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承兩千年的美食,美味又強身的藥膳全攻略,再也不糾結吃什麼好

藥膳是藥物與食物巧妙結合而配製的食品。

是既有食品飽腹美味的作用,又具有藥品調理身體作用的美味佳餚。

藥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再到《黃帝內經》記載的“半夏粳米湯”《金匱要略》記載的“當歸羊肉湯”

經過歷代中醫大家整理收集發展到今天。

藥膳應用原則

1、因證用膳

藥膳形為食物,其性為藥物。

由於藥膳以中藥材為原料,同樣具備中藥的四氣五味、寒熱溫涼的性質。

因此食用同樣需要遵循中藥辨證論治。

在辯證的基礎上,選擇治療方法,應用相應的藥物組方和食材,才能達到藥膳健康養生的功效。

如當出現精神困倦,四肢軟弱,短氣懶言,頭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腹隱痛,便溏腹瀉,舌質淡,舌苔白,脈緩無力等症候,中醫通過辯證,稱為脾虛氣弱症。

這時就要應用健脾益氣藥膳。

健脾益氣藥膳選用的中藥有:黨參、白術、山藥、大棗、茯苓、薏苡仁、蓮米、熒實之類。

食用的藥膳有:參棗米飯、山藥湯圓、茯苓包子、益脾餅、大棗粥等。

同樣的寒病用熱性藥膳,熱病用寒性藥膳。

如夏天遇到溫熱疫毒,則可選用雙花飲、綠豆粥等藥膳

冬季出現寒證的患者,可選用當歸生薑羊肉湯等藥膳。

2、因時而異

中醫認為,人體臟腑氣血運行與自然界氣候變化相關。

寒冷的冬天避免使用性質寒冷的藥物

炎熱的夏季,避開使用溫熱藥物。

藥膳同樣適用。

3、因人用膳

體質年齡不同,藥膳應用也有差異。

兒童體制嬌嫩,避免大寒大熱藥物。

老人多肝腎不足,不宜用溫燥的藥物。

孕婦不宜用活血滑利,以免動胎氣。

4、因地而異

不同地區,氣候條件,環境差異、生活習慣有差異。

如四川盆地多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

東北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

廣東飲食則清涼甘淡。

藥膳和食療

現代人經常把“食療”掛在嘴邊。

因此提到藥膳時,人們常常把兩者混淆概念。

那麼,藥膳和食療是一回事嗎?

答案是否定的。

二者有聯繫,但也有區別

“食療”顧名思義,飲食療法,

根據各人體制和身體,選取具有保健或者治療功效的食物,加工成為食品。

同樣既是美味佳餚,又具有保健養身、防病的功效。

食療是不加藥物的。

而藥膳是含有藥物成分的膳食。

當然很多食藥同源的食品就把二者聯繫起來了。

因此,食療使用特點。原則甚至烹飪方法跟藥膳基本一致。

藥膳的範圍無疑要廣一些。

比單純的食療效果也要更突出。

六個藥膳送給你

1、十全大補湯

[配方]黨參10g,炙黃芪10g,肉桂3g,熟地黃15g,炒白術10g,炒川穹6g,當歸15g,酒白勺10g,茯苓10g,炙甘草6g,墨魚50g,豬肉500g,豬肚50g,生薑30g,豬雜骨、蔥、料酒、花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功效]雙補氣血。適用於氣血俱虛或久病體虛,面色萎黃,精神倦息,腰膝乏力等症。

[製作工藝]

(1)將以上中藥裝入潔淨的紗布袋內,紮口備用。

(2)將豬肉、墨魚、豬肚洗淨;豬雜骨洗淨,捶破;生薑拍破備用。

(3)將豬肉、墨魚、豬肚、豬雜骨、藥袋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生薑、花椒、料酒、食鹽,置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煨燉,待豬肉熟爛時,撈起切條,再放入湯中。撈出藥袋不用。

(4)服用時,將湯和肉裝入碗內後,加少許味精,食肉喝湯,早晚各吃一碗,每天2次,

全部服完後,隔5天再服。

[服食禁忌]風寒感冒者禁食。

2、淮藥芝麻糊

[配方]淮山藥15g,黑芝麻120g,鮮牛奶200g,粳米60g。

[功效]滋陰補腎,益脾潤腸。適用於肝腎不足,病後體弱,大便燥結,鬚髮早白等症,中老年人平時服用,可健體強身,延年益壽。

[製作工藝]

(1)將粳米洗淨,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幹,准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炒香。將以上三物放入盆中,加水和鮮牛奶拌勻,磨碎後濾出細茸待用。

(2)將鍋中加放清水燒開後,將芝麻水慢慢倒入鍋內,不斷攪拌成糊,熟後起鍋即成。

3、山藥面

[配方]白麵粉3000g,山藥粉1500g,雞蛋10個,生薑5g,豆粉200g,食鹽、味精、胡椒粉、豬油、蔥適量。

[效用]健脾固腎。適用於脾虛,泄瀉,慢性痢疾,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等症。

[製作工藝]

(1)將白麵粉、山藥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雞蛋、水、食鹽適量,揉成麵團,擀成薄面片,切成麵條。

(2)將鋁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豬油、蔥、生薑,燒開,再將麵條下入,煮熟,放入味精、食鹽即成。

(3)食用時當飯吃,吃飽,常服有效。

4.砂仁鯽魚湯

[配方]砂仁3g,鮮鯽魚1尾(150g),生薑、蔥、食鹽適量。

[效用]醒脾開胃,利濕止嘔。適用於噁心嘔吐,不思飲食,或病後食欲不振之症。

[製作工藝]

(1)將鮮鯽魚去鱗、腮,剖腹去內臟,洗淨;將砂仁放入魚腹中。

(2)將裝有砂仁的鯽魚放入鍋內,以砂鍋最好,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

(3)鍋內湯燒開後,放入生薑、蔥、食鹽,即可吃魚飲湯。

5.川貝釀梨

[配方]川貝母12g,雪梨6個,糯米100g,冬瓜條100g,冰糖180g。

[效用]潤肺消痰,降火除熱。適用於肺癆咳嗽,乾咳,咯血等症。

[製作工藝]

(1)將糯米淘洗乾淨,蒸成米飯,冬瓜條切成黃豆大顆粒;川貝母打碎。

(2)將雪梨去皮後,由蒂把處下刀切下一塊為蓋,用小刀挖出梨核,然後把梨在沸水中燙一下,撈出放入涼水中沖涼,再撈出放入碗中,將糯米飯、冬瓜條、冰糖拌勻裝入梨內,川貝母分成六等分,分別裝入梨中。蓋好蒂把,裝入碗內,然後上籠蒸50分鐘至梨軟爛。

(3)將鍋內加清水300g,置武火上燒沸,放人剩餘冰糖,溶化收濃汁,待梨出籠時,逐個澆在雪梨上。

(4)服用時,每次食用雪梨1個,早晚各服一次。

6.橘皮醒酒湯

【配方】香橙皮50g,陳橘皮500g,檀香200g,葛花250g,綠豆花250g,西洋人參100g,白豆蔻仁100g,食鹽300g。

【功效]解酒醒神。適用於飲酒過多,酒醉不醒之症。

[製作工藝]

(1)將橙皮(去白)、陳橘皮、檀香、葛花、綠豆花、人參、白豆蔻仁,食鹽研磨成末,拌勻,裝入瓷罐中備用。

(2)服用時,每天2次,每早晚各服一湯匙,用自開水沖服。

後續不定時經常會更新健康食譜。

更多健康養生,請關注“食為藥”

END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並轉發給其他人。歡迎評論留言,我一定回復的!謝謝鼓勵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歡迎告知,必刪】

茯苓10g,炙甘草6g,墨魚50g,豬肉500g,豬肚50g,生薑30g,豬雜骨、蔥、料酒、花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功效]雙補氣血。適用於氣血俱虛或久病體虛,面色萎黃,精神倦息,腰膝乏力等症。

[製作工藝]

(1)將以上中藥裝入潔淨的紗布袋內,紮口備用。

(2)將豬肉、墨魚、豬肚洗淨;豬雜骨洗淨,捶破;生薑拍破備用。

(3)將豬肉、墨魚、豬肚、豬雜骨、藥袋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生薑、花椒、料酒、食鹽,置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煨燉,待豬肉熟爛時,撈起切條,再放入湯中。撈出藥袋不用。

(4)服用時,將湯和肉裝入碗內後,加少許味精,食肉喝湯,早晚各吃一碗,每天2次,

全部服完後,隔5天再服。

[服食禁忌]風寒感冒者禁食。

2、淮藥芝麻糊

[配方]淮山藥15g,黑芝麻120g,鮮牛奶200g,粳米60g。

[功效]滋陰補腎,益脾潤腸。適用於肝腎不足,病後體弱,大便燥結,鬚髮早白等症,中老年人平時服用,可健體強身,延年益壽。

[製作工藝]

(1)將粳米洗淨,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幹,准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炒香。將以上三物放入盆中,加水和鮮牛奶拌勻,磨碎後濾出細茸待用。

(2)將鍋中加放清水燒開後,將芝麻水慢慢倒入鍋內,不斷攪拌成糊,熟後起鍋即成。

3、山藥面

[配方]白麵粉3000g,山藥粉1500g,雞蛋10個,生薑5g,豆粉200g,食鹽、味精、胡椒粉、豬油、蔥適量。

[效用]健脾固腎。適用於脾虛,泄瀉,慢性痢疾,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等症。

[製作工藝]

(1)將白麵粉、山藥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雞蛋、水、食鹽適量,揉成麵團,擀成薄面片,切成麵條。

(2)將鋁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豬油、蔥、生薑,燒開,再將麵條下入,煮熟,放入味精、食鹽即成。

(3)食用時當飯吃,吃飽,常服有效。

4.砂仁鯽魚湯

[配方]砂仁3g,鮮鯽魚1尾(150g),生薑、蔥、食鹽適量。

[效用]醒脾開胃,利濕止嘔。適用於噁心嘔吐,不思飲食,或病後食欲不振之症。

[製作工藝]

(1)將鮮鯽魚去鱗、腮,剖腹去內臟,洗淨;將砂仁放入魚腹中。

(2)將裝有砂仁的鯽魚放入鍋內,以砂鍋最好,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

(3)鍋內湯燒開後,放入生薑、蔥、食鹽,即可吃魚飲湯。

5.川貝釀梨

[配方]川貝母12g,雪梨6個,糯米100g,冬瓜條100g,冰糖180g。

[效用]潤肺消痰,降火除熱。適用於肺癆咳嗽,乾咳,咯血等症。

[製作工藝]

(1)將糯米淘洗乾淨,蒸成米飯,冬瓜條切成黃豆大顆粒;川貝母打碎。

(2)將雪梨去皮後,由蒂把處下刀切下一塊為蓋,用小刀挖出梨核,然後把梨在沸水中燙一下,撈出放入涼水中沖涼,再撈出放入碗中,將糯米飯、冬瓜條、冰糖拌勻裝入梨內,川貝母分成六等分,分別裝入梨中。蓋好蒂把,裝入碗內,然後上籠蒸50分鐘至梨軟爛。

(3)將鍋內加清水300g,置武火上燒沸,放人剩餘冰糖,溶化收濃汁,待梨出籠時,逐個澆在雪梨上。

(4)服用時,每次食用雪梨1個,早晚各服一次。

6.橘皮醒酒湯

【配方】香橙皮50g,陳橘皮500g,檀香200g,葛花250g,綠豆花250g,西洋人參100g,白豆蔻仁100g,食鹽300g。

【功效]解酒醒神。適用於飲酒過多,酒醉不醒之症。

[製作工藝]

(1)將橙皮(去白)、陳橘皮、檀香、葛花、綠豆花、人參、白豆蔻仁,食鹽研磨成末,拌勻,裝入瓷罐中備用。

(2)服用時,每天2次,每早晚各服一湯匙,用自開水沖服。

後續不定時經常會更新健康食譜。

更多健康養生,請關注“食為藥”

END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並轉發給其他人。歡迎評論留言,我一定回復的!謝謝鼓勵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歡迎告知,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