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滅絕的一些遠古生物,利用現代基因排序技術可能將其復活

現代科技這麼發達了,你有沒有想過要是復活一些遠古的動物,那麼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很奇妙呢?09年1月9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報導,科學家目前已經在對猛獁象以外的幾個滅絕物種的基因組進行排序,

未來很有可能讓這些生物都“重回人間”!

1. 猛獁象

滅絕時間: 13000至11500年前

猛獁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又名毛象(長毛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獁象體重可達12噸。

猛獁象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大。其中,母象的象牙普遍在1米5至2米。而公的猛獁象象牙平均長達2米2至2米5。個別的可以接近甚至超過3米。

它身上披著金、紅棕、灰褐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最厚可達9釐米。它們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生活年代距今約1萬1千年前猛獁象陸續滅絕,這被視作一個冰川時代結束的標誌。

猛獁象

出土的冰凍小猛獁象化石

猛獁象化石

2 .劍齒虎

滅絕時間:10000年前

劍齒虎是指多種不同的物種,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生活在中新世——更新世時期。

其生長的時代,正處於第四紀冰川時期,氣候寒冷。主要是分類在貓科下的劍齒虎亞科、鬣齒獸科及獵貓科,且包括有袋下綱的兩個科,生存於新生代的不同時期,各自演化出像劍的犬齒。

它們的上犬齒最長可達120毫米,縱然口合起來,其犬齒仍然清晰可見。劍齒虎一般都較現今的貓科粗壯,像熊一般。大部分劍齒虎亞科成員的捕獵對象是大型的食草動物。

劍齒虎在早更新世時期滅絕後演化為似劍齒虎。

劍齒虎

劍齒虎頭部化石

劍齒虎整體化石

3.塔斯馬尼亞虎

滅絕時間:1936年

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食肉的有袋類動物,身上有虎皮斑紋,後腿像袋鼠的腿,腹部有育兒袋,實際上更像狼,曾生活於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塔斯馬尼亞島。

1930年,塔斯馬尼亞的農夫威爾.伯蒂,見到了一隻奇異的動物,這次遭遇的後果非同小可。伯蒂並不知道他的子彈不僅結束了一隻動物的生命,而且給整個一個物種敲響了喪鐘,這就是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距離澳大利亞南海岸200公里。是一個與世隔絕的荒蠻世界,面積和愛爾蘭差不多。它因出產一種奇異的動物而聞名於世。這種動物有狼一樣的身體,巨大的嘴巴是它的得力武器。背部上的條紋使它獲得了塔斯馬尼亞虎的名稱。

塔斯馬尼亞虎

4 .雕齒獸

滅絕時間:10000年前

雕齒獸(Glyptodon) 是一種從化石中發現的犰狳狀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包括從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成熟的雕齒獸身體全長約4米,背部最高達2.5米。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000-8,500年前)。並在2千5百萬年前北美洲及南美洲因巴拿馬地峽的出現而連結時首次出現在美國西南部。

雕齒獸復原圖

雕齒獸化石

5 .恐鳥

滅絕時間:約1500年前

恐鳥是數種紐西蘭歷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之一。目前根據從博物館收藏所復原的DNA,已知有十種大小差異不同的種類,包括2種身體龐大的恐鳥,其中以巨型恐鳥最大,高度可達3米,比現在的鴕鳥還要高。小型的恐鳥則只有火雞大小。身高平均約3米的巨型恐鳥中,最大的個體高約3.6米,體重約250千克。在300多萬年以前,巨型恐鳥可稱得上世界第一高鳥。

恐鳥復原圖

紐西蘭恐鳥復原圖

6. 渡渡鳥

滅絕時間:西元1690年

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或作多多鳥(Dodo),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渡渡鳥骨拍賣值440 萬。

渡渡鳥復原圖

完整的渡渡鳥化石

7. 穴居人尼安德特人

滅絕時間: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于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

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佈,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髮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

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尼安德特人復原圖

尼安德特人頭骨化石

尼安德特人生活場景復原圖

09年11月科學家宣佈破解了猛獁幾乎所有基因,所以在這些生物中,復活猛獁象可能性最大。那麼,對於利用基因技術復活遠古動物,你怎麼看?

而且給整個一個物種敲響了喪鐘,這就是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距離澳大利亞南海岸200公里。是一個與世隔絕的荒蠻世界,面積和愛爾蘭差不多。它因出產一種奇異的動物而聞名於世。這種動物有狼一樣的身體,巨大的嘴巴是它的得力武器。背部上的條紋使它獲得了塔斯馬尼亞虎的名稱。

塔斯馬尼亞虎

4 .雕齒獸

滅絕時間:10000年前

雕齒獸(Glyptodon) 是一種從化石中發現的犰狳狀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包括從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成熟的雕齒獸身體全長約4米,背部最高達2.5米。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000-8,500年前)。並在2千5百萬年前北美洲及南美洲因巴拿馬地峽的出現而連結時首次出現在美國西南部。

雕齒獸復原圖

雕齒獸化石

5 .恐鳥

滅絕時間:約1500年前

恐鳥是數種紐西蘭歷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之一。目前根據從博物館收藏所復原的DNA,已知有十種大小差異不同的種類,包括2種身體龐大的恐鳥,其中以巨型恐鳥最大,高度可達3米,比現在的鴕鳥還要高。小型的恐鳥則只有火雞大小。身高平均約3米的巨型恐鳥中,最大的個體高約3.6米,體重約250千克。在300多萬年以前,巨型恐鳥可稱得上世界第一高鳥。

恐鳥復原圖

紐西蘭恐鳥復原圖

6. 渡渡鳥

滅絕時間:西元1690年

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或作多多鳥(Dodo),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渡渡鳥骨拍賣值440 萬。

渡渡鳥復原圖

完整的渡渡鳥化石

7. 穴居人尼安德特人

滅絕時間: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于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

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佈,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髮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

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尼安德特人復原圖

尼安德特人頭骨化石

尼安德特人生活場景復原圖

09年11月科學家宣佈破解了猛獁幾乎所有基因,所以在這些生物中,復活猛獁象可能性最大。那麼,對於利用基因技術復活遠古動物,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