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都勾畫新經濟發展藍圖!到2020年新經濟產值達5000億以上

11月9日,成都市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

勾勒出新經濟發展藍圖。

成都新經濟發展戰略目標

到2022年:

● 新經濟產值達5000億元以上,新經濟總量指數排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基本形成。

● 力爭全市新經濟企業達到10萬家以上,其中獨角獸企業7家以上。

● 獨角獸企業7家以上,潛在獨角獸企業60家以上,科技創業者規模突破28萬人。

成為新經濟的話語引領者、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態創新區,建成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市。

產業體系

成都將堅持以新技術為驅動、以新組織為主體、以新產業為支撐、以新業態為引擎、以新模式為突破,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用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構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經濟產業體系。

為建成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市,

成都將走一條明確的路徑,即:

以新技術為驅動

以新組織為主體

以新產業為支撐

以新業態為引擎

以新模式為突破

其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表現形式,新技術、新組織是驅動力量,共同構成集成、協調、系統的新經濟發展路徑。

數位經濟

著力發展數位經濟。要加快發展資源型數位產業、技術型數位產業、服務型數位產業。

發展數位經濟不僅要實施大資料應用示範工程,

還要建設全市大資料共用開放平臺。同時,加快發展技術型數位產業,率先開展5G網路試點,推進資訊終端、下一代互聯網IPv6晶片和系統設備等關鍵產品的研製和產業化。

成都天府軟體園

此外,成都還要加快發展服務型數位產業,

重點發展電子商務、數位金融、智慧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全球軟體製造基地和世界軟體名城。

智慧經濟

著力發展智慧經濟。要加快推進智慧製造、要大力推動智慧服務、大力研發智慧產品。

成都將大力推動智慧製造,積極引導企業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同時,推動智慧服務,促進人工智慧與物流、金融、商務、醫療、旅遊等重點行業和領域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智慧金融、互聯網醫療和智慧辦公。

成都天府軟體園

成都還要大力研發智慧產品,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發展腦科學、生物識別、虛擬實境、工業互聯網等產業。

綠色經濟

要著力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綠色資源的轉化利用,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積極推動綠色生活。

都將推動綠色資源的轉化利用,積極構建城市能源互聯網,建設清潔能源受端城市和市場化示範基地。持續推動全域增綠,推動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產業,不斷把綠色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綜合競爭力。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同時,著力發展生物材料、石墨及碳素材料等新材料,打造國家級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分散式新能源、光伏能源等產業。聚焦節能環保領域,圍繞治霾、治汙、治土等領域,發展技術研發和裝備製造產業。 在綠色生活上,成都將大力培育綠色消費文化,建設綠色消費體系,在城市建設中加大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產品開發利用,積極發展綠色交通、綠色休閒、綠色餐飲等綠色業態,建設宜居生活城市。

創意經濟

要著力發展創意經濟。通過大力促進知識創造、推動創意設計、發展創意體驗,建設西部文創中心。

成都將著重培育具有“蜀”味的原創IP經濟,重點推進手遊電競、歷史文學、音樂製作、影視動漫及網路視聽等領域產業發展。同時,大力推動創意設計,辦好國際非遺節、創意設計周、音樂產業博覽會等精品活動,建設中國數字創意之都和國際音樂名城。

騰訊眾創空間

此外,成都還要發展創意體驗,把文化創意、深度體驗和生活美學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依託天府農業本底,促進田園文創、農耕體驗等創意農業發展。

流量經濟

要著力發展流量經濟。要提升流量承載力、要提升流量控制力、要提升流量運作力。

成都將以內陸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結合創交會、西博會等重大展會活動,充分利用中法、中德、中意、新川等國別產業合作平臺,加快跨境電子商務、離岸金融結算、創新創業等國際經貿合作。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

在提升流量控制力上,加快推進“總部成都”建設,高度重視輕資產和高能級專案招引,全力爭取“六類”500強企業來成都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和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同時,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高水準建設國際空港樞紐、國際鐵路樞紐、國家級高速公路樞紐,打造全國重要的資訊通信節點、資料中心和國際資訊港。

共用經濟

要著力發展共用經濟。大力發展生產性、生活性和公共性服務共用經濟。

未來,成都要通過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多種方式,推動辦公空間、生產線、研發中心等創新資源分享,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和生產服務供給能力。

菁蓉國際廣場

同時,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共用經濟,精准把握分眾化需求,垂直細分衣食住行生活服務領域,開發面向商貿流通、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新型共用應用軟體和平臺,努力建設共用經濟發展的策源地和領先城市。

不僅如此,成都還要進一步打破資訊壁壘、制度障礙,重點推動政府閒置資源和能源、交通等領域公共設施資源分享。

七大應用場景

成都提出要大力構建與新經濟發展高度契合的多元應用場景,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新業態衍生發展和新模式融合創新。

構建“七大應用場景”,培厚新經濟發展市場沃土:

要大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要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創業。

要大力推進人力資本協同。

要大力推進消費提檔升級。

要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要大力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

人才培育

推進“蜀才歸蓉”,除瞄準國家“千人計畫”“萬人計畫”專家,引進有影響力帶動力的人才和團隊外,還將培育一批“獵頭”公司,建立對企業和創新團隊引進使用新經濟人才的獎勵制度。

成都將加強新經濟人才培育,鼓勵新經濟平臺企業與在蓉高校聯合辦學和深度合作。建立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新經濟人才庫,推行人才綠卡制度。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到新經濟領域知名企業嵌入式學習。

成都服務

成都將大力推進消費提檔升級,緊盯消費新需求、新熱點、新模式,打造互聯網時代的“成都服務”和“成都消費”品牌。

具體來看,成都鼓勵發展個性消費、定制服務、定制消費,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消費需求。 同時,培育和引進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推動“成都消費”向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打造國際時尚之都。

編輯:嚴沁珂

微信:cdhtwx

高新那麼好,我想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

積極推動綠色生活。

都將推動綠色資源的轉化利用,積極構建城市能源互聯網,建設清潔能源受端城市和市場化示範基地。持續推動全域增綠,推動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產業,不斷把綠色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綜合競爭力。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同時,著力發展生物材料、石墨及碳素材料等新材料,打造國家級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分散式新能源、光伏能源等產業。聚焦節能環保領域,圍繞治霾、治汙、治土等領域,發展技術研發和裝備製造產業。 在綠色生活上,成都將大力培育綠色消費文化,建設綠色消費體系,在城市建設中加大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產品開發利用,積極發展綠色交通、綠色休閒、綠色餐飲等綠色業態,建設宜居生活城市。

創意經濟

要著力發展創意經濟。通過大力促進知識創造、推動創意設計、發展創意體驗,建設西部文創中心。

成都將著重培育具有“蜀”味的原創IP經濟,重點推進手遊電競、歷史文學、音樂製作、影視動漫及網路視聽等領域產業發展。同時,大力推動創意設計,辦好國際非遺節、創意設計周、音樂產業博覽會等精品活動,建設中國數字創意之都和國際音樂名城。

騰訊眾創空間

此外,成都還要發展創意體驗,把文化創意、深度體驗和生活美學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依託天府農業本底,促進田園文創、農耕體驗等創意農業發展。

流量經濟

要著力發展流量經濟。要提升流量承載力、要提升流量控制力、要提升流量運作力。

成都將以內陸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結合創交會、西博會等重大展會活動,充分利用中法、中德、中意、新川等國別產業合作平臺,加快跨境電子商務、離岸金融結算、創新創業等國際經貿合作。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

在提升流量控制力上,加快推進“總部成都”建設,高度重視輕資產和高能級專案招引,全力爭取“六類”500強企業來成都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和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同時,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高水準建設國際空港樞紐、國際鐵路樞紐、國家級高速公路樞紐,打造全國重要的資訊通信節點、資料中心和國際資訊港。

共用經濟

要著力發展共用經濟。大力發展生產性、生活性和公共性服務共用經濟。

未來,成都要通過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多種方式,推動辦公空間、生產線、研發中心等創新資源分享,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和生產服務供給能力。

菁蓉國際廣場

同時,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共用經濟,精准把握分眾化需求,垂直細分衣食住行生活服務領域,開發面向商貿流通、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新型共用應用軟體和平臺,努力建設共用經濟發展的策源地和領先城市。

不僅如此,成都還要進一步打破資訊壁壘、制度障礙,重點推動政府閒置資源和能源、交通等領域公共設施資源分享。

七大應用場景

成都提出要大力構建與新經濟發展高度契合的多元應用場景,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新業態衍生發展和新模式融合創新。

構建“七大應用場景”,培厚新經濟發展市場沃土:

要大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要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創業。

要大力推進人力資本協同。

要大力推進消費提檔升級。

要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要大力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

人才培育

推進“蜀才歸蓉”,除瞄準國家“千人計畫”“萬人計畫”專家,引進有影響力帶動力的人才和團隊外,還將培育一批“獵頭”公司,建立對企業和創新團隊引進使用新經濟人才的獎勵制度。

成都將加強新經濟人才培育,鼓勵新經濟平臺企業與在蓉高校聯合辦學和深度合作。建立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新經濟人才庫,推行人才綠卡制度。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到新經濟領域知名企業嵌入式學習。

成都服務

成都將大力推進消費提檔升級,緊盯消費新需求、新熱點、新模式,打造互聯網時代的“成都服務”和“成都消費”品牌。

具體來看,成都鼓勵發展個性消費、定制服務、定制消費,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消費需求。 同時,培育和引進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推動“成都消費”向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打造國際時尚之都。

編輯:嚴沁珂

微信:cdhtwx

高新那麼好,我想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