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2年前用100元創業,8分錢利潤年入3億,他才是真正的國民男神!

無論做什麼事,

只要將它做到極致,

那就是可以成神了。

有一個男人,

幾十年專注於一件事,

讓所有的婦女都離不開它。

他是家庭婦女的國民男神,

他就是十三香王守義,

那些年裡媽媽的佳餚,

總是離不了他。

十三香又稱十全香,

含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藥物。

有詞傳唱來著,

上好花椒和大料,

陳皮肉桂加良姜,

丁香木香親哥倆,

同胞姐妹是大小茴香。

買回家中把菜做,

雞鴨魚肉都噴噴香。

夏天熱,冬天涼,

冬夏離不了這十三香。

親朋好友來聚會,

紮上圍裙就下廚房。

煎炒烹炸味道美,

人人誇你手藝強。

可賽王母蟠桃宴,

勝過老君的靈丹香。

“鹿鳴春”請你作報告,

禦膳酒樓也請你賞光。

劉敬賢廚師登門拜訪,

才知你用的我的十三香。

十三香歷史悠久,是從西元一千一百零一年興隆堂裡推出的一種秘制調料,而王守義是興隆堂的傳人,在70年代的時候,王守義從祖父的手中繼承了十三香的秘方後,又加以研究改造,最終研製出了新的秘方,讓十三香的食療作用更上一層樓,而原料也從其中的十三種變成了二十多種,之後被命名為王守義十三香。

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調料,王守義堅守了32年的時間去專研,愣是把一包1毛錢的小小調料包做成了年產值7個億的企業。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守義也沒有想過上市融資。

迫于生計,初創王守義十三香

1959年,百業待興的中國正在鬧饑荒,那時很多的勞動人民勒緊褲腰帶都吃不飽飯,一個個餓得饑腸轆轆的,連觀音土也吃了。祖居河南開封的王守義看著家中餓得嗷嗷大哭的孩子,

各個皮包骨的家人,他不得不想辦法找條出路來。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王守義想到手中的祖傳秘方十三香,他決定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改良秘方,再賣給人民。秘方研究出來後,王守義父子幾人就在家辦起了家庭小作坊,一包十三香就賣一毛錢。他們不僅在家裡賣,還跑到離家很遠的地方賣。

為了取得群眾的信任,王守義在包裝紙的外面蓋上了十三香的印章,讓大家都認准十三香。雖然一包十三香才1毛錢,但架不住老百姓的喜歡,加上王守義的信譽好,十三香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好了,王守義一家的生活也隨之改善了不少。

1969年,文化大革命發展到了高☆禁☆潮,一切小生意都不能做了,不然就是在享受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農村也進行了“割資本主義尾巴”,王守義也只能停止了十三香的售賣。

改革開放,重新走上創業之路

直到1984年改革開放,王守義才重新辦了營業執照,用100元的啟動資金在外面租攤子售賣十三香,從此開始他的創業道路。

創業是一條很苦的路,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王守義每天淩晨四點鐘就要從家裡出發到攤子上賣十三香,晚上星光漫天時再回家,一天的吆喝叫賣下,嗓子都在冒煙了。但他從沒有偷懶過,依然是風雨無阻的出攤了。

由於十三香一包才1毛錢,用途又廣,深受百姓的喜愛,王守義的攤子火了,越來越多的人光顧他的攤子。看著這樣的情形,王守義就在心裡琢磨開了,他想把十三香的事業做大。他的兒子王銀良得知父親的想法後,很是支持他,並毅然停薪留職回來幫父親經營十三香。

1985年,王守義開始對十三香的包裝進行了設計,並在1987年獲得工商局的認證,註冊成功。隨後王守義帶領著兒子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從此企業開始走向了穩定的發展道路,十三香開始打開了全國的市場,開創了調料的新潮流。

王守義在十三香這個調味品裡堅持了32年的時間,從沒有懈怠過。即使是到了老年的時候,他也會拄著拐杖,拖著年輕時候操勞壞的身體,步履闌珊的到企業裡轉轉,看看企業的狀況。雖然後面把王守義十三香做成了一個年收入3億的企業,但是王守義還是依然堅持本心,有錢了也從沒改變過自己的衣食住行,以前怎麼樣有錢了還是怎麼樣。

雖然他對自己的衣食住行不在意,但他對自己企業的員工卻是和善得很,用他自己的話說:公司的發展是每一位員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來的,掙的錢不往員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讓員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絕不能虧了咱工人。

雖然王守義走了,但他創造的王守義十三香永遠留了下來,並將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成為每一代家庭主婦的必備品。

農村也進行了“割資本主義尾巴”,王守義也只能停止了十三香的售賣。

改革開放,重新走上創業之路

直到1984年改革開放,王守義才重新辦了營業執照,用100元的啟動資金在外面租攤子售賣十三香,從此開始他的創業道路。

創業是一條很苦的路,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王守義每天淩晨四點鐘就要從家裡出發到攤子上賣十三香,晚上星光漫天時再回家,一天的吆喝叫賣下,嗓子都在冒煙了。但他從沒有偷懶過,依然是風雨無阻的出攤了。

由於十三香一包才1毛錢,用途又廣,深受百姓的喜愛,王守義的攤子火了,越來越多的人光顧他的攤子。看著這樣的情形,王守義就在心裡琢磨開了,他想把十三香的事業做大。他的兒子王銀良得知父親的想法後,很是支持他,並毅然停薪留職回來幫父親經營十三香。

1985年,王守義開始對十三香的包裝進行了設計,並在1987年獲得工商局的認證,註冊成功。隨後王守義帶領著兒子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從此企業開始走向了穩定的發展道路,十三香開始打開了全國的市場,開創了調料的新潮流。

王守義在十三香這個調味品裡堅持了32年的時間,從沒有懈怠過。即使是到了老年的時候,他也會拄著拐杖,拖著年輕時候操勞壞的身體,步履闌珊的到企業裡轉轉,看看企業的狀況。雖然後面把王守義十三香做成了一個年收入3億的企業,但是王守義還是依然堅持本心,有錢了也從沒改變過自己的衣食住行,以前怎麼樣有錢了還是怎麼樣。

雖然他對自己的衣食住行不在意,但他對自己企業的員工卻是和善得很,用他自己的話說:公司的發展是每一位員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來的,掙的錢不往員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讓員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絕不能虧了咱工人。

雖然王守義走了,但他創造的王守義十三香永遠留了下來,並將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成為每一代家庭主婦的必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