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I in Car:讓汽車從物理屬性上升到社會屬性

Google、微軟、蘋果、亞馬遜……國際互聯網巨頭們先後以各種形式進入了未來15年內人工智慧最重要的產業:智能汽車。在我國,互聯網3巨頭BAT也在智慧汽車上進行了深度的耕耘,百度的無人駕駛、阿裡的斑馬系統以及今天在成都發佈的騰訊車聯AI in Car生態系統,

都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加入進來。

智聯網是中國汽車的最後機會

原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院長,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吳甘沙斷言,智慧駕駛是15年內最重要的人工智慧產業。智慧駕駛將涉及汽車、出行、能源、物流、商業地產等諸多產業,將在未來數十年中,創造數萬億美金的經濟規模,也將成為給社會帶來最大正面影響的產業。

2017年的人工智慧已經不是大勢所趨,而是“未來已來”。人工智慧重要的領域——智慧駕駛則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汽車的設計,傳統城市的規劃,傳統行業(運輸、物流等)的運營……這其中的機遇與市場對我們是不言而喻的,BAT也紛紛投身智慧汽車這個巨大的市場之中。

互聯網公司造車的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從最初的PPT造車,到之後的獨立研發,再到目前和傳統車企的分工合作,現在已經是第三階段了。騰訊在今年8月用1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份後,又大力推廣騰訊車聯,並和廣汽、長安、吉利等車企深入合作,就目前的各種條件來說,互聯網+車企的合作方式是最靠譜的一種。相比業內那些口出狂言的企業家,

他們的智慧汽車停留在PPT之上,實車依然是鏡花水月。出身互聯網的何小鵬則已經將小鵬汽車下線,李斌的蔚來汽車則依託江淮汽車得以量產。騰訊在結束幾年前和富士康的試水後,打造了當下的騰訊車聯。依託廣汽、長安等多家車企各車型的熱銷,也賦予了騰訊車聯發展廣闊而遠大的空間。

如今的市場則早已打破了行業的壁壘,跨界者則往往能夠用一種全新的思維去解決老問題,

得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和另類答案。這種威脅往往被稱為門外的野蠻人,而這些野蠻人往往來源於一個行業——互聯網。相對發展較為落後的中國傳統汽車產業,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方面,則與世界幾乎同步。在智慧汽車上起關鍵作用的人工智慧、晶片和大資料分析能力等方面,客觀的說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這些方面與世界最好水準相比,
則是在一條起跑線上,在人工智慧的應用上,世界零時差。這讓我們看到了在智慧汽車方面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AI in Car打造未來汽車生活

智慧汽車是什麼?除了智慧駕駛外,汽車也將化身一個移動的人工智慧終端,全方位且無縫的介入我們的生活。我們不妨以今天(11月8日)在成都召開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車聯正式發佈“AI in Car系統”為例,騰訊宣佈通過“AI in Car系統”面向汽車行業全面開放智慧語音服務、跨場景主動服務、內容分發推薦、社交服務、運營增值服務五大核心能力。

這五大核心能力,就是要將騰訊的核心底層技術和能力賦能給傳統車企,讓車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從而為車主提供智慧化、場景化、個性化、社交化、增值化五大服務,為車主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駕駛和服務體驗,打造全方位的智慧車生活。車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個移動的智慧設備終端。

騰訊主推的這五大核心能力並不只是理論上的噱頭,而是建立在騰訊人工智慧基礎上的實際應用。比如在交互功能,語音、手勢、虛擬實境等方面在騰訊的傳統項目中,在手機、電腦等平臺上都已經得到驗證,騰訊數以億記的客戶通過無數次的使用,已經將技術反復驗證,這比那些剛出實驗室的技術靠譜太多。

在用戶享受得最多的場景應用上,騰訊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是微信、微店的使用,還是大眾點評、餓了麼、京東的消費,或者是滴滴出行、攜程旅遊……使用者的消費記錄和消費習慣以及風格都被騰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再配合四維圖新的地圖和定位服務,騰訊對使用者的瞭解有時候甚至超過了用戶自身。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傳統汽車企業,就算是互聯網企業也難以匹敵。那麼在不同的場景下,智慧汽車推出應景的服務就不再是難事了。試想一下,當你完成了一天的下班,坐在車上,智慧汽車主動推送你關注了許久的電影(貓眼電影)讓你在回家路上觀影,車在快到家的時候,已經通過網路(大眾點評)分析進行了點餐,並安排了配送(餓了麼)。到社區的時候還提醒你,你網購的大閘蟹(京東)已經到貨,需要去在門衛處領取,車輛在後天自駕游(攜程)前需要進行保養……這樣理想的場景生活在騰訊的發力下,離我們並不太遠。

關於智慧駕駛技術,騰訊也不是光有紙上談兵,畢竟騰訊在2017年8月的美國之行中,拿到了特斯拉5%的股份,雖然5%的股份不多,但是卻給騰訊打開了一扇智能駕駛之門。特斯拉的智慧駕駛技術雖然只有2級,但是已經經過了大面積實踐,並對相關缺陷進行了改良。相信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用戶在一邊開/乘車的同時,一邊玩王者榮耀並不是一個夢,交通堵塞、交通安全、物流效率……一切都不再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而關於個性化、社交化、增值化這些方面,以QQ發家的騰訊如果自認全球第二,那麼是沒有一家企業敢稱第一的。現在的車友會等民間群體,在隨著智慧汽車的發展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加強;汽車的個性化改裝則會和X鑽會員一樣簡單而普及;至於增值化也可以完全依託騰訊全方位多領域的投資產業得以完善。

純物理性的汽車產品將消失

騰訊這樣開放五大領域是有其深層原因的,在中國三大互聯網企業BAT中,相對其他兩家公司,騰訊9.63億微信+8.50億QQ的月活躍用戶、日均550億次定位大資料,是百度和阿裡所難以企及的。而且騰訊在音樂、網路電臺、視頻、有聲讀物、新聞、微信公眾號、IP資源、版權內容、原創內容等方面也領先於行業其他企業,同時騰訊也在不斷完善的電商、O2O、微信服務號、移動支付、廣告、安全、搜索、交通出行、金融、教育、醫療等方面。在最前沿的人工智慧平臺上,騰訊的雲存儲、雲計算、模式識別、智慧語音、知識圖譜、搜索、虛擬實境、資訊網路安全、位置服務、自動駕駛等技術則有力地支撐了智慧汽車的技術需求。騰訊這種全方位的資料服務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內,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無可比擬的存在。在開放的同時,騰訊則可以獲得更多的基層資料,進行一個有機的生態迴圈!

互聯網公司這些大資料、技術、生態優勢是傳統汽車企業所望塵莫及的,即使是新的互聯網公司在新技術問世前也很難對老牌互聯網公司造成衝擊。很多創業型公司想染指汽車資料類業務也大多是無疾而終。比如前段時間風頭正盛、獲得了B輪投資的思建科技,總共燒錢幾個億打造的駕圖盒子也停止了更新,駕圖大廈更是人去樓空。資料平臺始終是強者的天下,這種寡頭現象也將進一步固化,強者愈強。騰訊站在行業頂端後,並沒有固步自封,反而用這種開放的精神擴大和各大車企的合作。這和某些國際互聯網巨頭封閉的態度正好相反!從小處看安卓的成功源於開放,從大局看中國經濟的騰飛也來源於開放,只有開放才能獲得更多的合作,並在合作中對自身的問題進行調整,繼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的“創想•位置&車聯分論壇”上,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五家車企成為了騰訊車聯第一批合作車企。通過與這些傳統車企合作,騰訊解決了自身製造力和汽車生產牌照等問題,而這些傳統車企則得到了智慧汽車的核心技術。大家各取所需,傳統車企獲得了自身產品競爭力提升,擴大了市場銷量,騰訊則通過大量智慧汽車的上市,贏得了市場佔有並獲取了海量的汽車資料。而這種海量資料的獲得和市場的佔有,則進一步的鞏固了騰訊在智慧汽車上的優勢,進入了一個良性的迴圈。

如果跳出汽車界來看這個問題,我們又不難發現,車企和互聯網公司的合作的意義,並不是打造出一輛輛智慧汽車這樣淺顯。這種以“賦能于車 服務於人”為理念的生產方式,將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分工,是一種將產品和服務相並立的分工。以往純物理性的產品將逐漸消失,轉而替代的則是擁有智慧屬性的產品服務。也許在不久後,產品和服務也許就會形成那種“預存話費送手機”的模式,著眼於人的服務才是未來商業市場的重中之重。

相信擁有完整產業鏈的騰訊,在人工智慧上的佈局也不僅局于智慧汽車,打造一個完整的智慧生態鏈才是騰訊的最終目的。

結語

隨著智慧汽車的興起,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不斷突破,智慧汽車終將進入千家萬戶。屆時,擁有人工智慧的汽車或者是其他智慧產品將給我們帶來一個無限聯想的智慧生活空間,世界也將因此而改變。

這五大核心能力,就是要將騰訊的核心底層技術和能力賦能給傳統車企,讓車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從而為車主提供智慧化、場景化、個性化、社交化、增值化五大服務,為車主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駕駛和服務體驗,打造全方位的智慧車生活。車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個移動的智慧設備終端。

騰訊主推的這五大核心能力並不只是理論上的噱頭,而是建立在騰訊人工智慧基礎上的實際應用。比如在交互功能,語音、手勢、虛擬實境等方面在騰訊的傳統項目中,在手機、電腦等平臺上都已經得到驗證,騰訊數以億記的客戶通過無數次的使用,已經將技術反復驗證,這比那些剛出實驗室的技術靠譜太多。

在用戶享受得最多的場景應用上,騰訊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是微信、微店的使用,還是大眾點評、餓了麼、京東的消費,或者是滴滴出行、攜程旅遊……使用者的消費記錄和消費習慣以及風格都被騰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再配合四維圖新的地圖和定位服務,騰訊對使用者的瞭解有時候甚至超過了用戶自身。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傳統汽車企業,就算是互聯網企業也難以匹敵。那麼在不同的場景下,智慧汽車推出應景的服務就不再是難事了。試想一下,當你完成了一天的下班,坐在車上,智慧汽車主動推送你關注了許久的電影(貓眼電影)讓你在回家路上觀影,車在快到家的時候,已經通過網路(大眾點評)分析進行了點餐,並安排了配送(餓了麼)。到社區的時候還提醒你,你網購的大閘蟹(京東)已經到貨,需要去在門衛處領取,車輛在後天自駕游(攜程)前需要進行保養……這樣理想的場景生活在騰訊的發力下,離我們並不太遠。

關於智慧駕駛技術,騰訊也不是光有紙上談兵,畢竟騰訊在2017年8月的美國之行中,拿到了特斯拉5%的股份,雖然5%的股份不多,但是卻給騰訊打開了一扇智能駕駛之門。特斯拉的智慧駕駛技術雖然只有2級,但是已經經過了大面積實踐,並對相關缺陷進行了改良。相信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用戶在一邊開/乘車的同時,一邊玩王者榮耀並不是一個夢,交通堵塞、交通安全、物流效率……一切都不再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而關於個性化、社交化、增值化這些方面,以QQ發家的騰訊如果自認全球第二,那麼是沒有一家企業敢稱第一的。現在的車友會等民間群體,在隨著智慧汽車的發展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加強;汽車的個性化改裝則會和X鑽會員一樣簡單而普及;至於增值化也可以完全依託騰訊全方位多領域的投資產業得以完善。

純物理性的汽車產品將消失

騰訊這樣開放五大領域是有其深層原因的,在中國三大互聯網企業BAT中,相對其他兩家公司,騰訊9.63億微信+8.50億QQ的月活躍用戶、日均550億次定位大資料,是百度和阿裡所難以企及的。而且騰訊在音樂、網路電臺、視頻、有聲讀物、新聞、微信公眾號、IP資源、版權內容、原創內容等方面也領先於行業其他企業,同時騰訊也在不斷完善的電商、O2O、微信服務號、移動支付、廣告、安全、搜索、交通出行、金融、教育、醫療等方面。在最前沿的人工智慧平臺上,騰訊的雲存儲、雲計算、模式識別、智慧語音、知識圖譜、搜索、虛擬實境、資訊網路安全、位置服務、自動駕駛等技術則有力地支撐了智慧汽車的技術需求。騰訊這種全方位的資料服務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內,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無可比擬的存在。在開放的同時,騰訊則可以獲得更多的基層資料,進行一個有機的生態迴圈!

互聯網公司這些大資料、技術、生態優勢是傳統汽車企業所望塵莫及的,即使是新的互聯網公司在新技術問世前也很難對老牌互聯網公司造成衝擊。很多創業型公司想染指汽車資料類業務也大多是無疾而終。比如前段時間風頭正盛、獲得了B輪投資的思建科技,總共燒錢幾個億打造的駕圖盒子也停止了更新,駕圖大廈更是人去樓空。資料平臺始終是強者的天下,這種寡頭現象也將進一步固化,強者愈強。騰訊站在行業頂端後,並沒有固步自封,反而用這種開放的精神擴大和各大車企的合作。這和某些國際互聯網巨頭封閉的態度正好相反!從小處看安卓的成功源於開放,從大局看中國經濟的騰飛也來源於開放,只有開放才能獲得更多的合作,並在合作中對自身的問題進行調整,繼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的“創想•位置&車聯分論壇”上,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五家車企成為了騰訊車聯第一批合作車企。通過與這些傳統車企合作,騰訊解決了自身製造力和汽車生產牌照等問題,而這些傳統車企則得到了智慧汽車的核心技術。大家各取所需,傳統車企獲得了自身產品競爭力提升,擴大了市場銷量,騰訊則通過大量智慧汽車的上市,贏得了市場佔有並獲取了海量的汽車資料。而這種海量資料的獲得和市場的佔有,則進一步的鞏固了騰訊在智慧汽車上的優勢,進入了一個良性的迴圈。

如果跳出汽車界來看這個問題,我們又不難發現,車企和互聯網公司的合作的意義,並不是打造出一輛輛智慧汽車這樣淺顯。這種以“賦能于車 服務於人”為理念的生產方式,將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分工,是一種將產品和服務相並立的分工。以往純物理性的產品將逐漸消失,轉而替代的則是擁有智慧屬性的產品服務。也許在不久後,產品和服務也許就會形成那種“預存話費送手機”的模式,著眼於人的服務才是未來商業市場的重中之重。

相信擁有完整產業鏈的騰訊,在人工智慧上的佈局也不僅局于智慧汽車,打造一個完整的智慧生態鏈才是騰訊的最終目的。

結語

隨著智慧汽車的興起,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不斷突破,智慧汽車終將進入千家萬戶。屆時,擁有人工智慧的汽車或者是其他智慧產品將給我們帶來一個無限聯想的智慧生活空間,世界也將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