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管我,房子馬上要垮了,趕緊救人,法院派出第一書記的呐喊

四川省法院派駐達州市大竹縣李家鄉大灣村第一書記 劉 磊

有人說:人生就是存儲的過程,在耕耘的時候存儲種子;在旅行的時候存儲風景;在奮鬥的時候存儲希望;在微笑的時候存儲快樂。我用兩年的時光存儲了一首歌,她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亢的旋律,但她卻飽含了是我的真情,記錄了我彌足珍貴的每個瞬間。

初到大灣村沒多久,我就遇到了“煩心事”——我隱隱約約地聽到村民在背後議論:“聽說省城來了個戴眼鏡、說普通話的劉書記,

估計是來鍍金的,肯定待不長。”“城裡娃可能連莊稼都認不清,扶啥貧呦!”群眾不理解、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差,面對重重困難,如何才能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呢?曾在法庭上“振振有詞”的我一時無從下手。

農民最關心的就是土地,如果能找到一個投資小、見效快、風險又低的產業,很可能就會贏得群眾的信任。幾經周折,一家中藥材公司同意免費提供一批白芷種子,

白芷成熟後還按8角錢一斤包回收。一個星期後,50多包白芷種子郵到了縣裡的物流公司。為了節省運費,支部書記唐先禮找來了一輛拖拉機。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坐拖拉機,在鄉間崎嶇的小路上,伴隨著這輛“敞篷車”“突、突、突……”的馬達聲,我搖搖晃晃地坐在白芷種子上,一邊呼吸著鄉村清新的空氣,一邊聆聽著鳥兒歡快的歌聲,一邊幻想著白芷收穫時的樣子,不知不覺中我睡著了。
就這樣我的駐村生活從我的第一個美夢開始了。

隨著駐村工作的推進,我和群眾的感情也在一天天的加深。馮仁全是4組的特困戶,他和妻子都是殘疾人,家中還有一個八十多的老母親需要照顧,住房條件差,卻執意不願易地搬遷。

2015年11月,一個風雨交加夜晚,淩晨2點多鐘,熟睡中的我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劉書記,馮仁全的房子垮了,人可能被砸到裡面了……”話筒裡傳來唐書記焦急的聲音。放下電話,我和駐村工作組組長吳萬洲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情況比我們預計的還要糟,靠近臥室的牆連同屋頂已經垮塌了一大半,牆角隱隱約約的傳來痛苦呻吟聲。風雨肆虐,眼看屋頂就要撐不住了,也不知道誰大喊了一聲:“快救人!”大家不約而同的沖上去開始用手刨。
突然,吳萬洲的胳膊被碎玻璃劃出了一道七八公分的血口子,血水混著泥漿順著他的胳膊立刻淌了下來。我剛要起身,卻被吳萬洲厲聲呵止:“別管我,房子馬上要垮了,趕緊救人”。就在大家把馮仁全一家背出屋外的一瞬間,牆體轟然倒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馮仁全看著吳萬洲受傷的胳膊,此刻,這個固執的莊稼漢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像個小孩子一樣失聲痛哭起來。

“一點小傷不要緊。老馮啊,大家一直動員你搬遷,你就是念舊,拗著不願搬,這下好了,不搬也得搬嘍。”吳萬洲一邊笑著一邊安慰馮仁全一家。“搬,我們一定搬……”馮仁全不停地抽泣著。救護車載著傷者漸漸遠去,這一刻,我感到風停了,雨住了,朝陽正微笑著冉冉升起!金燦燦的陽光不僅照亮了駐村幹部可愛的臉,更照亮了群眾們熱乎乎的心!

有了群眾的認同,工作開展起來也就越來越得心應手。要致富先修路,接下來,大家擰成一股繩,一口氣修了6公里多的水泥路。路通了,心就通了,平整的水泥路不僅連通了群眾的出行路,更重要的是連通了群眾和駐村幹部心。看著群眾們露出幸福笑容的那一刻,讓我深深的感到曾經的汗水沒有白流,老鄉家的井水是多麼的甘甜!

輸血扶貧只能管眼前,造血扶貧才能利長遠。在省法院、省直機關黨校、省郵儲銀行等幫扶部門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下,我們成立了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並大膽創新扶貧機制,貧困戶、村集體在專合社入股分紅。一幅幸福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村民們自編的順口溜描繪出了大家的心聲:“精准扶貧得實惠,種得油菜得油水,大路新房心兒美,核桃香椿羊兒肥,大灣人牛心自醉!”

回想兩年的駐村生活,發生了太多的故事。從整潔有序的機關大院,到透著“農家肥”氣息的田間地頭;從威嚴莊重的法官,到農家土話的村幹部;從垮塌房屋中背出貧困群眾,到被親切地呼喚“小劉書記”;從坐著拖拉機拉回白芷種子,到建立電商平臺讓土雞蛋走出大灣村;從一名稚嫩的年輕黨員,到衝鋒在前的支部帶頭人……一首歌,一生情!從中有汗水,也有歡樂,有茫然,也有收穫!

我希望像歌聲中唱的那樣,有一天當我老了,走不動了,在爐火旁打盹兒的時候,我能夢到大灣村裡陪伴我的那張老木床,夢到陳婆婆家熱騰騰的野菜粑,夢到唐支書憨厚的大嗓門,夢到讓我魂牽夢繞的一張張笑臉!

夢到……夢到……

(根據接棒再出發——“青春閃耀扶貧路”我的駐村故事第二季主題演講比賽演講稿改編)

像個小孩子一樣失聲痛哭起來。

“一點小傷不要緊。老馮啊,大家一直動員你搬遷,你就是念舊,拗著不願搬,這下好了,不搬也得搬嘍。”吳萬洲一邊笑著一邊安慰馮仁全一家。“搬,我們一定搬……”馮仁全不停地抽泣著。救護車載著傷者漸漸遠去,這一刻,我感到風停了,雨住了,朝陽正微笑著冉冉升起!金燦燦的陽光不僅照亮了駐村幹部可愛的臉,更照亮了群眾們熱乎乎的心!

有了群眾的認同,工作開展起來也就越來越得心應手。要致富先修路,接下來,大家擰成一股繩,一口氣修了6公里多的水泥路。路通了,心就通了,平整的水泥路不僅連通了群眾的出行路,更重要的是連通了群眾和駐村幹部心。看著群眾們露出幸福笑容的那一刻,讓我深深的感到曾經的汗水沒有白流,老鄉家的井水是多麼的甘甜!

輸血扶貧只能管眼前,造血扶貧才能利長遠。在省法院、省直機關黨校、省郵儲銀行等幫扶部門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下,我們成立了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並大膽創新扶貧機制,貧困戶、村集體在專合社入股分紅。一幅幸福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村民們自編的順口溜描繪出了大家的心聲:“精准扶貧得實惠,種得油菜得油水,大路新房心兒美,核桃香椿羊兒肥,大灣人牛心自醉!”

回想兩年的駐村生活,發生了太多的故事。從整潔有序的機關大院,到透著“農家肥”氣息的田間地頭;從威嚴莊重的法官,到農家土話的村幹部;從垮塌房屋中背出貧困群眾,到被親切地呼喚“小劉書記”;從坐著拖拉機拉回白芷種子,到建立電商平臺讓土雞蛋走出大灣村;從一名稚嫩的年輕黨員,到衝鋒在前的支部帶頭人……一首歌,一生情!從中有汗水,也有歡樂,有茫然,也有收穫!

我希望像歌聲中唱的那樣,有一天當我老了,走不動了,在爐火旁打盹兒的時候,我能夢到大灣村裡陪伴我的那張老木床,夢到陳婆婆家熱騰騰的野菜粑,夢到唐支書憨厚的大嗓門,夢到讓我魂牽夢繞的一張張笑臉!

夢到……夢到……

(根據接棒再出發——“青春閃耀扶貧路”我的駐村故事第二季主題演講比賽演講稿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