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三個叛徒幫助劉備取得益州,其中兩個地位超過諸葛亮,無一善終

第一個是龐統。龐統在赤壁之戰時是周瑜的部下,他一直小看周瑜。孫劉聯盟在赤壁戰後仍然非常好,但是龐統覺得東吳一不敢得罪曹操,二不敢跟劉備鬧翻,西進益州的大門也被孫權“借荊州”主動關上,

自己無法施展抱負。龐統是個積極進取的謀略家,心情苦悶之時,魯肅建議龐統去投靠劉備。魯肅此舉,固然因其寬廣胸襟,但當時孫劉聯盟如膠似漆,也無可厚非。

龐統在劉備處如魚得水,他本來就才華出眾,與劉備的戰略目標又非常契合,

很快就被任命為軍事中郎將,與諸葛亮平級。劉備對西進益州心存顧慮,龐統說:“兼併弱小、進攻愚昧,春秋五霸也曾如此。背叛國君奪取天下,再順應民心進行治理,以忠義報答,事成之後,再封給原來的君主大塊封地,這在信義上又有什麼虧欠?今日不取,必將被別人奪去了。”劉備遂堅定了奪取益州的決心。

圍攻雒城時,龐統沖在第一線,不幸中流矢而死,年僅35歲。

龐統是當時軍中二號人物,卻死於前線,而劉備身邊的黃忠、魏延等將領都好好的,可見戰鬥並非多麼慘烈,龐統只是立功心切而已。

第二個是張松。張松基本是個小丑,劉琮投降後,曹操威名大振,在給孫權寫信“狩獵于吳”的時候,也給劉璋寫了一封。

劉璋迅速派人到曹操處拜見,張松就是使者,其人長得其貌不揚,又行為放蕩、不修邊幅,曹操不喜歡。在曹操處,張松只得了個縣令的官職,心裡不爽,後來獻計讓劉備奪取益州。

劉備取益州的戰爭還未打響,劉備還在努力尋找理由,張松催促劉備進兵,信件被兄長張肅發現,叛徒張松被劉璋處死。張松同樣很有才華,在許昌簡單翻看了曹操的軍事著作,就能倒背如流,楊修大為震驚。

第三個是法正。法正受劉璋之命,前往荊州邀請劉備入川,對劉備獻計說:“以將軍之英才,劉璋懦弱,張松又是益州的左膀右臂,在內回應,奪取益州,將易如反掌。” 劉備詢問益州各地的情況,法正一一作答,並畫出了山川地形圖,益州內部的虛實盡為劉備所掌握。

劉備奪取漢中的戰爭,前線參謀軍機的就是法正,他頂替了龐統的位置,諸葛亮並未隨軍。

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位在諸葛亮之上。不過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年45歲。

劉備伐吳,諸葛亮苦諫不聽,劉備慘敗。諸葛亮感歎道:“若法孝直在,必能制主公東行”,可見在劉備心目中,法正比諸葛亮分量更重。法正被劉備追諡為翼侯,是劉備在位時代唯一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奇謀,在陳壽看來,與郭嘉是一個級別的。

必能制主公東行”,可見在劉備心目中,法正比諸葛亮分量更重。法正被劉備追諡為翼侯,是劉備在位時代唯一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奇謀,在陳壽看來,與郭嘉是一個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