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時光之主題報導系列十」不折不扣的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

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之際,蒲溪鎮以“學習十九大報告 第一書記怎麼做”為主題,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各村第一書記紛紛發言。

響洞河村第一書記陳濤說:

10月18日上午,

我和村支三委圍坐在電視機前認真觀看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收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了報告,報告回顧了中國的歷史和5年來黨的工作,各項工作成效顯著,報告實實在在,描繪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是一名有著6年大學生村官經歷的年輕幹部,親眼目睹了黨和國家近年來前所未有的變化,擔任過大學生村官多年的我內心激動,熱血沸騰,有頗多的感受。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始終以十九大報告為指引,學深學透,真學真懂,

學用結合,創新工作方法,勤勤懇肯,踏踏實實,集中所有精力做好精准扶貧工作。深入村組農戶宣傳好十九大報告,讓十九大報告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讓廣大村級黨員和村民的思想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我對於這點感觸很深,作為第一書記,處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

主要任務就是抓黨建,促脫貧,深感責任重大。

我任職的響洞河村位於蒲溪鎮北部,原白雲、同心、長遠三村合併,村部距蒲溪鎮政府16公里,版圖面積8.3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438戶1589人。主導產業以蠶桑、畜牧養殖為主。今年扶貧物件核實及資料清洗過程中,

甄別出180戶貧困戶496人貧困人口。其中低保貧困戶40戶、85人,五保貧困戶30戶30人,一般貧困戶110戶381人。面對我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貧困群體多的困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努力改變山村貧窮的面貌?如何利用響洞河的青山綠水使貧困群眾增收?如何使貧困群眾脫真貧、真脫貧?在報告中我找到了答案:

改變貧窮面貌首先要發揮好駐村幹部四支隊伍的主觀能動性,

俗話說“火車跑的快不快,全靠車頭帶”。幹部要站位元高,認識要清楚,要將扶貧工作當成一種挑戰和機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是改變貧窮面貌的有利時機。報告中提到“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三農問題放到了國計民生的角度來謀劃”我覺得無論是政策還是資源配置,一定會向農村傾斜,幫助三農補短板、強弱項。

使貧困群眾增收就要改變群眾的落後思想,俗話說“要想富口袋、必須先富腦袋”,扶貧要先扶志,只有使貧困群眾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自覺萌生“不願貧、不願窮、不甘落後”的念想,先從思想上“脫貧”,才能使國家的扶貧政策真正達到最大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數以千萬計的貧困人口真正脫下貧困的帽子,大步奔小康。

要想群眾真脫貧、脫真貧,必須通過發展產業來帶動,我認為“沒有產業的發展帶動,扶貧便沒有了基礎,不僅群眾脫貧沒有力量,扶貧工作難以持續,脫貧攻堅也難以獲得突破”。如何發展產業,就要靠我們的幹部和群眾一道因地制宜,積極開創結合本村實際的產業。報告中特別提到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我覺得這個是給農民、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目前,我村整合了四支隊伍大力推動產業驅動、項目扶貧,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積極在探索一條“支部+合作社+公司+家庭農場+貧困戶”發展經濟的路子。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開展產業技能培訓,全村兌現發展產業獎補資金16.9556萬元;註冊成立了集體合作社整合了我村200餘畝土地,引進了陝西匯龍生態綠色公司,發展種植無污染生態蔬菜50畝、野生艾草150畝、養殖訂單家禽生豬166頭、牛116頭、雞910只;分長遠、白雲、同心三個片區成立三個家庭農場,間接帶動閑餘勞動力;82戶貧困戶依託合作社公司的實體經濟,主動創業,積極入股,26戶貧困戶年底享受金融入股帶來的分紅,年增收3000元以上。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基層第一書記,學習了習總書記做的十九大報告後,使我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在以後的工作中堅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做到學以致用,不折不扣的完成響洞河村脫貧攻堅任務。

通訊員:陳濤

編輯:張靜

編審:賀磊

扶貧要先扶志,只有使貧困群眾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自覺萌生“不願貧、不願窮、不甘落後”的念想,先從思想上“脫貧”,才能使國家的扶貧政策真正達到最大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數以千萬計的貧困人口真正脫下貧困的帽子,大步奔小康。

要想群眾真脫貧、脫真貧,必須通過發展產業來帶動,我認為“沒有產業的發展帶動,扶貧便沒有了基礎,不僅群眾脫貧沒有力量,扶貧工作難以持續,脫貧攻堅也難以獲得突破”。如何發展產業,就要靠我們的幹部和群眾一道因地制宜,積極開創結合本村實際的產業。報告中特別提到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我覺得這個是給農民、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目前,我村整合了四支隊伍大力推動產業驅動、項目扶貧,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積極在探索一條“支部+合作社+公司+家庭農場+貧困戶”發展經濟的路子。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開展產業技能培訓,全村兌現發展產業獎補資金16.9556萬元;註冊成立了集體合作社整合了我村200餘畝土地,引進了陝西匯龍生態綠色公司,發展種植無污染生態蔬菜50畝、野生艾草150畝、養殖訂單家禽生豬166頭、牛116頭、雞910只;分長遠、白雲、同心三個片區成立三個家庭農場,間接帶動閑餘勞動力;82戶貧困戶依託合作社公司的實體經濟,主動創業,積極入股,26戶貧困戶年底享受金融入股帶來的分紅,年增收3000元以上。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基層第一書記,學習了習總書記做的十九大報告後,使我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在以後的工作中堅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做到學以致用,不折不扣的完成響洞河村脫貧攻堅任務。

通訊員:陳濤

編輯:張靜

編審:賀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