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羡慕嗎?芬蘭每個農民平均擁有1500畝森林!

紐西蘭農民堪稱世界上最幸福的農民,這期“憤怒小鳥”的故鄉——芬蘭也差不離。

芬蘭森林

還記得記憶中的諾基亞手機嗎?它就是來自北歐的芬蘭,如今卻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隨著蘋果的崛起,諾基亞的落幕,市面上流傳一種說法:iPhone摧毀了芬蘭諾基亞,iPad摧毀了芬蘭的造紙業。

沒錯,在芬蘭,木材加工業是支柱產業之一,全國約75%的面積為森林覆蓋,是名副其實的“森林王國”。

也因為此,芬蘭人均森林面積67.5畝,絕大多數農民平均每人擁有1500畝左右的森林,

出售林木是農民收入的一大來源。

有資料顯示,芬蘭一個農民的收入每小時是6-7歐元,在城市工廠工作的收入在 9-10歐元,目前從事農業的人口大約有6.4萬人,且與中國一樣,存在年輕人棄農現象。

因為,芬蘭的農業環境比紐西蘭嚴酷的多。

芬蘭馴鹿牧民

芬蘭全國土地面積33萬平方公里,3300萬畝可用耕地,33000萬畝的林地,其中四分之一在北極圈內,每年溫差可達80攝氏度以上。

可以想像,黑龍江漠河的緯度是53°33′N,北極圈的緯度是66°34'N,赫爾辛基的緯度60°10′N,也就是說比我國最冷的地方還要冷得多,到了冬天,沒有東西可以生長。

芬蘭農機產業發達

儘管有著這樣艱難的氣候條件,芬蘭還是一個以高科技、環保和大力發展新能源而聞名的國家,一直堅持將食物自給當做一項國策。

現在芬蘭的糧食、肉類、乳製品基本自給,魚類資源豐富,水果和蔬菜特別是到了冬天的時候,需要進口一部分。

芬蘭農業生產經營以家庭農場為主,長期處於高投入低產出的狀態。

為了維持農業發展,

芬蘭對農業實施高額補貼,如2012年的農業補貼支持總額為18.68億歐元。據芬蘭農業部統計,芬蘭農場收入中,政府補貼支持約占27%。

此外,政府鼓勵家庭農場從事多種經營活動,在芬蘭的鄉村隨處可見林業、木材加工、農業機械出租、運輸、建築施工、食品加工、手工業及家庭小作坊、鄉村旅遊和休閒度假服務等第三產業。

芬蘭農村

近幾年,芬蘭騎馬愛好者興起,人數超過了10萬,養馬業成為新型畜牧產業,年收入已超過7億歐元;芬蘭狐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年產量達到200萬件,其中最大的買家來自中國,年出口超過5億美元。

面積有中國一個省大,人口只有中國一個縣多,自然資源豐富,海岸線長,教育水準高、科技實力雄厚……芬蘭,不管是旅遊還是農業考察,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不管是旅遊還是農業考察,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