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見虐☆禁☆童!疑似逼迫幼兒吃芥末!吃安眠藥!

目前,網路上披露出來的虐☆禁☆童視頻,分為兩段,事發時間分別為11月1日早上和11月3日中午。

11月1日的視頻顯示,老師在幫孩子換衣服,忽然將孩子的背包拿下,摔在地上,還將孩子推倒並撞到了椅子。

11月3日的視頻顯示,老師不時往幾個孩子嘴裡塞入不明物品,隨後孩子們開始哭泣,老師也不管。有家長指出不明物品是芥末!

其中有個孩子本來在椅子上坐得好好的,被老師上去就是一巴掌,還把疑似芥末的東西往孩子嘴裡塞,孩子一邊哭一邊往後退,大概是被辣到了,後來手就一直捂著嘴巴。

事發幼稚園,是某大型公司開設的“親子園”,聘請了協力廠商早教機構前來管理,為本單位員工託管孩子。服務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半,每月收費2580元。由於父母們對托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很強烈,

初期的名額很快被搶光。

沒想到,本來是為員工謀福利的事情,卻變成了這般境地!

目前,涉事人員已與公司解除合同。同時,該公司已於11月7日報警。

(涉事老師下跪道歉)

儘管如此,這件事情在很多家長聊天群中仍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孩子,

是每個家長的軟肋,也讓每個家長身披鎧甲。

自己含在嘴裡怕壞了,捧在掌心怕摔著的寶貝,卻被別人如此粗暴對待,相信每一個家長既憤怒,又無力!

然而,孩子終有一天要上幼稚園。

作為家長,終有一天,要滿懷忐忑地,把孩子託付給老師。

除了信任和拜託老師,還有什麼事情是家長們需要提前考慮的呢?

寶寶多大可以去上幼稚園?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有點爭議的。

從年齡上來說,

我們國家的公立幼稚園通常要求3歲以上才可以入園。一些私立園或國際園則不太要求。

從寶寶自己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寶寶掌握一些能力再入園,會更加順利。

首先,寶寶要能表達自己的需求,渴了要喝水、想尿了要上廁所,能向老師提出來;其次,能夠自己上廁所;最後,能夠自己吃飯,並不要求吃得多乾淨,能自己吃就行。

有些寶寶雖然年齡小一些,但是已經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那麼稍微早一點去幼稚園也沒有問題。

需要提前教會寶寶什麼技能?

知識上,寶寶到幼稚園裡會有逐漸學習的過程,家長通常不需要提前教會寶寶什麼。

自理能力上,則需要寶寶適應和家長的分離;對幼稚園生活有一定概念;調整作息規律。

家長可以先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幫助寶寶逐漸和入園生活接軌。

適應分離,從短到長慢慢過渡

我們可以在寶寶上幼稚園前就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比如:

平時經常練習暫時離開,這樣寶寶能慢慢適應沒有你在身邊陪伴的狀態,也會知道你只是暫時離開,一定會回來;

有意識地給寶寶獨立玩耍的空間,讓寶寶能夠自己獨立玩一會兒;

儘管做了準備,寶寶入園時還是有可能會哭鬧,家長不要表現得過於激烈,慢慢等待寶寶度過適應過程。

給寶寶描繪幼稚園生活

在寶寶上幼稚園之前,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運用繪本和早教中心等各種輔助方法,讓寶寶對幼稚園、老師、上課、放學等概念有個基本認識。

家長也可以經常帶寶寶到幼稚園逛逛,或者在家模擬幼稚園的遊戲和課堂狀態。

但要注意兩點:

不要刻意誇大幼稚園的好處,比如承諾幼稚園有很多好吃的等等,如果現實中不能實現,寶寶就會產生落差,覺得受到了欺騙。

不要用上幼稚園來嚇唬寶寶,比如“不乖給你送幼稚園去”,“不聽話讓老師來收拾你”,這樣會讓寶寶對幼稚園有畏懼的情緒,也不利於順利入園。

生物鐘向幼稚園作息看齊

入園前,寶寶在家的狀態非常自由,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想玩就玩,沒有約束。

而上了幼稚園後,如果生活習慣踩不上幼稚園的節奏,寶寶就會感到很不習慣。

要想讓寶寶將來能更快地適應入園生活,家長就要先瞭解幼稚園的生活作息規律。並且從現在開始,有針對性地調整寶寶的生物鐘。如此一來,等到寶寶真正開始幼稚園生活,就能很快地適應並融入其中了。

把寶寶託付給陌生人,本身就需要極大的信任和勇氣。

如果寶寶被別人虐待,更是每一個家長所不能承受之痛。

視頻中家長的心情,鳳梨小姐非常能夠理解,甚至,如果在現場,真的難保自己不會情緒失控,甚至揮拳相向!

雖然寶寶3歲左右才會真正入園,但準備工作卻要從小做起。

自己吃飯、如廁訓練、穿衣脫鞋、語言表達、自主入睡,每一件看似無關聯的小事,都是為了未來更好地適應入園生活!

這些生活習慣,需要家長在入園前的2-3年慢慢幫寶寶養成。

因為教育,除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是家庭教育!

有些寶寶雖然年齡小一些,但是已經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那麼稍微早一點去幼稚園也沒有問題。

需要提前教會寶寶什麼技能?

知識上,寶寶到幼稚園裡會有逐漸學習的過程,家長通常不需要提前教會寶寶什麼。

自理能力上,則需要寶寶適應和家長的分離;對幼稚園生活有一定概念;調整作息規律。

家長可以先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幫助寶寶逐漸和入園生活接軌。

適應分離,從短到長慢慢過渡

我們可以在寶寶上幼稚園前就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比如:

平時經常練習暫時離開,這樣寶寶能慢慢適應沒有你在身邊陪伴的狀態,也會知道你只是暫時離開,一定會回來;

有意識地給寶寶獨立玩耍的空間,讓寶寶能夠自己獨立玩一會兒;

儘管做了準備,寶寶入園時還是有可能會哭鬧,家長不要表現得過於激烈,慢慢等待寶寶度過適應過程。

給寶寶描繪幼稚園生活

在寶寶上幼稚園之前,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運用繪本和早教中心等各種輔助方法,讓寶寶對幼稚園、老師、上課、放學等概念有個基本認識。

家長也可以經常帶寶寶到幼稚園逛逛,或者在家模擬幼稚園的遊戲和課堂狀態。

但要注意兩點:

不要刻意誇大幼稚園的好處,比如承諾幼稚園有很多好吃的等等,如果現實中不能實現,寶寶就會產生落差,覺得受到了欺騙。

不要用上幼稚園來嚇唬寶寶,比如“不乖給你送幼稚園去”,“不聽話讓老師來收拾你”,這樣會讓寶寶對幼稚園有畏懼的情緒,也不利於順利入園。

生物鐘向幼稚園作息看齊

入園前,寶寶在家的狀態非常自由,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想玩就玩,沒有約束。

而上了幼稚園後,如果生活習慣踩不上幼稚園的節奏,寶寶就會感到很不習慣。

要想讓寶寶將來能更快地適應入園生活,家長就要先瞭解幼稚園的生活作息規律。並且從現在開始,有針對性地調整寶寶的生物鐘。如此一來,等到寶寶真正開始幼稚園生活,就能很快地適應並融入其中了。

把寶寶託付給陌生人,本身就需要極大的信任和勇氣。

如果寶寶被別人虐待,更是每一個家長所不能承受之痛。

視頻中家長的心情,鳳梨小姐非常能夠理解,甚至,如果在現場,真的難保自己不會情緒失控,甚至揮拳相向!

雖然寶寶3歲左右才會真正入園,但準備工作卻要從小做起。

自己吃飯、如廁訓練、穿衣脫鞋、語言表達、自主入睡,每一件看似無關聯的小事,都是為了未來更好地適應入園生活!

這些生活習慣,需要家長在入園前的2-3年慢慢幫寶寶養成。

因為教育,除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是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