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能配鏡,沒有近視手術,古代人近視了怎麼辦?

小時候看古裝劇,

演到主角“進京趕考”、

“秉燭夜讀”的片段,

總是好奇,

沒有護眼燈, 只有蠟燭,

他們是怎麼長年累月的“敏而好學”

又不近視呢?

沒有眼鏡,

沒有近視手術,

近視了怎麼辦呢?

問題

在古代,怎麼“治療”近視?

1.製作綠色的燈油

比較愛折騰的讀書人就直接從燈油上入手,宋代的《養病漫筆》中寫道:“枸杞子榨油,

點燈觀書,能益目力。”這個“綠色油燈”大概就是現在市場上那些護眼燈的鼻祖了吧。

2.洗洗更健康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多種有明目功效的藥材,比如蕪菁花“主治虛勞眼暗,久服長生,可夜讀書”,槐實“令人可夜讀書,延年益氣力”,蒼術“治目盲,燥脾去濕宜用”等等。

3.戴眼鏡

其實是有眼鏡的,只是不能“配鏡”。眼鏡出現之前,中國的勞動人民已經發明了讀書必備神奇:放大鏡。國內已知最早的鏡片是東漢王室劉荊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5倍。

後來眼鏡被西方傳教士帶入中國,在清朝的時候才真正流行開來。

不過當時的眼鏡是進貢物品,只有皇族成員有資格享用。大臣如果有幸受賞了一副眼鏡,還會感激涕零地帶回家裱起來,把這當成無上榮耀。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有一集演到:

皇帝送給他一副眼鏡,

這在當時是“西洋玩意兒”,

只有洋人進貢才能有。

現在看來,簡直是胡扯,

沒有驗光測視力,

就隨便找一副不合適的眼鏡戴上,

難怪紀曉嵐最後成了高度近視。

小編截圖不易,想探究真假可搜索該劇第二部31集24分鐘左右

現在,怎麼“治療”近視?

當然是飛秒近視眼手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