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攜程親子幼稚園被曝虐☆禁☆童:幸好,我沒有把三歲前的孩子交給別人

作者:若桃(爸媽內參主筆)

01

好不容易哄睡孩子,寫作群的代姐姐扔出一個連接:曝攜程親子園教師給兒童喂芥末 CEO孫潔稱將追責到底

一點開,裡面的內容看得我心驚肉跳。

親子園的老師,強制喂孩童吃芥末、安眠藥,甚至消毒水。孩子在他們眼裡不再是孩子,而是一個物品,可以任意踐踏的物品。

爆料出來的監控視頻,可以清晰地目睹老師的暴行:

一位老師將一位小女孩連書包帶人扯下來,放到地上,接著將小女孩的書包粗暴地脫下來,

扔到了幾米外。

然後抓住女孩的辮子,猛地一推,女孩踉踉蹌蹌地往後退,重心不穩摔倒在地,腦袋似乎還還磕到了桌角上。

畫面一轉,這位元老師手持一管芥末,逮住靠前的幾個小孩子,往他們的嘴裡塞芥末,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孩子內心的恐懼。

老師輕車熟路的手法和習以為常的態度,讓我不得不膽戰心驚!

視頻一經流出,網友全炸了!

到底要多喪心病狂,才能做得出如此令人髮指的行為?!

據瞭解,攜程集團是為了解決員工子女,1歲半到三歲間無法入託,又無專人看護問題,而成立親子園,是委託協力廠商管理。

換句話說,這裡的孩子總特徵是: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自我行為能力欠妥。

年齡尚小,容易被轉移注意力,這才是園區老師可以為所欲為的關鍵!

有一句育兒禪言,看起來很誇張,仔細品味卻很現實:無論你到哪裡謀生,無論你生活多艱辛,

請一定要帶上你的孩子。孩子不在你身邊,就在更多的危險之中。

gif@新民晚報

02

自從有了孩子,關於怎麼養育孩子就變得謹小慎微,生怕自己一時疏忽,造就孩子內心陰影。

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說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得照顧孩子身心健康和身體健康。

每一段重要的關係,都需要細心經營,耐心陪伴。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其實對於我而言,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三歲前,就好好的,耐心的,陪他成長。

陪孩子成長這事,真的是越早越好!

作家王朔上央視的《心理訪談》,毫不避諱談論他和母親的惡劣關係,

他描述童年經歷:

母親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在醫院爭當先進,根本沒有考慮過他內心的感受,

母親從小到大沒有關心過自己,不在乎他遇到了什麼事,少年時做闌尾手術,都沒有時間陪同。

王朔母親在節目裡說:“我問小兒子,能原諒媽媽嗎?他說不能原諒,我聽了很難過,只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夠原諒我。”

兒子長大了,他的傷痛卻沒有痊癒,母親職責的空缺並沒有隨著時間而得到王朔的原諒。

就如王朔自己說:很長時間,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媽媽生的,以為是國家生的,有個工廠,專門生小孩。

任何身體和心理的疾病,如果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往往都是最難治癒和最嚴重的。

精神疾病學專家卡斯比,曾對1000名3歲兒童進行追蹤調查23年,得到測試結果:從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

卡斯比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就會像海棉一樣吸收。

03

前幾天,有一位職場媽媽向我倒苦水。

她說,她的女兒今年六年級,就開始愛美了。衣服褲子、生活用品等,都要高要求。但是一提到學習,就不耐煩,耍小性子。

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只要女兒覺得不順心,就吵著要回鄉下,找爺爺奶奶。

前幾天因為月考的事,她和女兒大吵一架,女兒居然半夜離家出走。十二歲的小女孩,膽子居然這麼大。嚇得她腿都發軟,真怕她出什麼事,這些都是爺爺奶奶慣的。

孩子一出生,為了圖輕鬆,就把孩子扔給了爺爺奶奶,直到快上學的年紀才接回來。

她太過自信孩子與她之間的血緣關係,以為孩子不管多大,只要她是母親,勾勾手指,給點母愛,孩子就會主動投懷送抱。

這種忽略原初照顧者重要性的媽媽,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必然要走一段漫長而艱難的路。

心理學家斯坦萊和佈雷塞頓說過:每個人都需要與一個原初照顧者建立一種溫馨的、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要持續數年時間,而不是幾個月或幾周的時間。

當媽的女人,很難兼顧事業和工作,但凡需要母親做出讓步的那幾年,一定要捨得犧牲。

佛經雲: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艾瑞克·佛羅姆說:在性☆禁☆愛中,兩個分開的人結合為一體。在母愛中,曾經是一體的兩個人分開了。母親不僅需要容忍,她還必須做到支持孩子同她分離。母親以愛和具體的幫助,使孩子順利和自己分離。

04

董卿在一篇文章裡說: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個這樣的人。我不應該為了孩子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我的奮鬥也是孩子的榜樣。

我知道有媽媽被這一句話帶偏了。

董卿之所以這麼說,是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做自我剖析,而一般情況是被狹義的理解了。

萬事回頭都還來得及,唯有成長不可逆。

就如王朔說:我小時候,你不管我,現在管,想要個兒子,兒子就會回來嗎?

孩子一旦長大成人,丟失的過往,就是回不去的曾經。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父母在該教育和照顧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

三歲前的孩子,父母不保護他,誰又能用盡全力去保護呢?

作者簡介:若桃,富書專欄作者,89年出生的一個二胎媽媽,目前最美的收穫就是一兒一女。自由撰稿人,做一個不斷進步的剛剛好的媽媽。愛好閱讀,育兒較真。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有個工廠,專門生小孩。

任何身體和心理的疾病,如果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往往都是最難治癒和最嚴重的。

精神疾病學專家卡斯比,曾對1000名3歲兒童進行追蹤調查23年,得到測試結果:從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

卡斯比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就會像海棉一樣吸收。

03

前幾天,有一位職場媽媽向我倒苦水。

她說,她的女兒今年六年級,就開始愛美了。衣服褲子、生活用品等,都要高要求。但是一提到學習,就不耐煩,耍小性子。

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只要女兒覺得不順心,就吵著要回鄉下,找爺爺奶奶。

前幾天因為月考的事,她和女兒大吵一架,女兒居然半夜離家出走。十二歲的小女孩,膽子居然這麼大。嚇得她腿都發軟,真怕她出什麼事,這些都是爺爺奶奶慣的。

孩子一出生,為了圖輕鬆,就把孩子扔給了爺爺奶奶,直到快上學的年紀才接回來。

她太過自信孩子與她之間的血緣關係,以為孩子不管多大,只要她是母親,勾勾手指,給點母愛,孩子就會主動投懷送抱。

這種忽略原初照顧者重要性的媽媽,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必然要走一段漫長而艱難的路。

心理學家斯坦萊和佈雷塞頓說過:每個人都需要與一個原初照顧者建立一種溫馨的、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要持續數年時間,而不是幾個月或幾周的時間。

當媽的女人,很難兼顧事業和工作,但凡需要母親做出讓步的那幾年,一定要捨得犧牲。

佛經雲: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艾瑞克·佛羅姆說:在性☆禁☆愛中,兩個分開的人結合為一體。在母愛中,曾經是一體的兩個人分開了。母親不僅需要容忍,她還必須做到支持孩子同她分離。母親以愛和具體的幫助,使孩子順利和自己分離。

04

董卿在一篇文章裡說: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個這樣的人。我不應該為了孩子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我的奮鬥也是孩子的榜樣。

我知道有媽媽被這一句話帶偏了。

董卿之所以這麼說,是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做自我剖析,而一般情況是被狹義的理解了。

萬事回頭都還來得及,唯有成長不可逆。

就如王朔說:我小時候,你不管我,現在管,想要個兒子,兒子就會回來嗎?

孩子一旦長大成人,丟失的過往,就是回不去的曾經。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父母在該教育和照顧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

三歲前的孩子,父母不保護他,誰又能用盡全力去保護呢?

作者簡介:若桃,富書專欄作者,89年出生的一個二胎媽媽,目前最美的收穫就是一兒一女。自由撰稿人,做一個不斷進步的剛剛好的媽媽。愛好閱讀,育兒較真。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