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者,記著心疼自己!今天,我們為自己打call!

1月8日,中國第18個記者節。何為記者?地球不爆炸,記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啟,記者不休息。風裡雨裡節日裡,記者不在新聞現場就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沒有四季,只有兩季,發現美好,

鞭撻不公,書寫真相,你關注就是旺季,你略過就是淡季。此刻,向每一位在路上的新聞工作者致以敬意。

“你這氣質

一看就是搞新聞的”

↓↓↓

他們皮膚暗淡無光

掛著濃重的黑眼圈

一副身體被掏空的樣子

總是心事重重加班不停

仿佛有上千萬的生意要談

他們說

“就我這樣

我媽已經對我的終身大事不抱幻想了”

他們有輕重不一的強迫症

24小時不關機

時不時如觸電似的抓起手機

生怕錯過一條來信一通電話

常常為找不到選題而焦慮

反復批閱手機裡成批的新聞帳號

他們說

“要成功先發瘋”

他們像尊雕塑般長期久坐於案前

因而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

肩頸、腰椎僵硬疼痛症狀

他們說

“一塊鋼筋砸下來

頸椎沒事

鋼筋碎了一地”

他們對時間的感知和普通人不一樣

發稿哪怕慢了一秒

捶胸頓足!仰天長嘯!!

如果七八點下班

他們說

“這是愉快滴不加班滴一天”

他們看到一切文字

都會不自覺地去檢查錯別字

標點使用是否合規

遣詞造句是否精確

會不會引起讀者的歧義

他們說

“是‘地’!不是‘的’!

是‘得’!不是‘的’!!”

(掀桌子)

他們在熬夜界是一把好手

嘲笑自己靠咖啡香煙“續命”

夜深了又到了靈感亂飛的時刻

寫下去——停不下來

他們說

“我見過淩晨123456點的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杭州西安成都重慶石家莊……”

他們對於節假日的理解

不是去哪裡玩去哪裡吃

而是怎麼借勢做新聞報導

真正休假時恨不得昭告天下

其實已經小心翼翼在旅行箱裡

給筆記型電腦騰了位置

他們說

“我控制不住伸向電腦的手啊”

他們的生活其實簡單極了

倦了傷心了

就發朋友圈打趣自己一番

真的倦了傷心了

把苦咽進喉嚨吞進肚裡

他們說

“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

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

何為新聞工作者

他們說

↓↓↓

△范長江,青年時代走出書齋,以筆桿為武器,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長江一支筆,勝過百萬兵。”他是第一個報導西安事變真相的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欲成大河者,必長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長,則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蕩奔騰之日;基愈固,則人生事業愈不敢限其將來。”他行進6000多裡,歷時10個月,撰寫而成的《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已成新聞報導、非虛構文學的經典之作。

范長江·說

“我想世界上很少有像新聞記者這樣有更多誘惑與壓迫的。一個稍稍有能力的記者,在他的旁邊一方面擺著:優越的現實政治地位,社會的虛榮,金錢與物質的享受,溫暖美麗的女人,這些力量誘惑他出賣貞操,放棄認識,歪曲真理。另一方面擺著:誹謗,污蔑,冷眼,貧困,軟禁,殺頭,這些力量強迫他顛倒是非,出賣靈魂。新聞記者要能堅持真理,本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實在非常重要。”

△鄒韜奮,原名鄒恩潤,以“韜奮”為筆名,意在“一面要韜光養晦,一面要奮鬥”。他主編《生活》週刊,啟發一代進步青年。創辦三聯書店,影響了國人的閱讀品味。以畢生精力,做“永遠立於大眾立場”的新聞記者。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生活》週刊如是寫道:“本周要聞是全國一致傷心悲痛的國難,記者忍痛執筆記述,蓋不自知是血是淚。”那一刻起,他再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筆。

鄒韜奮·說

“作為編輯,我只是為讀者服務,一生樂此不疲。”

△約瑟夫·普利策,美國大眾報刊的標誌性人物,他逝後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策獎。百年來,普利策獎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和最優美的文字,特別是新聞獎,更是美國報界的最高榮譽。每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美國記者無不以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作為奮鬥的目標。

普利策·說

“倘若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

△沃爾特·李普曼,美國最負盛名的專欄專家。他的寫作活動延續60餘年,一生寫下總數達1000萬字的上萬篇時政文章。他一生中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了美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的國務和外交事件,與邱吉爾、戴高樂、赫魯雪夫、墨索里尼等首腦人物都有直接接觸。對於當時很多美國人來說,他讓記者成為一項“僅次於總統的職業”。

李普曼·說

“記者以由表及裡、由近及遠的探求為己任,去推敲、去歸納、去想像和推測內部發生什麼事情,它在昨天意味著什麼,明天又可能意味著什麼。這就是我們的職業,一個不簡單的職業!我們有權為之感到高興,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記者節像護士節、教師節一樣,是中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記者,以他們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質,講述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故事。在突發事件、災難和戰爭現場,總有他們不懼危險沖向前線的身影;當公眾利益受到損害,總有他們深入調查尋求真相;在偏遠貧困地區也總有他們不畏艱難,報導基層最真實的一面……

△新聞工作者也屬“高危職業”。早前調查顯示,我國九成記者編輯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僅如此,2016年全球已有48名記者殉職,其中26人死於戰爭,18人死於謀殺,3人在執行危險報導任務時喪生,1人未作說明。據統計,2011年起,全球每年都有百余名記者及媒體工作者殉職。

白岩松·說

“新聞是一條註定要長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要相信新聞依然有助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你會是千萬推動者中的一員。在中國新聞的歷史中,有千千萬萬名記者奔跑在這條沒有終點的長路上。”

記者,記著

↓↓↓

他們做到了

不去看工資卡的餘額

是否還付得起各種貸款

不在意日漸稀疏的頭髮

是否還遮得住頭頂

不打擾因工作時差

還沒來得及親吻的寶寶

不理會為了包庇黑暗

而襲來的誘惑脅迫與暴力

是觀察者、記錄者

也是參與者、改造者

背負向真相掘進的使命

拿起筆桿、鍵盤、話筒、攝像機

每一筆都成了

歷史的追光

時代的注腳

前行的基石

記者

記著初心

記著擔當

記著堅守

記著作為

也請記著心疼自己

他們說

“我控制不住伸向電腦的手啊”

他們的生活其實簡單極了

倦了傷心了

就發朋友圈打趣自己一番

真的倦了傷心了

把苦咽進喉嚨吞進肚裡

他們說

“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

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

何為新聞工作者

他們說

↓↓↓

△范長江,青年時代走出書齋,以筆桿為武器,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長江一支筆,勝過百萬兵。”他是第一個報導西安事變真相的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欲成大河者,必長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長,則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蕩奔騰之日;基愈固,則人生事業愈不敢限其將來。”他行進6000多裡,歷時10個月,撰寫而成的《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已成新聞報導、非虛構文學的經典之作。

范長江·說

“我想世界上很少有像新聞記者這樣有更多誘惑與壓迫的。一個稍稍有能力的記者,在他的旁邊一方面擺著:優越的現實政治地位,社會的虛榮,金錢與物質的享受,溫暖美麗的女人,這些力量誘惑他出賣貞操,放棄認識,歪曲真理。另一方面擺著:誹謗,污蔑,冷眼,貧困,軟禁,殺頭,這些力量強迫他顛倒是非,出賣靈魂。新聞記者要能堅持真理,本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實在非常重要。”

△鄒韜奮,原名鄒恩潤,以“韜奮”為筆名,意在“一面要韜光養晦,一面要奮鬥”。他主編《生活》週刊,啟發一代進步青年。創辦三聯書店,影響了國人的閱讀品味。以畢生精力,做“永遠立於大眾立場”的新聞記者。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生活》週刊如是寫道:“本周要聞是全國一致傷心悲痛的國難,記者忍痛執筆記述,蓋不自知是血是淚。”那一刻起,他再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筆。

鄒韜奮·說

“作為編輯,我只是為讀者服務,一生樂此不疲。”

△約瑟夫·普利策,美國大眾報刊的標誌性人物,他逝後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策獎。百年來,普利策獎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和最優美的文字,特別是新聞獎,更是美國報界的最高榮譽。每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美國記者無不以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作為奮鬥的目標。

普利策·說

“倘若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

△沃爾特·李普曼,美國最負盛名的專欄專家。他的寫作活動延續60餘年,一生寫下總數達1000萬字的上萬篇時政文章。他一生中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了美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的國務和外交事件,與邱吉爾、戴高樂、赫魯雪夫、墨索里尼等首腦人物都有直接接觸。對於當時很多美國人來說,他讓記者成為一項“僅次於總統的職業”。

李普曼·說

“記者以由表及裡、由近及遠的探求為己任,去推敲、去歸納、去想像和推測內部發生什麼事情,它在昨天意味著什麼,明天又可能意味著什麼。這就是我們的職業,一個不簡單的職業!我們有權為之感到高興,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記者節像護士節、教師節一樣,是中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記者,以他們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質,講述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故事。在突發事件、災難和戰爭現場,總有他們不懼危險沖向前線的身影;當公眾利益受到損害,總有他們深入調查尋求真相;在偏遠貧困地區也總有他們不畏艱難,報導基層最真實的一面……

△新聞工作者也屬“高危職業”。早前調查顯示,我國九成記者編輯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僅如此,2016年全球已有48名記者殉職,其中26人死於戰爭,18人死於謀殺,3人在執行危險報導任務時喪生,1人未作說明。據統計,2011年起,全球每年都有百余名記者及媒體工作者殉職。

白岩松·說

“新聞是一條註定要長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要相信新聞依然有助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你會是千萬推動者中的一員。在中國新聞的歷史中,有千千萬萬名記者奔跑在這條沒有終點的長路上。”

記者,記著

↓↓↓

他們做到了

不去看工資卡的餘額

是否還付得起各種貸款

不在意日漸稀疏的頭髮

是否還遮得住頭頂

不打擾因工作時差

還沒來得及親吻的寶寶

不理會為了包庇黑暗

而襲來的誘惑脅迫與暴力

是觀察者、記錄者

也是參與者、改造者

背負向真相掘進的使命

拿起筆桿、鍵盤、話筒、攝像機

每一筆都成了

歷史的追光

時代的注腳

前行的基石

記者

記著初心

記著擔當

記著堅守

記著作為

也請記著心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