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ll About Ryzen,AMD Ryzen平臺體驗報告(下)

Ryzen體驗上半部分推出後,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也有一些讀者提出問題。關於Ryzen處理器的性能,以後的確是有不少提升空間,屆時我們會專門針對新的BIOS或者補丁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

現在的Ryzen的確不是完全體,等微軟和AMD再努力一段時間,或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強力的Ryzen!

下半部分主要是遊戲性能測試和超頻能力表現。說實話,一款遊戲在高端平臺的表現更多和GPU相關,處理器單純的遊戲性能實際上和上半部分的處理器的理論性能息息相關,這部分會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我們會結合顯卡表現一起來說。

而超頻部分則是很多DIY玩家關注的問題,

說實在話,現在AMD Ryzen超頻受限很多,我們只能在有限的硬體環境下進行體驗,並非完美!

好,閒話不說,我們正式進入下半部分!

第三部分:Ryzen處理器遊戲性能

Ryzen處理器在遊戲表現上可以和Intel的哪款處理器比拼?

在上部分我們曾經說過,Ryzen 1700X單核性能和i7 4770K接近,不及i7 6700K/7700K,在遊戲上基本表現也是如此,Ryzen在大多數遊戲上,相比i7 6700K都有一定差距,而這種隨著遊戲畫質的提升,這種差距則會越來越小。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採用的GTX1080顯卡在1080P下運行各種遊戲都很流暢,但是在具體幀速上和得分上,Ryzen 1700X和i7 6700K有較為明顯的差距;而在4K最高畫質下,Ryzen 1700X的差距和i7 6700K就非常小,大多數遊戲的幀速差距都在個位數。

Ryzen適合什麼樣的遊戲?

作為一款八核心十六執行緒的處理器,Ryzen最適合發揮的場景肯定是支持多執行緒的遊戲,以3DMark為例,上為1700X,下為i7 6700K,這類對多執行緒優化極好的程式,Ryzen的性能優勢就很明顯,特別是物理得分,

憑藉多執行緒足以戰勝目前所有Intel的四核處理器。

從這點而言,如果某款遊戲對多執行緒優化極好,能充分利用到Ryzen的八核心處理器,

那麼這種遊戲Ryzen表現就會比主流Intel處理器都強。

具體到普通的DX11遊戲Ryzen表現如何?

在大多數DX11遊戲中,即使有多執行緒優化,通常也不會優化到八核心,一般能用到四核心就不錯了,所以Ryzen的八核心在這裡反而有無用武之處的感覺,在這種環境下,Ryzen 1700X比較吃虧。雖然畫質越高,遊戲對GPU的依賴性就要遠遠大於CPU,但是和浮點性能更好,頻率更高的Intel處理器相比,只在四核心內比較遊戲性能,

Ryzen肯定是沒有便宜可占的!

跑了幾個DX11遊戲和程式,顯卡用的GTX1080,除了《山谷》是在1080P下測試的,其他都是4K解析度及最高畫質,性能比較如下:

Ryzen 1700X

i7 6700K

《山谷》

4411

4495

《使命召喚13》

83fps

86fps

《消逝的光芒》

62fps

66fps

《DOOM》

64fps

66fps

這是在4K解析度下跑的成績,如果是在1080P下,很多幀速的差距會拉大到幾十幀以上。當然,無論是AMD還是Intel,在這個畫質水準上,我們比較的平臺的性能瓶頸都不是處理器。此時,顯卡能力更為重要。

那支援多執行緒優化的DX12遊戲表現,Ryzen是不是要吊打Intel?

這裡有一個誤區,雖說多執行緒是DX12規範中的一點,但是並不代表所有DX12的遊戲程式都會對任意執行緒的多執行緒處理器進行完全的優化。或許在3DMARK這類測試程式中可以用到儘量多的處理器執行緒,但在實際遊戲中,還是要看廠商自己的設計。

比如在3DMARK的DX12測試中,AMD的整體分數就要超過Intel,Ryzen在處理器分數上吊打i7 6700K,但看實際的遊戲幀速就知道兩者幾乎一致,這說明處理器的多執行緒性能並沒有實際完全反應在遊戲的最終幀速上。

另外從實際遊戲來看,比如在《古墓麗影:崛起》4K最高畫質下,同為GTX1080,Ryzen 1700X和i7 6700K的幀速還是有5fps的差距……上為Ryzen,下為Intel i7 6700K。

但是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看到,Intel處理器的平均幀速和最大幀速雖然高於Ryzen,但是最低幀速在幾個場景中卻落後於Ryzen,這說明Ryzen在遊戲性能的底限上表現是很出色的,在不考慮最大幀速以及保證流暢性的前提下,Ryzen可以讓遊戲的卡頓進一步減少,這點很贊。

最後的遊戲性能總結:Ryzen不能完全背鍋!

或許不少人會對Ryzen的遊戲性能有點失望,但這的確不能完全怪到Ryzen頭上去。

目前的遊戲,包括DX12遊戲在內,能真正佔用處理器八核心的非常少,個人只見過《戰地1》這款DX12遊戲。可以說現在的遊戲是喂飽了四核處理器,但喂不飽八核處理器,這樣一來,在四核心的範圍裡,誰的單核心性能更好,那麼誰的遊戲表現就更強,由於更高的頻率和浮點計算能力,i7 6700K/7700K在大多數遊戲中的表現比Ryzen處理器好,也就可以理解了!

即使是對多執行緒優化極好的遊戲,那麼在SMT負載均衡的模式下,單核性能會下滑,這樣即使採用Ryzen處理器,可能單一執行緒的性能利用率還不及核心數量較少的Intel處理器,這樣也會對遊戲造成影響。所以關閉Ryzen的SMT有時有性能會上升。

另外,上部分我們已經說過了AMD Ryzen在Win10中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比如說CCX處理器模組內部的執行緒移動問題、緩存不命中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等解決後,即使遊戲沒有對多執行緒進一步優化,但至少可以將Ryzen單核心性能提升起來,同時有更好的利用率,這樣Ryzen的遊戲性能還會提升。

特別要說的是,相比i7 6700K/7700K的差距,Ryzen和6900K/6950K相比,遊戲性能差距反而更小,道理很簡單,6900K/6950K的頻率相比主流四核心八執行緒的Intel處理器更低一些,而且他們的多核心多執行緒在遊戲中也不能完全利用……

第四部分:Ryzen的超頻表現

Ryzen超頻用主機板BIOS好還是AMD官方超頻軟體好?

從我個人的體驗而言……都不好……手裡用映泰X370以及技嘉的B350兩款主機板,好歹正常裝機沒翻車,但映泰X370的BIOS不完善,無法超頻;而技嘉的B350則可正常超頻。不過技嘉B350對於記憶體要求頗多,基本上不管怎麼調整電壓,都無法將記憶體超到DDR4 2666以上,超過2666基本就要翻車……

而AMD官方超頻軟體也很簡單,除了處理器電壓、處理器頻率以及記憶體頻率以外就無法進行其他超頻調整。基本上,Ryzen現在的超頻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廠商和AMD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才行。

華碩據說不錯,但沒有體驗過,不好給出答案,就個人而言,一定要超,先玩著AMD官方的超頻軟體再等完善吧!

Ryzen處理器好超頻麼?

不是很好超,Ryzen本身的頻率並不低,而且電壓設計有一套不同以往的方案。在BIOS上,處理器電壓為1.2V,而在官方超頻軟體中,處理器電壓預設為1.35V。但不管什麼電壓,手上的這款處理器都無法在默電下超到3.9GHz的頻率。

唔,全新的藍屏……你值得擁有!

為什麼Ryzen的記憶體超不上去?

在技嘉的BIOS中,記憶體可分為普通以及Intel的XMP模式,在XMP模式下,記憶體的最高頻率和電壓都是固定的,雖然通過超頻軟體可以提升電壓,但是頻率上不去。

如果是普通模式,那電壓和頻率都可以相對更為自由的調整,分頻模式也不少,個人測試最高DDR4 2800左右,高了無法開機……懷疑是主機板的BIOS不完善導致的。等映泰X370或者技嘉的B350主機板BIOS完善後,我們會再測。

Ryzen處理器要超到4GHz以上需要做什麼?

調電壓,在超頻軟體中將電壓設置為1.4V,可以在4GHz開機,如果要穩定,建議在超頻軟體中將電壓調整至1.45V左右(是超頻軟體,而不是BIOS,切記)。4GHz算是一個坎,為什麼下面會說。

值得一提的是AMD的SMU機制,SMU就是系統管理單元,在默頻時,Ryzen的功耗全由SMU控制,SMU的管理功能包括功耗、電流、溫度限制器,電壓控制器以及功耗門限等。我們在超頻軟體看到的電壓,是SMU認為的處理器上限電壓,比如我們在超頻軟體中看到的1.35V電壓,實際等效於1.2V左右的電壓。不知道這和BIOS以及AMD軟體的不同電壓顯示是不是聯繫在一起的。

當然,這不是BUG,而是SMU會在上限電壓的環境下,根據處理器的頻率自動增壓降壓,非常不錯的設計。

Ryzen處理器超頻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如果超頻達不到非超頻的最高單核性能的話,超頻意義會降低不少。比如1700X利用擴頻功能,最高可達到3.9GHz,如果超頻不在3.9GHz以上的話,那麼就等於單核性能反而達不到非超頻時的最高性能,有點不划算!雖說多核性能的確是猛漲了……

二、當超頻模式啟動後,哪怕只超一點點功耗都會猛增不少,這是因為超頻開啟後,SMU會關閉除了溫度保護之外的一切功能,包括自動降壓的預設,這樣會讓處理器耗電增加最高0.15V……也就是說當用戶開始超頻後,電壓其實已經比不超頻時提升了一些,這個時候使用者不必急著升電壓,可以先嘗試提升頻率,在不穩定後再升電壓。

三、超頻開啟後,會關閉加速和XFR擴頻功能,也就是說你超到多高的頻率,這個頻率就是目前的最高值,處理器的節能功能可用,頻率可以隨著負載下滑到2.2GHz,但是無法再提升了。對比我說的第一點,就知道為啥超頻最好要超過XFR的擴頻頻率了……

Ryzen能超外頻麼?

官方不支援,一些主機板有單獨的時鐘發生器,可以超到105MHz左右……但是要注意的是,Ryzen沒有非同步模式,外頻提升,除了記憶體頻率之外,像PCI-E頻率和PCI頻率都要跟著提升,所以超外頻會帶來很多穩定性問題,不推薦超外頻!

Ryzen超頻的安全電壓是多少?

每種處理器都有一個頻率和電壓提升的範圍,超過一個範圍,提升頻率就需要極高的電壓。從Ryzen的運行情況來看,1700X的預設頻率3.4GHz,電壓在1.25V左右,但加速到單核3.9GHz或者八核3.5Ghz電壓則達到1.45V,1800X加速到4.1GHz,則需要1.475V……

從個人的超頻來看,默電八核心超到3.8GHz,電壓自動提升到1.55V。超到3.9GHz死機,應該是自動提升的電壓超過了範圍,需要提升默壓才行……

所以在手動電壓的環境下,個人建議在AMD的超頻軟體中不要將電壓設置超過1.45V。從各方面的情況收集來看,Ryzen都不是很好超頻,需要很高的電壓來支援高頻率,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體質問題,更像是AMD提前設計的,SMU的功能很大一部分也會體現在頻率和電壓的比例上!

Ryzen超頻後溫度提升高麼?

上一個問題已經表明了Ryzen在高頻下需要更高的電壓來支援,而發熱和功耗也是不低的!在預設頻率下,八核心同時3.5GHz滿載,溫度已經達到70℃以上,這個沒問題!

但是超頻後,如果直接將處理器拉到4GHz,同時電壓提升到1.4V以上再滿載,那溫度會超過80℃,普通風冷已經扛不住了。如果要超4.5GHz然後滿載,如果可以正常運行不出錯的話,估計必須水冷!

記住,目前各家主機板探測溫度都有一些問題,這也導致AIDA64等軟體探測溫度不見得準確,映泰和技嘉的溫度還算正常,不過推薦使用AMD的超頻軟體來瞭解實際的溫度和電壓!

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文章後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回復!同時也歡迎在必修APP以及主頁上和我們進行交流!

Ryzen是不是要吊打Intel?

這裡有一個誤區,雖說多執行緒是DX12規範中的一點,但是並不代表所有DX12的遊戲程式都會對任意執行緒的多執行緒處理器進行完全的優化。或許在3DMARK這類測試程式中可以用到儘量多的處理器執行緒,但在實際遊戲中,還是要看廠商自己的設計。

比如在3DMARK的DX12測試中,AMD的整體分數就要超過Intel,Ryzen在處理器分數上吊打i7 6700K,但看實際的遊戲幀速就知道兩者幾乎一致,這說明處理器的多執行緒性能並沒有實際完全反應在遊戲的最終幀速上。

另外從實際遊戲來看,比如在《古墓麗影:崛起》4K最高畫質下,同為GTX1080,Ryzen 1700X和i7 6700K的幀速還是有5fps的差距……上為Ryzen,下為Intel i7 6700K。

但是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看到,Intel處理器的平均幀速和最大幀速雖然高於Ryzen,但是最低幀速在幾個場景中卻落後於Ryzen,這說明Ryzen在遊戲性能的底限上表現是很出色的,在不考慮最大幀速以及保證流暢性的前提下,Ryzen可以讓遊戲的卡頓進一步減少,這點很贊。

最後的遊戲性能總結:Ryzen不能完全背鍋!

或許不少人會對Ryzen的遊戲性能有點失望,但這的確不能完全怪到Ryzen頭上去。

目前的遊戲,包括DX12遊戲在內,能真正佔用處理器八核心的非常少,個人只見過《戰地1》這款DX12遊戲。可以說現在的遊戲是喂飽了四核處理器,但喂不飽八核處理器,這樣一來,在四核心的範圍裡,誰的單核心性能更好,那麼誰的遊戲表現就更強,由於更高的頻率和浮點計算能力,i7 6700K/7700K在大多數遊戲中的表現比Ryzen處理器好,也就可以理解了!

即使是對多執行緒優化極好的遊戲,那麼在SMT負載均衡的模式下,單核性能會下滑,這樣即使採用Ryzen處理器,可能單一執行緒的性能利用率還不及核心數量較少的Intel處理器,這樣也會對遊戲造成影響。所以關閉Ryzen的SMT有時有性能會上升。

另外,上部分我們已經說過了AMD Ryzen在Win10中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比如說CCX處理器模組內部的執行緒移動問題、緩存不命中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等解決後,即使遊戲沒有對多執行緒進一步優化,但至少可以將Ryzen單核心性能提升起來,同時有更好的利用率,這樣Ryzen的遊戲性能還會提升。

特別要說的是,相比i7 6700K/7700K的差距,Ryzen和6900K/6950K相比,遊戲性能差距反而更小,道理很簡單,6900K/6950K的頻率相比主流四核心八執行緒的Intel處理器更低一些,而且他們的多核心多執行緒在遊戲中也不能完全利用……

第四部分:Ryzen的超頻表現

Ryzen超頻用主機板BIOS好還是AMD官方超頻軟體好?

從我個人的體驗而言……都不好……手裡用映泰X370以及技嘉的B350兩款主機板,好歹正常裝機沒翻車,但映泰X370的BIOS不完善,無法超頻;而技嘉的B350則可正常超頻。不過技嘉B350對於記憶體要求頗多,基本上不管怎麼調整電壓,都無法將記憶體超到DDR4 2666以上,超過2666基本就要翻車……

而AMD官方超頻軟體也很簡單,除了處理器電壓、處理器頻率以及記憶體頻率以外就無法進行其他超頻調整。基本上,Ryzen現在的超頻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廠商和AMD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才行。

華碩據說不錯,但沒有體驗過,不好給出答案,就個人而言,一定要超,先玩著AMD官方的超頻軟體再等完善吧!

Ryzen處理器好超頻麼?

不是很好超,Ryzen本身的頻率並不低,而且電壓設計有一套不同以往的方案。在BIOS上,處理器電壓為1.2V,而在官方超頻軟體中,處理器電壓預設為1.35V。但不管什麼電壓,手上的這款處理器都無法在默電下超到3.9GHz的頻率。

唔,全新的藍屏……你值得擁有!

為什麼Ryzen的記憶體超不上去?

在技嘉的BIOS中,記憶體可分為普通以及Intel的XMP模式,在XMP模式下,記憶體的最高頻率和電壓都是固定的,雖然通過超頻軟體可以提升電壓,但是頻率上不去。

如果是普通模式,那電壓和頻率都可以相對更為自由的調整,分頻模式也不少,個人測試最高DDR4 2800左右,高了無法開機……懷疑是主機板的BIOS不完善導致的。等映泰X370或者技嘉的B350主機板BIOS完善後,我們會再測。

Ryzen處理器要超到4GHz以上需要做什麼?

調電壓,在超頻軟體中將電壓設置為1.4V,可以在4GHz開機,如果要穩定,建議在超頻軟體中將電壓調整至1.45V左右(是超頻軟體,而不是BIOS,切記)。4GHz算是一個坎,為什麼下面會說。

值得一提的是AMD的SMU機制,SMU就是系統管理單元,在默頻時,Ryzen的功耗全由SMU控制,SMU的管理功能包括功耗、電流、溫度限制器,電壓控制器以及功耗門限等。我們在超頻軟體看到的電壓,是SMU認為的處理器上限電壓,比如我們在超頻軟體中看到的1.35V電壓,實際等效於1.2V左右的電壓。不知道這和BIOS以及AMD軟體的不同電壓顯示是不是聯繫在一起的。

當然,這不是BUG,而是SMU會在上限電壓的環境下,根據處理器的頻率自動增壓降壓,非常不錯的設計。

Ryzen處理器超頻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如果超頻達不到非超頻的最高單核性能的話,超頻意義會降低不少。比如1700X利用擴頻功能,最高可達到3.9GHz,如果超頻不在3.9GHz以上的話,那麼就等於單核性能反而達不到非超頻時的最高性能,有點不划算!雖說多核性能的確是猛漲了……

二、當超頻模式啟動後,哪怕只超一點點功耗都會猛增不少,這是因為超頻開啟後,SMU會關閉除了溫度保護之外的一切功能,包括自動降壓的預設,這樣會讓處理器耗電增加最高0.15V……也就是說當用戶開始超頻後,電壓其實已經比不超頻時提升了一些,這個時候使用者不必急著升電壓,可以先嘗試提升頻率,在不穩定後再升電壓。

三、超頻開啟後,會關閉加速和XFR擴頻功能,也就是說你超到多高的頻率,這個頻率就是目前的最高值,處理器的節能功能可用,頻率可以隨著負載下滑到2.2GHz,但是無法再提升了。對比我說的第一點,就知道為啥超頻最好要超過XFR的擴頻頻率了……

Ryzen能超外頻麼?

官方不支援,一些主機板有單獨的時鐘發生器,可以超到105MHz左右……但是要注意的是,Ryzen沒有非同步模式,外頻提升,除了記憶體頻率之外,像PCI-E頻率和PCI頻率都要跟著提升,所以超外頻會帶來很多穩定性問題,不推薦超外頻!

Ryzen超頻的安全電壓是多少?

每種處理器都有一個頻率和電壓提升的範圍,超過一個範圍,提升頻率就需要極高的電壓。從Ryzen的運行情況來看,1700X的預設頻率3.4GHz,電壓在1.25V左右,但加速到單核3.9GHz或者八核3.5Ghz電壓則達到1.45V,1800X加速到4.1GHz,則需要1.475V……

從個人的超頻來看,默電八核心超到3.8GHz,電壓自動提升到1.55V。超到3.9GHz死機,應該是自動提升的電壓超過了範圍,需要提升默壓才行……

所以在手動電壓的環境下,個人建議在AMD的超頻軟體中不要將電壓設置超過1.45V。從各方面的情況收集來看,Ryzen都不是很好超頻,需要很高的電壓來支援高頻率,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體質問題,更像是AMD提前設計的,SMU的功能很大一部分也會體現在頻率和電壓的比例上!

Ryzen超頻後溫度提升高麼?

上一個問題已經表明了Ryzen在高頻下需要更高的電壓來支援,而發熱和功耗也是不低的!在預設頻率下,八核心同時3.5GHz滿載,溫度已經達到70℃以上,這個沒問題!

但是超頻後,如果直接將處理器拉到4GHz,同時電壓提升到1.4V以上再滿載,那溫度會超過80℃,普通風冷已經扛不住了。如果要超4.5GHz然後滿載,如果可以正常運行不出錯的話,估計必須水冷!

記住,目前各家主機板探測溫度都有一些問題,這也導致AIDA64等軟體探測溫度不見得準確,映泰和技嘉的溫度還算正常,不過推薦使用AMD的超頻軟體來瞭解實際的溫度和電壓!

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文章後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回復!同時也歡迎在必修APP以及主頁上和我們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