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個沖奶粉誤區,會讓寶寶很受傷!

沖奶粉,看似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其實有很多講究,忽視一些細節沖出的奶粉,孩子喝了後容易上火、便秘或腹瀉。

一些父母不分青紅皂白,把鍋甩給奶粉,更換了奶粉情況不見好轉,

浪費錢財是小事,孩子遭了罪,影響了發育才最令人惋惜。

為了防止大家在沖奶粉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以下羅列出沖奶粉的五個常見誤區,希望寶媽們有則改之。

01 開水沖奶粉

開水沖奶粉會損壞營養物質,導致蛋白質變性失活,影響寶寶吸收。

不同品牌奶粉對沖調溫度要求不一,對於最佳沖調溫度一些可能是70°C、另一些可能只需37°C,這主要與產品的工藝有關,因此沖奶粉的水溫應參考罐身上標注的溫度。

奶粉只有溫度適中的沖調方式,才能讓奶粉良好的溶解,同時不會讓營養流失。

02 礦泉水沖奶粉

成人飲用礦泉水可以補充礦物質等微量元素,但是對於腸胃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來說,某些複雜的成分反而可能造成孩子的腸道負擔,

長期飲用礦泉水會引發寶寶消化不良和便秘。

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用經過煮沸後,冷卻到適宜溫度的自來水,即白開水來沖奶粉。

03 先加奶粉後加水

大多寶媽都會先把粉末狀的奶粉倒進奶瓶然後再加水沖,這樣做是不對的。

因為每款奶粉都有特定的沖調比例,如果先加奶粉後加水,實際上水量會少於奶粉沖調指示中的標準量,這樣就意味著“奶變濃了”,此外還會導致奶粉潤濕不均勻,出現結塊而溶解不充分。

這樣沖泡出來的奶液難被寶寶消化,易導致寶寶積食上火,消化不良,大便乾燥。

04 不按比例沖調

一些寶媽沖奶粉很隨意,奶粉和水的比例完全臨場發揮,不按照說明來,這樣沖出的奶粉不是過濃就是過稀。

若奶液過濃,會增加嬰兒的腸道負擔和腎臟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引起便秘、上火;若奶液過稀,嬰兒容易出現營養缺乏,導致個頭小,消瘦等情況。

05 大力攪拌或搖晃

寶爸、寶媽沖完奶粉後為了加快溶解會上下左右大力搖晃,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大力搖晃會使奶粉產生很多氣泡,寶寶喝完有氣泡的奶後,會不斷地打嗝和吐奶。

正確的做法是充好奶後雙手夾著奶瓶來回輕柔地搓動或沿著同一方向搖晃瓶底,使在水平面上緩慢旋轉,以不產生氣泡為宜。

如果奶瓶裡不慎產生了氣泡,應該靜止至氣泡消失後再給寶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