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檢動態」以“文”邁步,每一步都精彩——雲南安寧:檢察文化作動力,業務工作上臺階

村裡來了美女檢察官

演講比賽氣氛熱烈

國學經典+檢察風采

邀請嘉賓來院參觀文化長廊

雲南省安寧市檢察院曾榮獲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全國“守望正義——群眾最滿意基層檢察院”提名獎……

走進該院循階而上,樓層廊道之間各有千秋的主題布展,溫馨靜謐的閱讀空間,

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妙筆生花的詩詞書畫,層層處處彰顯地方文脈,跳動著檢察初心。

“沒想到事情在檢察院得到解決,我是哭著來、笑著走,謝謝你們在我無助的時候鼓勵我走下去……”這是2016年3月,申訴人謝某、張某夫婦將寫著“鐵血維公平 丹心揚正義”的牌匾送到該院時的感慨。

每一次申訴都凝結著申訴人對公平正義的渴望,正是秉承這份責任感,該院挖出了108萬元拆遷補償款背後的職務犯罪案件,

終結了謝某夫婦長達4年四處奔波的申告之路,使他們得到了本應屬於他們的拆遷補償款。

內外兼修

打造學習型機關

檢察文化,既體現在檢察制度建設、實踐活動、工作成果上,又融於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過程、機關建設過程、集體和自我學習提升的過程中。

兩法銜接工作是一項涉及社會管理各方面、多領域的綜合性系統工程,

需要各相關部門落實責任分工,其難度可想而知。這對於該院新任命的偵監科長沙瓊來說,積極有效地開展工作確實不易,事情在李某污染環境案上有了轉機。

在取得分管副檢察長支持後,沙瓊帶領偵監科幹警通過走訪行政執法機關、召開工作聯席會、設立檢察官辦公室、制定工作辦法等方式一步步開展工作,促使兩法銜接工作常態化。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5年至今,

該院共走訪各行政機關開展座談40餘次、查閱行政處罰案件卷宗100餘件、派員參與行政執法現場處置10餘次。行政執法機關在兩法銜接資訊共用平臺錄入行政執法案件130餘件,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5件17人,其中有11件13人系通過資訊平臺發現並辦理。其中,李某污染環境案被雲南省檢察院評為“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優秀案例、被昆明市檢察院評為精品監督立案案例。

積極關懷扶助個體成長、推動辦案質效提升的同時,近年來,該院充分發揮“文化育檢”作用,以“我的檢察·我的家”為主題,不斷強化自身內涵建設。圍繞“記憶安寧”“歷史烙印”“時代信仰”等主題,打造內容豐富的樓層文化;以雲南省“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為載體,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弘揚檢察文化,彰顯思廉、學廉、崇廉良好風尚。適時更新廉政文化長廊展品,精心打造獨具檢察特色的機關廉政文化名片。將“精白乃心、恪遵法紀”作為安寧檢察精神,自覺將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要求貫穿司法全過程,在實踐中和崗位上錘煉、檢驗職業精神。

為提升幹警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該院以教育培訓為切入點,開辦“安寧檢察講壇”“微型課堂”“道德講堂”三大講壇,作為幹警長期接受培訓、學習交流、促進發展綜合平臺;以崗位練兵為著力點,針對崗位職責需要,採取“觀、研、考、賽”等模式,開展各種競賽和評選活動,兩名幹警分別榮獲“首屆全省檢察機關預防素能比武優勝標兵”、昆明市“十佳偵查監督檢察官”稱號,5名幹警被評為全國、省、市級檢察業務專家。

“法、廉”相融

建設文化輻射窗

“罪名量刑與科技的即時互動直觀生動,震撼人心!”“這一走就有山崩地裂的感覺,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貪腐背後內心極度的恐懼和痛苦……”參觀建於該院的安寧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後,安寧市160余名離退休黨員幹部對基地的整體設計、內容選材以及建成以來取得的實際成效給予讚賞與肯定,紛紛豎起大拇指為這場別開生面的警示教育點贊,表示退休不褪色,將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2016年6月至今,該院已接待市域內外200餘家單位1.5萬餘人次參觀,基地啟用僅一年有餘,頗有成效。以此為平臺,檢察業務與檢察文化互促共進,安寧檢察人把“文化育檢”之路越走越寬。

運用檢察機關自身查辦職務犯罪的辦案優勢,安寧市檢察院通過選擇典型案例,剖析發案原因和危害,讓每一個走進基地的公職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從廉政文化中學法悟法,感同身受,進一步提高法律意識、防範意識、是非觀念和思想道德覺悟。“法文化”與“廉文化”作用,有形無形中在基地內移步換景間得以凸顯。

每一位元進入基地的參觀者,幾乎都會驚歎於基地外部濃濃的法味文韻,該院的法文化“浮雕牆”與由荷花、印章構成的“形象牆”相互輝映,從視覺上讓法治看起來更可親可近可觸。基地內安寧特色突出、法治主題鮮明、形式內容多樣,融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和集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檢察文化為一體。

根據不同內容,展廳分成“法治廳”“警示廳”“自省廳”“陽光廳”4個不同區域,以“法”為主線,將各個部分銜接起來,凸顯鮮明的法治特色。其中的“法治廳”,頂部星空設計寓意燦若星空的法治文明,地面凹凸不平的世界及中國各歷史時期的版圖印證了人類對正義和秩序的不斷追求,以中外法律書籍、法律典故、經典箴言為元素,展現法治文明的歷史演進,傳遞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讓受教育者對法治進程有所瞭解,樹立法治意識,在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檢察文化浸潤影響下尚法崇廉。

立體傳播

培育檢察新語境

5月24日,在雲南省地稅系統地稅幹部法制輪訓班上,安寧市檢察院檢察長楊志剛受邀講授預防瀆職犯罪法治課。他結合影視藝術作品形象和案例開篇,對瀆職犯罪進行解析,細緻分析瀆職罪概念、稅務領域瀆職犯罪特點、易發案環節和主要涉及罪名,深入分析稅務系統瀆職犯罪產生原因,從而提出有效預防瀆職犯罪對策和建議。

這種融趣味性和生動性為一體的法治宣講形式,已非首次在楊志剛的課上出現。“整個講座內容豐富、精彩生動、針對性較強,檢察長提出的‘金點子’為領導幹部們有效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職盡責、嚴守紀律底線打下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雲南城投集團紀委書記周雲輝對近期在公司舉辦的宣講課效果很是滿意。

“與一線同事交流收集維護司法公正好案件、辦案好經驗,與媒體互動對接宣傳工作事宜,自己從中也實現多維度的學習提升!”該院幹警董學琴在檢察宣傳崗位上逐漸適應角色,找到新方向。

互促共進

構築文化新家園

檢察文化是檢察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在黨建工作中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走進安寧市檢察院,參觀不同主題的特色樓層文化,感受風清氣正的廉政風尚、溫馨如家的文化氛圍,就會對“精白乃心、恪遵法紀”的安寧檢察精神留下深刻印象。

“每個個體就像是一艘大船的一個個齒輪,只有所有的齒輪都運轉起來,檢察院這艘大船才能揚帆前行。”安寧市檢察院黨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岑涔認為,要將黨建工作與機關建設、隊伍建設、職能業務在工作格局、主體責任、發展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努力實現黨建工作與檢察業務同向發力、互促共進,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也會得到充分發揮。

工作中,安寧市檢察院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打造學習型檢察院、塑造學習型檢察官”為目標,不斷增強檢察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啟動檢察文化生機與活力。通過教育培訓、文化薰陶、輿論宣傳、實踐養成等方式,不斷引導檢察幹警提升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各項檢察工作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以“道德講壇”為載體,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導向作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教育引導幹警樹立堅守法治、司法為民職業道德,先後湧現出“全國三八紅旗手”、安寧市“十佳政法幹警”等先進個人。

多年來,在“文化育檢”作用下,檢察文化已經成為安寧市檢察院檢察工作發展的不竭動力,該院參與的國家級課題《刑事卷證制度改革研究》被教育部批准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申報的精品課題《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成就完美——職務犯罪偵查細節與品質》被最高檢評為“全國檢察精品課程”;先後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理論文章40餘篇,20餘個調研課程獲得省、市檢察機關和政法系統調研成果獎,9項制度獲昆明市檢察機關制度創新優秀成果獎。該院相關業務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接待室”“全國檢察機關十佳年度報告”“雲南省十佳案例分析”“雲南省預防職務犯罪優秀警示教育基地”等榮譽,5項業務工作在全國及省市檢察機關進行經驗交流。2015年以來,該院湧現出30個集體、59名個人受到國家、省市級表彰和獎勵,其中有8個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安寧檢察人正在以充滿活力的腳步,在檢察之路上不斷前行。

積極關懷扶助個體成長、推動辦案質效提升的同時,近年來,該院充分發揮“文化育檢”作用,以“我的檢察·我的家”為主題,不斷強化自身內涵建設。圍繞“記憶安寧”“歷史烙印”“時代信仰”等主題,打造內容豐富的樓層文化;以雲南省“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為載體,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弘揚檢察文化,彰顯思廉、學廉、崇廉良好風尚。適時更新廉政文化長廊展品,精心打造獨具檢察特色的機關廉政文化名片。將“精白乃心、恪遵法紀”作為安寧檢察精神,自覺將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要求貫穿司法全過程,在實踐中和崗位上錘煉、檢驗職業精神。

為提升幹警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該院以教育培訓為切入點,開辦“安寧檢察講壇”“微型課堂”“道德講堂”三大講壇,作為幹警長期接受培訓、學習交流、促進發展綜合平臺;以崗位練兵為著力點,針對崗位職責需要,採取“觀、研、考、賽”等模式,開展各種競賽和評選活動,兩名幹警分別榮獲“首屆全省檢察機關預防素能比武優勝標兵”、昆明市“十佳偵查監督檢察官”稱號,5名幹警被評為全國、省、市級檢察業務專家。

“法、廉”相融

建設文化輻射窗

“罪名量刑與科技的即時互動直觀生動,震撼人心!”“這一走就有山崩地裂的感覺,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貪腐背後內心極度的恐懼和痛苦……”參觀建於該院的安寧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後,安寧市160余名離退休黨員幹部對基地的整體設計、內容選材以及建成以來取得的實際成效給予讚賞與肯定,紛紛豎起大拇指為這場別開生面的警示教育點贊,表示退休不褪色,將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2016年6月至今,該院已接待市域內外200餘家單位1.5萬餘人次參觀,基地啟用僅一年有餘,頗有成效。以此為平臺,檢察業務與檢察文化互促共進,安寧檢察人把“文化育檢”之路越走越寬。

運用檢察機關自身查辦職務犯罪的辦案優勢,安寧市檢察院通過選擇典型案例,剖析發案原因和危害,讓每一個走進基地的公職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從廉政文化中學法悟法,感同身受,進一步提高法律意識、防範意識、是非觀念和思想道德覺悟。“法文化”與“廉文化”作用,有形無形中在基地內移步換景間得以凸顯。

每一位元進入基地的參觀者,幾乎都會驚歎於基地外部濃濃的法味文韻,該院的法文化“浮雕牆”與由荷花、印章構成的“形象牆”相互輝映,從視覺上讓法治看起來更可親可近可觸。基地內安寧特色突出、法治主題鮮明、形式內容多樣,融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和集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檢察文化為一體。

根據不同內容,展廳分成“法治廳”“警示廳”“自省廳”“陽光廳”4個不同區域,以“法”為主線,將各個部分銜接起來,凸顯鮮明的法治特色。其中的“法治廳”,頂部星空設計寓意燦若星空的法治文明,地面凹凸不平的世界及中國各歷史時期的版圖印證了人類對正義和秩序的不斷追求,以中外法律書籍、法律典故、經典箴言為元素,展現法治文明的歷史演進,傳遞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讓受教育者對法治進程有所瞭解,樹立法治意識,在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檢察文化浸潤影響下尚法崇廉。

立體傳播

培育檢察新語境

5月24日,在雲南省地稅系統地稅幹部法制輪訓班上,安寧市檢察院檢察長楊志剛受邀講授預防瀆職犯罪法治課。他結合影視藝術作品形象和案例開篇,對瀆職犯罪進行解析,細緻分析瀆職罪概念、稅務領域瀆職犯罪特點、易發案環節和主要涉及罪名,深入分析稅務系統瀆職犯罪產生原因,從而提出有效預防瀆職犯罪對策和建議。

這種融趣味性和生動性為一體的法治宣講形式,已非首次在楊志剛的課上出現。“整個講座內容豐富、精彩生動、針對性較強,檢察長提出的‘金點子’為領導幹部們有效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職盡責、嚴守紀律底線打下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雲南城投集團紀委書記周雲輝對近期在公司舉辦的宣講課效果很是滿意。

“與一線同事交流收集維護司法公正好案件、辦案好經驗,與媒體互動對接宣傳工作事宜,自己從中也實現多維度的學習提升!”該院幹警董學琴在檢察宣傳崗位上逐漸適應角色,找到新方向。

互促共進

構築文化新家園

檢察文化是檢察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在黨建工作中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走進安寧市檢察院,參觀不同主題的特色樓層文化,感受風清氣正的廉政風尚、溫馨如家的文化氛圍,就會對“精白乃心、恪遵法紀”的安寧檢察精神留下深刻印象。

“每個個體就像是一艘大船的一個個齒輪,只有所有的齒輪都運轉起來,檢察院這艘大船才能揚帆前行。”安寧市檢察院黨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岑涔認為,要將黨建工作與機關建設、隊伍建設、職能業務在工作格局、主體責任、發展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努力實現黨建工作與檢察業務同向發力、互促共進,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也會得到充分發揮。

工作中,安寧市檢察院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打造學習型檢察院、塑造學習型檢察官”為目標,不斷增強檢察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啟動檢察文化生機與活力。通過教育培訓、文化薰陶、輿論宣傳、實踐養成等方式,不斷引導檢察幹警提升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各項檢察工作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以“道德講壇”為載體,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導向作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教育引導幹警樹立堅守法治、司法為民職業道德,先後湧現出“全國三八紅旗手”、安寧市“十佳政法幹警”等先進個人。

多年來,在“文化育檢”作用下,檢察文化已經成為安寧市檢察院檢察工作發展的不竭動力,該院參與的國家級課題《刑事卷證制度改革研究》被教育部批准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申報的精品課題《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成就完美——職務犯罪偵查細節與品質》被最高檢評為“全國檢察精品課程”;先後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理論文章40餘篇,20餘個調研課程獲得省、市檢察機關和政法系統調研成果獎,9項制度獲昆明市檢察機關制度創新優秀成果獎。該院相關業務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接待室”“全國檢察機關十佳年度報告”“雲南省十佳案例分析”“雲南省預防職務犯罪優秀警示教育基地”等榮譽,5項業務工作在全國及省市檢察機關進行經驗交流。2015年以來,該院湧現出30個集體、59名個人受到國家、省市級表彰和獎勵,其中有8個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安寧檢察人正在以充滿活力的腳步,在檢察之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