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者節,我想把鏡頭給身邊的這群人

11月8日,是中國第18個記者節。

何為記者?有人說:

地球不爆炸,

記者不放假,

宇宙不重啟,記者不休息。

而蘭大校園中有一群人,

他們沒有記者證,

卻像記者一樣,

扛著攝像機、相機,

穿梭於校園各種活動現場。

他們沒有記者的光鮮亮麗,

卻也嘗遍了記者的酸甜苦辣咸。

他們用鏡頭捕捉陽光,

用筆尖書寫華章。

他們就是在我們身邊的學生記者。

今天,我們留些鏡頭給自己身邊的人,

一起走近蘭州大學的小記者們。

看,這是蘭州大學融媒體集群

總編室

王雯靜

從小學的“小記者”到初涉“媒圈”的實習生,我離心中的“新聞夢”越來越近。想要做一名記者,是因為享受在路上的工作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聽千姿百態的故事,並且通過自己的筆把故事講給更多的人。這是屬於所有新聞人的節日,願所有奮戰在新聞第一線的記者們心有所持,篤定前行。最後,在這個談起新聞理想會被嘲笑的年代,

歡迎並且感謝你與我同行。

馮穎

來到融媒體開始像個意外,但現在看來或許真是冥冥註定,也曾因為不是專業的記者而內心惶恐,也曾對著看著閃爍的的游標深感絕望,但我仍然感謝這裡,並熱愛這裡,教我用新聞的角度看世界,帶我認識這世界上許多許多美好的人和事,

在這個給所有記者的節日裡,祝我們都能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新聞網

晁芊樺

進入新聞網團隊已有大半年時間了,開始時,對於文檔編輯,新聞排版,圖片整理這些都不熟悉,在進入新聞網的這段時間,對於遣詞造句以及新聞排班有了基本的認識。

作為蘭大的宣傳視窗,新聞網是展示蘭大的最為快捷的途徑。將學術講座,新聞通知在第一時間公佈給大家,既是責任也是成就。資訊的溝通是我們瞭解學校,瞭解身邊環境的關鍵,因此在新聞網的編輯工作中,我切實的感受到了新聞工作者對工作的嚴謹與追求。

光影工作室

朱雅雯

我喜歡在光和影之間尋覓一種關係,一份契機。當它們巧妙的交織在一起時,我用相機將這光景定格成畫。我認為好的攝影作品從來都不只有“好看”這一單薄的含義,而是你可以在靜止的圖片上體會畫面之外延綿無盡的意義,而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有好奇的心神,在生活這首抑揚起伏的讚美詩中發現美、定格美。

于佳寧

很幸運能夠成為新聞工作者的一份子,圓自己小時候的記者夢。雖然這個過程有苦有淚,熬夜趕稿,熬夜修圖,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新聞工作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與自我肯定,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快樂感與滿足感。作為一名醫學生,卻選擇成為學生記者,我沒有遺憾!

蘭駱駝影視工作室

郎兵兵

我是蘭州大學2016級戲劇戲曲學研究生郎兵兵,喜愛電影和足球,它們可以讓我盡情釋放自己,體驗創造的快樂。生活中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然而並不能總是如願以償。所以執著的性格棱角分明。

闞思邈

我是蘭州大學2016級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闞思邈,喜歡攝影和畫畫,我認為藝術都是相通的,攝影和畫畫都是我留下生活的一種方式。我的性格隨和,但有時容易變成沒有主見。

校報記者團

朱惜玉

校報是一個大家庭,剛到校報部門時還是個不瞭解採訪和新聞的新人,在部長的幫助下逐漸瞭解到了新聞和校報的意義,也慢慢感受到了記者工作中的困難和不易:聯繫不到採訪物件、條件限制無法進行面訪等。雖然不能說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記者,但在校報、融媒體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記者的艱辛以及快樂。

譚委

在校報工作了兩年,採訪過很多人,見證過很多事,也遇上過很多”惱火"的事:約採訪約不上,約上了也不配合,配合了也寫不出稿子,寫出了稿子卻不合格,合格了因為各種原因發不了;大半夜了還在趕稿,期末了還有任務……想不通自己做了什麼鬼工作!心裡翻江倒海的時候,看到發表的作品,一切都釋然了。我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記者,將要選擇的工作和記者也毫無交集。只是,離開的這段時間,一直想念著在校報的日子。

英文網

張璐

通過英文網的平臺向世界傳遞蘭大聲音,翻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而且是學術、文化的轉渡和傳播。翻譯所固有的“求真”本質,要求譯者不斷地求索,不斷地接近文字所要道說的意義。

李星宜

翻譯新聞講求表達有力、簡潔易懂。其中,選詞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看著一個個精挑細選的小片語成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乃至一篇文章,就像看到文字間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而譯者對新聞的理解和把握則是整個反應的催化劑。作為一名蘭大人,能夠讓更多人瞭解學校發生的點點滴滴,是一件幸福又驕傲的事情。

學通社

宗錚

學生記者是資訊的傳遞者,是校外人員瞭解學校的視窗,這份職責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樂趣。當你在采寫新聞時你會對學校也有更宏觀的認知,對學校的人物有更深入的瞭解。在文字與圖片中發現新的世界,這正是學生記者的魅力所在。

張亞萍

作為學生記者,我深知自己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運動場內的歡呼、領獎臺上的眼淚、課堂內的歡笑、講座上的思索、晚會上的精彩……這些背後的苦辣酸甜,都被我一一看在眼中,記在筆下。在學通社的三年裡我付出很多,成長更多。“寫蘭大故事,記青春時光”,感謝學通社這個平臺給我機會傾聽蘭大聲音,感知蘭大風采。

李欣

王珍

廣播電臺

張以堯

最後

就是我們蘭大官方微信的小編啦

任鈺

“給你發預覽了,看下有沒有問題?”

“行距再大點,第二段文字刪減一下太長了”

“這張照片有點暗調整一下”

這是我們的日常,有些瑣碎,有些麻煩,但卻是痛並快樂著。每一次任務都是一次修煉,一次成長。迎難而上,不斷給自己鍛煉的機會,得到的終將跟付出的成正比。

任麗臻

作為編輯,用有溫度的思想,

做有深度的新聞,我們樂此不疲。

官微出品,必為精品。

感謝你的關注。

白岩松說:“新聞是一條註定要長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要相信新聞依然有助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你會是千萬推動者中的一員。在中國新聞的歷史中,有千千萬萬名記者奔跑在這條沒有終點的長路上。”

他們是學生記者

是觀察者、記錄者

也是參與者、改造者

拿起筆桿、鍵盤、話筒、相機

默默地穿梭在校園

或是在電腦面前

反復修改、編輯稿子

今天,我們將祝福與敬意

送給所有的記者

也包括校園裡這群可愛的同學們

是他們發現美好 報導資訊

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蘭大的點點滴滴

今天,我們留些鏡頭給他們

對辛勤的學生記者們說一聲

節日快樂

編輯:胡雨思 陳志朋

指導老師:肖坤

我喜歡在光和影之間尋覓一種關係,一份契機。當它們巧妙的交織在一起時,我用相機將這光景定格成畫。我認為好的攝影作品從來都不只有“好看”這一單薄的含義,而是你可以在靜止的圖片上體會畫面之外延綿無盡的意義,而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有好奇的心神,在生活這首抑揚起伏的讚美詩中發現美、定格美。

于佳寧

很幸運能夠成為新聞工作者的一份子,圓自己小時候的記者夢。雖然這個過程有苦有淚,熬夜趕稿,熬夜修圖,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新聞工作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與自我肯定,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快樂感與滿足感。作為一名醫學生,卻選擇成為學生記者,我沒有遺憾!

蘭駱駝影視工作室

郎兵兵

我是蘭州大學2016級戲劇戲曲學研究生郎兵兵,喜愛電影和足球,它們可以讓我盡情釋放自己,體驗創造的快樂。生活中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然而並不能總是如願以償。所以執著的性格棱角分明。

闞思邈

我是蘭州大學2016級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闞思邈,喜歡攝影和畫畫,我認為藝術都是相通的,攝影和畫畫都是我留下生活的一種方式。我的性格隨和,但有時容易變成沒有主見。

校報記者團

朱惜玉

校報是一個大家庭,剛到校報部門時還是個不瞭解採訪和新聞的新人,在部長的幫助下逐漸瞭解到了新聞和校報的意義,也慢慢感受到了記者工作中的困難和不易:聯繫不到採訪物件、條件限制無法進行面訪等。雖然不能說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記者,但在校報、融媒體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記者的艱辛以及快樂。

譚委

在校報工作了兩年,採訪過很多人,見證過很多事,也遇上過很多”惱火"的事:約採訪約不上,約上了也不配合,配合了也寫不出稿子,寫出了稿子卻不合格,合格了因為各種原因發不了;大半夜了還在趕稿,期末了還有任務……想不通自己做了什麼鬼工作!心裡翻江倒海的時候,看到發表的作品,一切都釋然了。我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記者,將要選擇的工作和記者也毫無交集。只是,離開的這段時間,一直想念著在校報的日子。

英文網

張璐

通過英文網的平臺向世界傳遞蘭大聲音,翻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而且是學術、文化的轉渡和傳播。翻譯所固有的“求真”本質,要求譯者不斷地求索,不斷地接近文字所要道說的意義。

李星宜

翻譯新聞講求表達有力、簡潔易懂。其中,選詞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看著一個個精挑細選的小片語成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乃至一篇文章,就像看到文字間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而譯者對新聞的理解和把握則是整個反應的催化劑。作為一名蘭大人,能夠讓更多人瞭解學校發生的點點滴滴,是一件幸福又驕傲的事情。

學通社

宗錚

學生記者是資訊的傳遞者,是校外人員瞭解學校的視窗,這份職責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樂趣。當你在采寫新聞時你會對學校也有更宏觀的認知,對學校的人物有更深入的瞭解。在文字與圖片中發現新的世界,這正是學生記者的魅力所在。

張亞萍

作為學生記者,我深知自己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運動場內的歡呼、領獎臺上的眼淚、課堂內的歡笑、講座上的思索、晚會上的精彩……這些背後的苦辣酸甜,都被我一一看在眼中,記在筆下。在學通社的三年裡我付出很多,成長更多。“寫蘭大故事,記青春時光”,感謝學通社這個平臺給我機會傾聽蘭大聲音,感知蘭大風采。

李欣

王珍

廣播電臺

張以堯

最後

就是我們蘭大官方微信的小編啦

任鈺

“給你發預覽了,看下有沒有問題?”

“行距再大點,第二段文字刪減一下太長了”

“這張照片有點暗調整一下”

這是我們的日常,有些瑣碎,有些麻煩,但卻是痛並快樂著。每一次任務都是一次修煉,一次成長。迎難而上,不斷給自己鍛煉的機會,得到的終將跟付出的成正比。

任麗臻

作為編輯,用有溫度的思想,

做有深度的新聞,我們樂此不疲。

官微出品,必為精品。

感謝你的關注。

白岩松說:“新聞是一條註定要長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要相信新聞依然有助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你會是千萬推動者中的一員。在中國新聞的歷史中,有千千萬萬名記者奔跑在這條沒有終點的長路上。”

他們是學生記者

是觀察者、記錄者

也是參與者、改造者

拿起筆桿、鍵盤、話筒、相機

默默地穿梭在校園

或是在電腦面前

反復修改、編輯稿子

今天,我們將祝福與敬意

送給所有的記者

也包括校園裡這群可愛的同學們

是他們發現美好 報導資訊

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蘭大的點點滴滴

今天,我們留些鏡頭給他們

對辛勤的學生記者們說一聲

節日快樂

編輯:胡雨思 陳志朋

指導老師: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