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品牌汽車離風靡世界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阿基米德大大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吹不吹牛逼我不知道,反正原理是對的。

不過問題來了,這“點”從哪裡找!即使找到了,適不適合自己!

好吧,哲學的問題不宜過多討論,畢竟······擎哥真的不懂,咱們還是說說汽車的事兒吧。

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並不順利,磕磕絆絆走到如今的地步已屬不易。但近兩年,靠著SUV的浪潮把合資品牌們拍了一個瓷實,在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一片陽光燦爛,

大有一份舍我其誰的氣勢。

然而,對於那些紮根國內多年的老資歷合資品牌來說,似乎我們的浪花翻的並沒有多漂亮,畢竟,人家可是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生根發芽了,甚至步伐早已遍佈世界各個角落,恨不得南北極也能插進去一腳,財大氣粗到瞅你一眼都懶得睜眼皮兒。

所以說

真正要發展,既得能引進來,也得能送出去!

據統計協會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共計出口70.8萬輛,同比下降2.74%。其中乘用車出口47.7萬輛,同比增長11.5%。看似資料還不錯,但是要知道,今年前9個月,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共計銷售了735萬輛,出口這點份額只能算是“鬧著玩”。

而在這為數不多的出口中,伊朗仍然是我國汽車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國,其次是印度和越南。其中印度和美國增長較快,美國市場的增長其實是得益於上汽集團的貢獻,比如昂科威,真要算起來其實並不算是我們中國品牌產品。

擎哥查了一下資料,整車出口的1-10名企業分別是:上汽、奇瑞、北汽、華晨、江淮、力帆、東風、長安、重汽、吉利。但僅有上汽、奇瑞和長安保持著同比正增長,

其他均為負增長。值得一提的是長安增長率達到了50%。

這樣看下來,雖然我們看似國內汽車市場一片彩旗飄飄,其實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尤其是在今年,整體車市呈現微增長的趨勢,如何走出去,才是接下來自主品牌所面臨的又一難題。

前幾天擎哥去了趟澳門,當然了,不是為了某些刺激性☆禁☆遊☆禁☆戲,而是一年一度的澳門車展又來了,除了觀摩豪車之外,擎哥最為關心的,當然還是我們中國自主品牌。

東風、一汽、長安、廣汽、江淮等品牌也都悉數登場,展出了不乏我們所稱道的明星車型,比如傳祺GS7,風神AX4、長安CS系列、一汽森雅R7、奔騰X40等等。這一點也讓擎哥感到十分興奮,起碼這幾個汽車集團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找到了那個能讓他們撬動“地球”的那個點,也讓我們看到了其走出去的信心與行動。

其實我們並不缺好的產品,我們缺少的只是一個機遇,我們自主品牌的鐵已經打的足夠硬了,怎麼去發揮自己,展現自己,突破自己才是接下來需要走的路。作為一個港澳地區最大的汽車展覽,澳門車展在一定意義上扮演著這一“機遇”的身份,衷心希望我們更多的中國自主品牌能去參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汽車強國必須是出口強國,出口做不好將拖建設汽車強國的後腿。”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說,中國汽車企業需要在產品知名度、競爭力、智力資源的匹配以及在杜絕散亂現象、發揮集體優勢等方面重點突破。

東風、一汽、長安、廣汽、江淮等品牌也都悉數登場,展出了不乏我們所稱道的明星車型,比如傳祺GS7,風神AX4、長安CS系列、一汽森雅R7、奔騰X40等等。這一點也讓擎哥感到十分興奮,起碼這幾個汽車集團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找到了那個能讓他們撬動“地球”的那個點,也讓我們看到了其走出去的信心與行動。

其實我們並不缺好的產品,我們缺少的只是一個機遇,我們自主品牌的鐵已經打的足夠硬了,怎麼去發揮自己,展現自己,突破自己才是接下來需要走的路。作為一個港澳地區最大的汽車展覽,澳門車展在一定意義上扮演著這一“機遇”的身份,衷心希望我們更多的中國自主品牌能去參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汽車強國必須是出口強國,出口做不好將拖建設汽車強國的後腿。”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說,中國汽車企業需要在產品知名度、競爭力、智力資源的匹配以及在杜絕散亂現象、發揮集體優勢等方面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