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才是草船借箭的主角,諸葛亮的故事欺騙了國人上千年

草船借箭這一經典橋段,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一書中。

草船借箭顯示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因而被傳得家喻戶曉,幾乎成為了定論。然而,歷史學習是嚴肅認真滴,翻來《三國志》,

我們找遍了所有的章節,也找不到諸葛亮與這一計策有關的記載。

諸葛亮

而有詳細記載的,反而是下面這段文字:

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解,建安二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在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因為不習水戰而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水面飄起大量白霧,

孫權乘輕舟從濡須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

孫權行進到5、6裡路,便鳴鼓,曹操生性多疑,見吳軍軍紀整肅威武,恐怕有詐,於是不敢出戰,並長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劇照)

曹操不敢與孫權接戰,下令弓弩齊發,

射擊吳船。不多久,孫權的輕舟因為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船的危險。孫權連忙下令調轉船頭,讓另外一側再受箭,之後船才平穩,吳軍安全返回。這個時候,霧氣散盡,曹操才知道自己已經上了當。

這是對草船借箭最早的描述,這個描述本來是孫權的故事。而不是諸葛亮的故事,而且此事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五年之後。然而,正是因為《三國演義》塑造的主角是諸葛亮,因此為了顯示諸葛亮的聰明智慧,

只得將這故事的主角換成了諸葛亮。

草船借箭

而這一盜版,使得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吳國豪傑都似乎成了草包飯袋,被諸葛亮玩弄在鼓掌之中。孫權能在三國成就一番霸業,鼎足而立,其人自有不可小覷的實力和智慧。

三國

這個草船借箭的故事,也因此足足欺騙了國人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