謹以此文獻給我那以前忙碌、現在依然忙碌的父親母親。

方方土於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日晚!

感謝我的父親母親,是他們讓我知道了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一直有兩個人在時刻關心著我,給予我力量,伴隨我成長。

兒時的我屬於那種特別聽話,不怎麼淘氣的孩子,除了比較戀爸媽外,沒感覺自己有多麼的令爸媽傷腦筋,這也許當時國家的整體發展形勢有關。在農村,如果爸媽其中要留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的話,全家人的溫飽都會成為問題。慶倖兒時的我還是相對懂事的,現在想想心裡還是有些許欣慰的,但是兩三歲時的懂事和現在比起來,只能用幼稚來形容。

上個世界90年代初的中國農村,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封建社會裡被欺壓了幾千年的人們,終於翻身當家做了主人。可以想像的到,那會人們的幹勁是多麼的十足,不論酷暑寒冬,農田裡總會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汗水撒在那片田地裡的話,全家的日子還是照樣過得緊巴巴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話現在聽起來雖然荒唐,但也不是毫無道理,誰家的莊稼管理的越好,到收穫的時候,誰家的糧食自然也就會比別人家的多收一些。作為3個孩子父母的爸媽,就是那個年代普通農民的真實寫照,為了讓幾個孩子吃得飽、穿得暖,自然也是拼搏在那片田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天,是成長的的季節,也是農民們最忙的季節。

那時候的爸媽,每天天一濛濛亮,就帶著鋤頭去田裡除草。也許是因為氣候的原因,那時的地裡的雜草特別多,除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地裡草的長勢依然旺盛,絲毫不見減弱的跡象。為了能儘快的消滅雜草,人們一般都選在中午最熱的時候去除掉它們,因為中午溫度高,斷了根的雜草一會就被曬乾了水分,就不會出現遇到雨水就重新活過來的現象。爸媽和其它人們一樣,每天下午一兩點鐘回到家裡吃午飯也是常事。別人家有爺爺奶奶幫忙看著孩子,做個飯什麼的,我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爺爺奶奶對媽媽有成見,只要是我們家的事情他們一概不管。所以爸媽每次回到家都不能休息,因為家裡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到家就圍著他們轉的小雞、小鴨和小鵝。不僅中午這樣,每天晚上他們到家的時候也是這樣。做好飯,喂完了雞鴨鵝,他們才能坐下來安心的吃上一口已經放涼不知多久的飯菜,即使到那時他們的這一口飯也吃的不安心,因為他們身邊還有3個被鎖在院子裡一整天的孩子,3個孩子那時都還小,他們也需要爸媽的懷抱。

童年那會,因為姥姥家裡窮,媽媽從一嫁到奶奶家就不招奶奶家人待見,沒分家的時候整天看我媽做什麼都不順眼,整天的風涼話一筐一筐的當著全家人的面說給我媽聽。媽媽懷著姐姐七八個個月的時候還每天在地裡忙碌著。

後來家裡有了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我姐姐,因為家窮的緣故,媽媽的營養嚴重缺乏,每天連雞蛋都吃不上一個,根本沒奶喂我姐姐。姐姐幾個月大的時候,瘦的讓人看一眼就覺得這孩子是嚴重的營養不良。後來媽媽帶著姐姐去了姥姥家,那時的姥姥裡也很窮,也沒什麼可吃的讓我姐姐吃。那時候我舅舅也小,他一看姐姐瘦成那樣就說:“這孩子不是餓的麼”?弱小身軀的他擔了一挑曬乾的紅薯乾去集上賣了,一下子給姐姐買了6包奶粉,當時的奶粉好像是1塊錢一包,現在聽起來幾乎不敢想像,但是在當時這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喝就能買得起的。因著這些奶粉和姥姥的精心餵養,幾個月抱回我家去的姐姐白白胖胖的。這些都是我長大以後聽媽媽給我們講的,每次聽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心酸,生活在那個時候的媽媽真不到是怎麼熬過去的。因著姥姥的對我們的家幾個孩子的愛,長大後的我們對姥姥的牽掛遠遠大於對別的老人的牽掛。也因著舅舅兒時對姐姐的好,時至今日,每次回家我都要去舅舅家跑上兩趟,因為他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了我們真摯的愛。

後來日子實在沒法過下去了,在媽媽的堅持下,和奶奶分了家,本來以為分了家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但是日子卻過得愈加艱難了。分家除了分了一點口糧外,別的什麼也沒給,奶奶家是有不少存款的,但是爸媽是一分錢都沒分到,就連住的房子還要給叔叔家拿一部分錢出來。日子雖然艱難,但總還是要持續下去的。哥哥出生的時候家裡的日子越發困難了,因為沒有別的收入,單靠地裡的莊稼一年掙的錢連全家人一年的開支就很困難,給孩子買營養品只能靠借錢來維持了,但那個年代,又有哪家有閒錢來往外借呢,小時候的哥哥吃的苦頭在這裡就不詳述了,千言萬語一句話:“爸媽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到我出生的時候,家裡的光景就好了一些,那時候爸爸去外地給別人幫工,每個月或多或少都能掙些錢補貼家用,那時的我每週還能有上1塊錢的零花錢,可以去鄉里買上一袋南街村速食麵和3帶瓜子。也許因為家裡光景的緣故,我們家的孩子都比同齡的孩子懂事一些。

1990年的那年夏天是一個酷暑難耐的季節,那年我3歲。

那時候的爸媽依舊很忙,每天把我們姐弟三個往院子裡一鎖,他們就下地幹活了。院子裡沒什麼好玩的,除了玩泥巴,沒有別的娛樂方式。那時候的我每天最高興的時候就是每天傍晚的時候,站在靠在院牆上的梯子上等爸媽從地裡回來,因為那時候的我只知道天一黑爸媽就回來了,現在我都不能想像個子那麼小的我是怎麼爬上那一登一登的梯子的。每天看到爸媽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鄉村小路上的時候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刻。

依舊是炎熱的一天,爸媽像往常一樣,把我們姐弟三個留在家裡,並告訴哥哥姐姐看好我,不要亂跑,因為我們村子旁邊有一條小河,雖然河不大,但是對於還是孩子的我們來說還是足夠危險的。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家裡沒有鎖門。姐姐那時候也就6、7歲的樣子,哥哥比姐姐小一些,但也正處於貪玩的年紀。一開始他們還帶著我玩,後來他們就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了,把我一個人扔在了家裡。後來到了中午,應該是感覺到餓了,爸媽還沒回來,我就一個人去地裡找他們。童年模糊的記憶,我只知道在我們家有一塊離家大概不到100米的地,往年那塊地裡都是種的西瓜,而那年夏天那塊地裡種的是芝麻。

盛夏的中午,大地好像著了火一樣,看不到一絲生機,田裡的莊稼都耷拉著腦袋,一副奄奄一息的樣子。幼小的我哪管的了那些,邁著幼小的步伐沒有絲毫猶豫的就走進了那片地,很快我那幼小的身軀就消失在了那片高聳的芝麻地裡。

忙完了一上午農活的爸媽一回到家就聽到了我走丟的消息,他們一下子就慌了,也顧不上炎炎烈日了,馬上就踏上了尋我的路。一開始只有我們一家人跑著去找我,後來演變成全村的人都幫著找,所有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該問的人也都問遍了,可是還是沒有發現我的蹤影。人們都勸我爸媽不要找了,因為我們村旁邊就是一條小河,夏天的河水還很深;另外,我們村邊上還有一條通往鎮上的路,大家都覺得我不是掉河裡了就是在路上被別人拐走了。因為那條小河裡曾經有孩子掉進去過;而我以前也曾經自己一個人沿著公路去過鎮上,只是那會的人們比較樸實,後來被我們村的人發現帶回來了。幫忙的人們陸陸續續都回家了,可是媽媽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失蹤,沿著河邊走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沒有發現我的蹤影,近乎絕望的媽媽再次走到了那塊距離芝麻地不到100米遠的窯洞(各家各戶燒青磚用的土窯)上,因為那裡地勢高一些,看的遠一些、聽的自然也就遠一些。天氣越來越熱了,媽媽的汗水像雨滴一樣一滴接著一滴的滴在地上,只聽見地上滋滋的冒著白煙,媽媽顧不上擦汗,因為她的心裡牽掛的是全是她的兒子。隱約間媽媽感覺到好像有“咩咩”的小羊羔的叫聲,聲音很弱,如果不仔細聽,根本聽不出來;媽媽詫異了一下,停下腳步仔細聽了聽,聲音好像就是從我家那片芝麻地方向傳來的。媽媽加快了腳步,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快步走去,微弱的叫聲漸漸清晰了起來,好像不是羊的叫聲,媽媽的心一下子緊張起來。當一個黑影在媽媽的視野中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她一下子像瘋了一樣撲了過去。抱起我飛快的向村裡的衛生所跑去。後來媽媽回憶這事的時候告訴我,當看到那個黑影的時候她就認定了是我,當時她都嚇傻了,後邊的所有動作都是靠著本能的去做的,那咩咩的叫聲在她心裡就是希望,因為聲音就是活著的象徵。如果那天下午沒有發現我的話,我那弱小的身軀在那曬得像火一樣的土地上必將因為缺水而失去生命的跡象。當她沖到我面前時我渾身曬得通紅通紅的,抱起我就像抱起了一團火一樣,那微弱的叫聲,是因為炎熱缺水,我坐在地上欲睡著還沒睡著時,一聲又一聲的在叫著媽媽,多少年後的今天我是多麼慶倖那年的那個夏天我沒有貪睡,否則我早就安眠在了那塊小小的土地上。因為在陽光下曬得太久,到衛生所的時候,我的嘴已經緊緊的閉上了,任媽媽怎麼努力也打不開。最後媽媽用勺子撬開我的嘴,把溫水一口一口給我喂給我喝,之後又抱著我在樹蔭下待了整整一下午,傍晚時分,安靜了一下午的我終於睜開了雙眼,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餓”。聽到我的聲音,媽媽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久久的不能站立!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堅強溫柔的母親,換做了別人也許早就倒下了,而她卻堅持要等到兒子叫出那一聲媽媽的時候她才能夠真的安心。

媽媽說,從那以後再也不敢把我一個人留在家裡,每次去地裡幹活要麼帶把傘讓我一個人在地頭玩,要麼把我託付給鄰居家照看。再後來我慢慢的長大了懂事了,就不讓爸媽那麼為我操心了。七歲的時候,我在還沒有灶台高的時候就可以站個小板凳幫爸媽做簡單的飯菜了,再後來就上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其中每個時期爸媽跟著受的苦是不言而喻的,而爸媽卻依然堅強的扛過去了,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兒子,不要去笑話別人,羡慕別人,人這一輩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家都不會窮一輩子的” !

現在,我已不是當年那個整天站在梯子上翹首等待爸媽下地歸來的小男孩,哥哥姐姐也都已經成家立業,當年那座幫助媽媽找到兒子的土窯上也已蓋上了兩層小樓,我家的那塊芝麻地也早因為村子裡的分地而不知劃分給了誰家,然而直到今天一提起當初的那件事,我都仿佛在夢中看到許多年前,那個烈日炎炎的午後,一個站在土窯上,焦急的尋找著自己兒子的母親。、

現在的家

時至今日,這件事已經過去將近30年了,歲月無情的帶走了父母親年輕時候的容顏,還不到60歲的父母親臉上已經出現了深深的皺紋。直到大學畢業後的一天幫他們洗頭的時候才不經意的發現,不知何時,爸媽的頭上已經佈滿了銀絲。

畢業之後我一直辛勤的工作,雖然至今仍是漂流在外,但每當想起遠在他鄉的爸媽,我的心裡就充滿了力量。是啊,我活著,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活著,更是為了爸媽的理想而活著。他們拼命的勞動,不就是為了以後自己的孩子能夠不那麼辛苦,而我又怎能忍心讓他們這麼多年來的努力白費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的生活方式就是“為了延續父母的理想而活”。

謹以此文獻給我那以前忙碌、現在依然忙碌的父親母親。

方方土於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