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把手機業務做到全球前五,富士康的底牌到底夠不夠好?

富士康確實是想認真做手機了。2016年4月份,它們以3888億日圓的代價取得了夏普三分之二的股權後,

當年第四季度這個老牌日廠就扭虧為盈,盈利達到3715萬美元。而到了2017年8月,富士康和夏普又發佈了一款名為Aquos S2的異形全面屏手機,據臺灣經濟日報的消息,它們還計畫組建一個4000人的團隊,將手機業務做到全球前五。

不難發現,富士康想要衝破手機代工的桎梏。儘管在高投入和高產出之下這是一項相對穩定的業務,但極度依賴代工品牌銷量的特性,

以及過低的利潤率(富士康目前為3%左右),使得代工的成長空間極為有限。

一組資料也能說明問題:2017年1月,富士康向臺灣交易所提交財務資料,其中顯示公司2016年的營收同比下降2.81%,這是25年以來的首次下滑,而蘋果作為最大的客戶,2016年的淨銷售額同樣下降了7.7%,後者顯然拖累了自己的合作夥伴。

雙方的依存關係已經略顯病態,來自蘋果的業務幾乎占了富士康總營收的一半,

僅OLED的訂單比重就高達90%以上。而蘋果為了高品質的產出元件,也開始給富士康的生產線添置設備。為了降低風險,索尼和微軟正在尋求其它供應商的庇護,蘋果則將訂單分散到和碩等公司,而對於富士康來說,它們急需拓展一個自有手機品牌來提高利潤率。

幾次不太成功的探索,為富士康拓展自有品牌打下了基礎

1.全面佈局失敗後,管道經過了重新部署

實際上,富士康探索自有品牌的道路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2012年,它們與美國Radio Shack數碼零售連鎖店合資創立品牌“睿俠”,並正式進入內地市場。儘管“60英寸液晶電視”、“10代線面板”等配置十分具有吸引力,但高達8999元的價格,以及管道的缺失讓其很難產生持久的影響力。

2013年創立的手機配件品牌“Coverbank”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該產品的銷售主要寄生於遠傳電信、中華電信和臺灣電信的線下管道。

而為了拓展銷量,富士康甚至開放了入門門檻極低的獨家經銷權,這意味著它們確實沒有特別靠譜的管道在手。

據台媒報導,富士康旗下公司廣宇已拋售了48%的賽博數碼持有股權。而號稱要要在中國複製百思買成功的萬得城,最終在2013年黯然退場。

自有管道飛虎樂購和萬馬奔騰則定位錯亂,也一直沒能找到打開市場的好方法。

然而即使屢戰屢敗,富士康至少還有一定的經營經驗。重新部署之後的管道策略明顯收斂了許多,它們計畫先從試水開始,再逐步建設自己的專營店。

從國內市場來看,京東與富士康就簽署了三年的包銷和扶持協定,短期內保證了一定的線上流量。線下則與迪信通和蜂雲啟迪進行合作,目前其產品所涉及的門店達到上千家,4G+版本的手機也獲得了中國移動的支援。而在2015年時,富士康還創立了愛鋒派商貿,雖然目前主要經營二手設備的銷售,但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管道之一。

2.投資與代工手機的經歷,有助於產品的研發

Essential是個知名度不太高的手機品牌,但它背後的團隊倒是引人關注,創始人安迪·魯賓曾經就有過“打造Android系統”的經歷。沖著這一點,富士康入駐了Essential早期投資人的名單,它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Essential PH-1的代工方。

不過,投資Essential未必是一門賺錢的生意。Essential手機自亮相以來就一再延期,根據BayStreet Research的調查來看,這款產品在美國的首月銷量僅為5000台。今年10月份官方還宣佈將產品永久調價,從699美元降為499美元。

然而,這並不影響富士康通過合作優勢來獲得一些技術上支援。細心一點就能發現,Essential PH-1所採取的異形全面屏設計——比如將“前置感測器嵌入全面屏頂部”,與夏普後續發佈的Aquos S2幾乎完全一樣。作為代工方的富士康,顯然借鑒了安迪·魯賓的開發思路。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富士康旗下的FIH Mobile在2016年5月時還獲得了微軟和諾基亞在越南的工廠以及全球供應鏈。不難看出,諾基亞7的後置雙攝設計與夏普Aquos S2也有著相似之處。

想要做到全球第五,富士康的底牌還不夠好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發佈的最新報告來看,2017年Q2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五的是小米,總體占比6.2%。這個數字並非那麼容易達到,相當於一個季度就要賣出2000多萬台手機。目前富士康基因較多的手機品牌大致有夏普、富可視(InFocus)、諾基亞這麼幾家,它們加起來也未必比小米要強。

夏普在日本的表現還算不錯,根據IDC的統計來看,今年第一季度它們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0.8%,僅次於蘋果和京瓷——不過撐死了算,這一塊的銷量也才400萬台。其它市場的表現就更為平庸了,Aquos S2發售後勉強在臺灣榜單中沖到了第八名,但2016年“全年”,臺灣智能手機的整體發貨量也才700多萬台。

除此之外,富可視2017年6月份才剛剛在臺灣榜單上露了個臉,很快又被踢了下去。而諾基亞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大約為0.4%,單季銷量大致在150萬台左右。

排除小米一直持有優勢的線上管道不提,富士康針對線下管道的規劃也稍稍晚了一步。據“零食老闆內參APP”統計,小米之家截至2017年8月底在國內已經開了179家。雷軍表示,小米之家到9月時累計客流達到1570萬人次,週末客流維持在5000人次以內,單店月均銷售額達到了519萬元,年坪效則以27萬元僅次於蘋果旗艦店。

又不妨拿夏普見長的電視零售量來做個對比,根據中怡康資料,2017年1月份,夏普在國內線下市場零售量佔有率為6.4%,僅排名第七,而小米當時卻是9%。

百思買退出中國市場時,富士康入股的萬得城打出“他們退出了,我們給你定心丸”的公關口號,然而這個歐洲第一大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卻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不斷碰壁,郭台銘此次喊出的“全球前五”也有一種過於自信的意味。

不過,雖然富士康手中的底牌還不夠好,但如果僅將目光聚焦在“提高利潤率”上,夏普和諾基亞倒還是有一定的潛力。這兩個老牌廠商至少在芬蘭和日本本土都有著不錯的受眾,能為富士康的“去蘋果化”增添不少底氣。

目前其產品所涉及的門店達到上千家,4G+版本的手機也獲得了中國移動的支援。而在2015年時,富士康還創立了愛鋒派商貿,雖然目前主要經營二手設備的銷售,但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管道之一。

2.投資與代工手機的經歷,有助於產品的研發

Essential是個知名度不太高的手機品牌,但它背後的團隊倒是引人關注,創始人安迪·魯賓曾經就有過“打造Android系統”的經歷。沖著這一點,富士康入駐了Essential早期投資人的名單,它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Essential PH-1的代工方。

不過,投資Essential未必是一門賺錢的生意。Essential手機自亮相以來就一再延期,根據BayStreet Research的調查來看,這款產品在美國的首月銷量僅為5000台。今年10月份官方還宣佈將產品永久調價,從699美元降為499美元。

然而,這並不影響富士康通過合作優勢來獲得一些技術上支援。細心一點就能發現,Essential PH-1所採取的異形全面屏設計——比如將“前置感測器嵌入全面屏頂部”,與夏普後續發佈的Aquos S2幾乎完全一樣。作為代工方的富士康,顯然借鑒了安迪·魯賓的開發思路。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富士康旗下的FIH Mobile在2016年5月時還獲得了微軟和諾基亞在越南的工廠以及全球供應鏈。不難看出,諾基亞7的後置雙攝設計與夏普Aquos S2也有著相似之處。

想要做到全球第五,富士康的底牌還不夠好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發佈的最新報告來看,2017年Q2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五的是小米,總體占比6.2%。這個數字並非那麼容易達到,相當於一個季度就要賣出2000多萬台手機。目前富士康基因較多的手機品牌大致有夏普、富可視(InFocus)、諾基亞這麼幾家,它們加起來也未必比小米要強。

夏普在日本的表現還算不錯,根據IDC的統計來看,今年第一季度它們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0.8%,僅次於蘋果和京瓷——不過撐死了算,這一塊的銷量也才400萬台。其它市場的表現就更為平庸了,Aquos S2發售後勉強在臺灣榜單中沖到了第八名,但2016年“全年”,臺灣智能手機的整體發貨量也才700多萬台。

除此之外,富可視2017年6月份才剛剛在臺灣榜單上露了個臉,很快又被踢了下去。而諾基亞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大約為0.4%,單季銷量大致在150萬台左右。

排除小米一直持有優勢的線上管道不提,富士康針對線下管道的規劃也稍稍晚了一步。據“零食老闆內參APP”統計,小米之家截至2017年8月底在國內已經開了179家。雷軍表示,小米之家到9月時累計客流達到1570萬人次,週末客流維持在5000人次以內,單店月均銷售額達到了519萬元,年坪效則以27萬元僅次於蘋果旗艦店。

又不妨拿夏普見長的電視零售量來做個對比,根據中怡康資料,2017年1月份,夏普在國內線下市場零售量佔有率為6.4%,僅排名第七,而小米當時卻是9%。

百思買退出中國市場時,富士康入股的萬得城打出“他們退出了,我們給你定心丸”的公關口號,然而這個歐洲第一大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卻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不斷碰壁,郭台銘此次喊出的“全球前五”也有一種過於自信的意味。

不過,雖然富士康手中的底牌還不夠好,但如果僅將目光聚焦在“提高利潤率”上,夏普和諾基亞倒還是有一定的潛力。這兩個老牌廠商至少在芬蘭和日本本土都有著不錯的受眾,能為富士康的“去蘋果化”增添不少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