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羅馬帝國為什麼衰落?西羅馬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羅馬帝國時期表面繁榮,實際孕育著深刻的危機。由於奴隸主殘酷壓迫剝削奴隸,奴隸不願為奴隸主勞動,經常破壞工具、怠工、逃亡,甚至殺死奴隸主。奴隸制大農莊難以維持下去,

奴隸主為了自身利益,開始改變剝削方式,把大農莊分成小塊,交給奴隸和破產的農民耕種,強迫他們交租和服勞役。這種剝削方式叫隸農制。二世紀時,隸農制日益流行。到四世紀時,隸農地位越來越惡化,逐漸失去對勞動的興趣。羅馬奴隸制經濟逐漸衰落下去。

三世紀中期,高盧地區爆發了“巴高達運動”,四世紀中期,北非掀起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同各地隸農、奴隸起義一起,從根本上動搖了羅馬帝國的統治。日爾曼人的入侵加速了羅馬帝國的瓦解。378年,日爾曼人中的西哥特人和羅馬軍隊在阿德里亞堡展開決戰。羅馬軍隊慘遭潰敗,羅馬皇帝瓦倫斯也被打死,羅馬帝國受到沉重打擊。

羅馬帝國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統治階級內部又不斷爭權奪利。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定都在君士坦丁堡,西羅馬仍舊定都在羅馬。410年,西哥特人圍攻羅馬。

羅馬城內的奴隸打開城門歡迎他們。西哥特人劫掠羅馬和義大利以後,離開義大利,從高盧進入西班牙。到五世紀中期,西羅馬帝國境內出現了幾個日爾曼的王國。帝國土崩瓦解。476年,西羅馬的最後一個皇帝被日爾曼雇擁軍首領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奴隸制度在西歐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