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動還是不動?肺癌患者術後運動指南,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 十八世紀法國醫生蒂縈曾說:“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藥物,但沒有一種藥物可以代替運動的作用。”

科學研究發現運動有抗癌防癌之效,鼓勵腫瘤患者進行一定的運動鍛煉。

但是,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運動雖好,卻還是有很多擔憂,今天我們就來解答患者們關於運動方面的一些疑惑。

動還是不動,這是個問題

動與不動是困擾癌症患者的一個問題。很多患者擔心運動會消耗體能,進而降低免疫功能,也有的人擔心戶外活動容易增加感冒的發生,

還有的人擔心運動會促進癌症轉移等等。

誤區1:運動消耗體能,降低免疫功能

解誤:只要控制好運動強度和時間,運動不但不會消耗體能,而且有利於體能的恢復,同時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誤區2:練功講究時間,每天必須練夠幾小時

解誤:練功過久也會消耗體能。運動的強度以休息後疲勞可緩解為度,過猶不及。練功也好還是其他運動也好,

都應該根據身體的情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與時間,靈活調整。

誤區3:術後虛弱,只能靜養不能運動

解誤:術後適當運動可以降低血栓的發生風險(術後久臥不動,容易發生血栓);可以促進胃腸功能,改善食欲;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可將手術造成的損傷降到最小;有利於排痰;適量運動可改善睡眠,恢復體力。等等。

誤區4:放化療期間身體虛弱,不能運動

解誤:放化療會造成一系列的副作用,

包括噁心、嘔吐、便秘、乏力、失眠,骨髓抑制導致白細胞減少,易合併感染等等。但即使在放化療期間,適當的運動仍具有重要的意義。運動可以改善胃腸蠕動緩慢,緩解消化道症狀;在天氣許可的情況下,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不僅不會增加感染的風險,還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能力。國外有一些研究還表明運動可提高化療的完成率。此外,運動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調節情緒,緩解軀體不適。

一般認為適度運動可提高自然免疫力,增強的自然免疫力延緩了腫瘤的生長, 但是長時間大強度運動後,對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腫瘤靶細胞具有細胞毒作用的免疫細胞,其數目和功能均會被抑制。因此,耗竭性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腫瘤的風險。

康復過程中運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根據腫瘤患者的病情和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儘量以緩和的運動為主。

2. 在運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到對於患有不同腫瘤的病人,應充分考慮到疾病與治療所造成的後果,而區別對待。例如: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後要加強胸部的運動鍛煉來改善呼吸功能,乳腺癌根治術後要加強上肢的活動等。

3. 腫瘤患者的運動,要注意全身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其康復醫療的最大作用。一般可以全身運動為主,對於局部截肢或伴有腦血管病的患者,還應配合相應的局部運動和功能鍛煉。

4. 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量。在運動鍛煉開始時,運動量要小,隨著病人機體功能的改善,運動量可逐漸加大。達到應有的強度後,就可以維持在此水準上堅持鍛煉。應防止突然加大和無限加大運動量,以免發生副作用。特別是腫瘤病人長期臥床者,要想恢復原來的體力活動,一般需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

5. 持之以恆,長期堅持。運動對腫瘤的康復具有定效果,但亦並非一日之功,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6. 骨轉移患者運動要注意骨折風險,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運動。

怎樣預防運動過量?

1. 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時間。瞭解我們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控制好時間、強度、次數、運動量,要做到心裡有數。

2. 注意運動時的主觀感受

若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就說明運動負荷過大,應降低強度。現在的智慧手環都很先進,可以隨時記錄並監控心率、呼吸、運動時間等資料,方便又省心。

3. 關注運動後的恢復情況

有氧的運動能讓你呼吸更多的氧氣,即使身體稍有累感,但整體還是放鬆舒暢的。如果發現第二天還不能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就說明運動過量了。

4. 擬定目標制定計劃

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比如說針對的部位、運動的手段等,一定要走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不盲從,不跟風。

3. 腫瘤患者的運動,要注意全身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其康復醫療的最大作用。一般可以全身運動為主,對於局部截肢或伴有腦血管病的患者,還應配合相應的局部運動和功能鍛煉。

4. 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量。在運動鍛煉開始時,運動量要小,隨著病人機體功能的改善,運動量可逐漸加大。達到應有的強度後,就可以維持在此水準上堅持鍛煉。應防止突然加大和無限加大運動量,以免發生副作用。特別是腫瘤病人長期臥床者,要想恢復原來的體力活動,一般需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

5. 持之以恆,長期堅持。運動對腫瘤的康復具有定效果,但亦並非一日之功,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6. 骨轉移患者運動要注意骨折風險,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運動。

怎樣預防運動過量?

1. 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時間。瞭解我們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控制好時間、強度、次數、運動量,要做到心裡有數。

2. 注意運動時的主觀感受

若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就說明運動負荷過大,應降低強度。現在的智慧手環都很先進,可以隨時記錄並監控心率、呼吸、運動時間等資料,方便又省心。

3. 關注運動後的恢復情況

有氧的運動能讓你呼吸更多的氧氣,即使身體稍有累感,但整體還是放鬆舒暢的。如果發現第二天還不能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就說明運動過量了。

4. 擬定目標制定計劃

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比如說針對的部位、運動的手段等,一定要走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不盲從,不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