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鏗鏘玫瑰”愛警裝 母女兩代的員警夢

母親劉玲和女兒譚文佳工作組照。圖片由九龍坡公安分局提供

華龍網3月8日11時10分訊“不愛紅妝愛警裝,鏗鏘玫瑰別樣紅”,這就是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民警譚文佳和她母親劉玲兩代人的夢想。母親劉玲以前是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的一名民警,從事過社區、後勤、信訪等工作,現在退休在家。譚文佳,1984年出生,目前是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的一名骨幹民警。在譚文佳的身上,傳承了母親的“衣缽”,

延續了母女兩代人的夢想。今(8)日是三八婦女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對母女員警的故事。

出生員警世家 從小就是一名“小員警”

譚文佳出生在一個員警世家,外公和媽媽都是員警。小時候,她喜歡跟在母親身後,扯著母親的警服,十分得意。

上小學時,譚文佳是班上的孩子王。遇到同學打架,她總是第一個沖到前面去化解同學的矛盾。上中學後,個兒稍微大些,她便把媽媽的警服偷偷地穿在身上,

在穿衣鏡前得意半天。2003年9月,譚文佳考入重慶警官職業學院學習。

主動請纓當片警 媽媽私下授“秘訣”

2006年畢業後,譚文佳考入公安系統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她並沒有因為母親是員警的特殊身份要求留在機關,而是主動申請到當時條件艱苦、治安形勢複雜的勞動村派出所當一名社區民警。

看到女兒當上了一名社區民警,媽媽心裡非常高興,鼓勵女兒好好幹。

劉玲當初也是一名社區民警,在北碚區公安分局朝陽路派出所幹了十多年社區民警,工作認真負責,還摸索出一套社區管理的絕技。

譚文佳到勞動村派出所的第一天,媽媽就告訴她要熟悉社區情況,哪個院子多少人,他們幹什麼工作的,本地居住的和外來的都要心中有數。重要的是,要和社區的大姐大媽們搞好關係,要充分發揮轄區居民的耳目和喉舌作用,依靠群眾管理群眾。

譚文佳將媽媽的話牢記在心,用媽媽教的方法來管理社區果然得心應手。在她管理社區的兩年時間裡,沒有發生一起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轉戰出入境 服務亦無境

譚文佳在視窗為群眾辦證。圖片由九龍坡公安分局提供

2008年8月,譚文佳因工作出色被調入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任視窗民警。

到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工作後,譚文佳仍兢兢業業,工作時,只要群眾的事情沒辦完,她都要為群眾辦好後才下班。

出入境管理支隊副支隊長張舒說,譚文佳太像她媽媽了,工作認真負責、對群眾細心熱心貼心,在轄區群眾中口碑很好。

從2007年6月至2011年8月,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的劉媽媽連續5年到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為她的兒子辦理港澳通行證。劉媽媽50多歲,視力不好。每次劉媽媽來辦證,譚文佳總會扶她坐下,幫她拿表格,用手指著需要填寫的內容,説明她完成證件申請。漸漸的,譚文佳和劉媽媽熟了起來。劉媽媽告訴譚文佳,她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兒子在香港做生意,所以,每過3個月她就為兒子辦一次證。

一直以來,譚文佳和同事們會像對劉媽媽一樣,為老人、小孩及有困難的群眾開闢綠色通道。除此之外,她和同事們還牽掛著山區的貧困兒童。從去年開始,他們買了四十多雙運動鞋給黔江某小學的孩子送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手握滑鼠鍵盤 把好出國出境最後一道關

譚文佳與母親合影。圖片由九龍坡公安分局提供

2015年1月,譚文佳因為工作出色被調入後臺從事出入境證件審批工作。據副支隊長張舒介紹,這個崗位是出入境的關鍵崗位,是把好出國出境的最後一道關口,工作量極大。

審批證件時,需要打開電腦一個資料一個資料的比對,要對證件的姓名、出生地、照片等資訊進行核實。這項工作絕對不能出錯,一旦出錯,會給當事人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引起涉外糾紛。據統計,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每年受理10余萬份出入境證件,平均每天大約受理300餘份證件,高峰期甚至一天受理800餘份。整個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審批崗位只有2名民警。也就是說,他們大約每人每天要審批150餘份,多的時候達到200餘份證件。

譚文佳告訴記者,媽媽當過片警,還在後勤部門當過會計,受媽媽的影響太大了,那就是幹什麼事都要熱心細心,一絲不苟。說起員警這個職業,她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特別是孩子。現在,譚文佳的兒子剛滿2歲。逢年過節,都要參加執勤,離開時間久了,孩子就哭著找媽媽。說到這兒,譚文佳俏皮地說,“其實也沒什麼,小孩子慢慢就習慣了。生在員警家庭,我還不是這樣長大的。”

劉媽媽50多歲,視力不好。每次劉媽媽來辦證,譚文佳總會扶她坐下,幫她拿表格,用手指著需要填寫的內容,説明她完成證件申請。漸漸的,譚文佳和劉媽媽熟了起來。劉媽媽告訴譚文佳,她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兒子在香港做生意,所以,每過3個月她就為兒子辦一次證。

一直以來,譚文佳和同事們會像對劉媽媽一樣,為老人、小孩及有困難的群眾開闢綠色通道。除此之外,她和同事們還牽掛著山區的貧困兒童。從去年開始,他們買了四十多雙運動鞋給黔江某小學的孩子送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手握滑鼠鍵盤 把好出國出境最後一道關

譚文佳與母親合影。圖片由九龍坡公安分局提供

2015年1月,譚文佳因為工作出色被調入後臺從事出入境證件審批工作。據副支隊長張舒介紹,這個崗位是出入境的關鍵崗位,是把好出國出境的最後一道關口,工作量極大。

審批證件時,需要打開電腦一個資料一個資料的比對,要對證件的姓名、出生地、照片等資訊進行核實。這項工作絕對不能出錯,一旦出錯,會給當事人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引起涉外糾紛。據統計,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每年受理10余萬份出入境證件,平均每天大約受理300餘份證件,高峰期甚至一天受理800餘份。整個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審批崗位只有2名民警。也就是說,他們大約每人每天要審批150餘份,多的時候達到200餘份證件。

譚文佳告訴記者,媽媽當過片警,還在後勤部門當過會計,受媽媽的影響太大了,那就是幹什麼事都要熱心細心,一絲不苟。說起員警這個職業,她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特別是孩子。現在,譚文佳的兒子剛滿2歲。逢年過節,都要參加執勤,離開時間久了,孩子就哭著找媽媽。說到這兒,譚文佳俏皮地說,“其實也沒什麼,小孩子慢慢就習慣了。生在員警家庭,我還不是這樣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