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1月原藥漲價風波再次來襲,看行業大咖如何分析未來走勢!

原藥漲價:

進入11月份,上游原材料及中間體供應依然緊張,原藥企業開工率低,生產壓力大,原藥價格依然走高,據反映,調價毀單現象頻發。隨著供暖期的到來,環保問題有增無減,

原藥企業面臨壓力不斷增大,又要關閉或停產一部分企業,原藥價格短期內不會降低,大家要做好應對之策。

除草劑:

除草劑整體比較緊張,從醯胺類除草劑到滅生性除草劑再到玉米田、大豆田除草劑價位不斷上調,且很多品種貨源緊張,不好拿貨。特別是麥田除草劑即將進入銷售旺季,價格上漲厲害,相比前期漲幅很大。乙草胺、異丙甲草胺、丙草胺這些產品很難拿到貨;滅生性除草劑草銨膦、草甘膦、敵草快都略顯緊張;大豆田氟磺胺草醚、苯達松市場上比較難拿到貨;玉米田煙嘧磺隆、莠去津價格一直在上調,

不好拿貨;大豆田精喹禾靈產品很緊張。

殺蟲劑:

與去年同期相比,殺蟲劑是所有品類中漲幅最高的,啶蟲脒、吡蟲啉、甲維鹽上漲幅度均超過100%,

即比去年同期價格高出一倍還多!噻蟲嗪、毒死蜱、辛硫磷、甲維鹽、菊酯類農藥與去年同期價格相比上漲幅度超過50%,其中噻蟲嗪一個月內漲幅達40.9%,阿維菌素出口量大,銷售火熱,國內市場出現一貨難求局面!甲維鹽僅一個月時間漲幅達52.9%,貨源緊張,一貨難求!

殺菌劑:

殺菌劑原藥價格受上游中間體價格上漲,大多品種價位上漲厲害,特別是三唑類原藥價格漲幅最大,其中己唑醇比去年同期上漲73.7%,比上個月上漲6.45%;戊唑醇比去年同期上漲86.7%,比上個月上漲27.3%;三環唑比去年同期上漲64.4%,比上個月上漲19.4%;苯醚甲環唑,嘧菌酯,醚菌酯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漲,特別嘧菌酯僅一個月時間就上漲28%,創五年新高,且貨源緊張!

注:原藥價格表來源中農立華原藥事業部,截止日期11月6日,供參考!

近段時間的原藥漲價風波給生產能力強的原藥企業帶來了機遇,出現了多年未有的搶貨局面,但這也是考驗品質的時候,誠信在任何時候都是最寶貴的,切莫為了利益損失自身的形象;其次,

製劑企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各種成本的上漲,公司的利潤肯定變得更低,對企業是考驗是挑戰,也是堅守誠信塑造品牌的好時機;而給下游經銷商帶來的影響因人而異:

多數企業對自己的大客戶還是比較照顧,在進貨量大的情況下價位可能會維持不變,銷量小的經銷商部分品種肯定是要漲價的。煙臺順泰植保張欽書經理告訴筆者因公司合作企業穩固產品銷量大,大部分產品廠家並未漲價,但卻比往年備貨時間提早了,10月底公司備貨量達到了70%。經歷了幾個月的漲價風波,大家對漲價現象應該有個正確的心態看待了,這是國家調控的必然結果,也是農資行業洗牌的開始……

對於大家關注的問題,這輪漲價風波到什麼時候會停止?《菜頭農業說》創辦人、行業資深分析師蔡智文談到:“現在很難說會持續到什麼時間,原藥可能是明年1月、製劑可能到明年4月會得到緩解,這次農藥價格上漲問題是供給側帶來的,並不是需求側決定的,所以兩者之間的矛盾會有個調節過程。因各地對新設化工企業,尤其是農藥類企業相當排斥,且農業部抓小放大,十二五的任務沒完成,不可能批出新的原藥廠,所以這波農藥價格漲上去,是再難恢復去年的價位的,估計未來幾年都看不到去年那樣低的價格了。”

對於此行業內也有人士指出,這也是好事情,國家從制度上是鼓勵企業間並購,讓一些規模小及不正規的農藥廠消失,我們國家兩千多家農藥廠也確實太多了。

對此,雜誌社也與行業內人士做了相關的農資話題討論:2017年農資行業可謂跌宕起伏,環保力度加大,原藥價格不斷飆升,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某些產品甚至一貨難求,是暫時現象,還是形勢使然?您對此有什麼看法,您認為企業和經銷商未來該以何種心態面對?

龍燈作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劉學軍:面對跌宕起伏的2017年,我們需透過現象看本質,認清農資行業的政策導向及發展趨勢。市場主動淘汰和環保趨嚴使得眾多農資企業舉步維艱,少數企業卻是殺出重圍,異軍突起。作為一個農資人,我認為農戶對農產品的剛性需求決定了整個行業的前景依然廣闊,行業復蘇指日可待。

我們的產品價值究竟在哪裡,我們的出路也就在哪裡。能説明農戶實現增產增收的產品和服務就是一切的關鍵點。農資企業不能再單純的從自身的利益點出發,我們賣的也不再是單純的某個產品,而應該是一個不斷成熟的品牌所代表的整套產品和技術服務。在全程的增值套餐陪伴中提高用戶的使用感,培養用戶的忠誠度,增強用戶粘性,這才是農資產品的增值點。創新而貼心,獨特而實在,用心的產品和服務搭建農資人與農戶之間友好溝通,互惠互利的平臺。

最後一公里品牌策劃諮詢機構創始人王標:目前因環保原因而產生的原料與製劑價格上漲較大,未來一段日子將成為新常態,無論如何緊張?企業與經銷商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您的管道配備資源最終能消化多少?並不代表著上漲緊張某些企業與經銷商就可以大量囤貨發財。還是要量力而行。

未來是拼的是企業與經銷商的2種能力:1、是經營能力也就是消化能力。2、是經濟能力。你的資金積累與沉澱是不是足以應對當前的變化。失去這2種能力,環境再好、再差也無法做到應對自如。無論企業還是經銷商,都應該圍繞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去做競爭力。特別是企業應該圍繞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原藥工藝開發與供應,不斷提升自己的以原藥為核心的製劑品質與市場開發。經銷商更多選擇具有某些原藥優勢資源的製劑企業合作。一方面品質有保障,另一方面貨源有保障,更有甚至者在10%左右漲幅時,具有原藥優勢製劑企業可以控制價格不調整,確保各環節的競爭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不要指望行情變化而帶來的機會好壞,應該依託於自身的優勢來以不變應萬變,方是生存長久之首。知已、知彼、知環境。

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熊興平:國家環保政策導致的暫時現象,漲價是不會持久下去的,因為農戶終端市場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三農”虛弱的經濟地位,依然未變。經銷商應保持謹慎的審慎態度,不要盲目樂觀,不要跟風炒作,不要忘乎所以,應以幫助農戶發家致富為行銷出發點,為農民增收才是農資企業存在的真正理由。支持國家的環保治理政策,保護環境也是維護生態平衡的方法之一。只有為種植農戶創造價值,才是農資企業存在的價值。

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勇:2017農資形勢風雲變幻 ,大部分產品價格上漲,有些產品有價無市,作為企業和經銷商,應該如何面對?企業,1、企業應該著手正規化,環保、安監、消防等嚴抓形勢,絕不可能是暫時現象,將會常態化,企業不正規,肯定會被淘汰。2、企業應該整合上下游的資源,或者參與上下游的整合,拿不到,上游資源的企業將會舉步維艱。3、企業應該練好內功,農產品的價格有天花板,而農資產品價格的地板進一步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壓縮企業的利潤,對於不能夠練好自己內功的企業,利潤會進一步下降,企業的經營將舉步維艱。

經銷商:1、要找到大廠和有資源的農資企業合作。2018年面對的不是價格的問題,可能連產品,都買不到。2、經銷商要正規化。國家隊,融資的管控只會越來越嚴,靠賣假貨劣貨盈利的經銷商,將無法生存。3、做好服務。經銷商存在的價值,一個是售後服務,一個是物流服務。所以在這兩點上不能夠做好服務的經銷商將會淘汰。

河北威遠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新兆:農藥價格最近三年備受關注,2015-2016年是低價,而進入2017年一路看漲,個人觀點:現在原藥價格上漲基本屬正常的理性回歸(個別產品如吡蟲啉、啶蟲脒、毒死蜱等有報復性過度增長的可能)。之前,農藥是犧牲了環境、企業正常的利潤、管道經營利潤的競爭性低價。現在,高壓的環保政策常態化,明確加強處罰管理的新《農藥管理條例》實施等因素同時作用;當下的農藥價格不會是暫時現象,2018年農藥價格不是問題,有貨才是關鍵。

但同時,企業不應該借勢漲價獲取利潤,而應該做好農藥產品的附加值服務;經銷商則應該積極尋找最適合當地市場的產品,在消化上游漲價壓力的同時對終端價格進行微調。漲價的影響通過生產企業、銷售管道、終端使用者共同消化和減弱,而不應逐級轉嫁最終讓種植者買單。

新安集團農化行銷部陳建紅:2017年農資市場風雲詭譎,多數農藥品種價格飆升、供應緊張,我們認為農藥價格上行在長期來看是必然趨勢,一方面農藥產業本身依託資源,資源的不可再生決定了行業走勢;另一方面以國家供給側改革為原動力,以環保核查為手段的國家層面行政調控必然促進產業快速重組,產能分佈將進一步合理化,價格競爭依然存在但更趨理性。與此同時,我們認為價格飆漲、一貨難求的現狀將整體趨於平緩,一者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和國家“保口糧”策略決定國內農藥需求難以增長;二者國際農藥需求也在平穩狀態,當然由於行業內無法解決高污染、高能耗難題的部分農藥品種排除在外。當前行情下,建議農資經銷商保持平和心態,不可一路追漲,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劑銷售總監丁鵬程:2017年農資行業一直處於供小於求的局面,這個局面的形成是形勢所然,除了受市場供需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國家環保整改結果造成的。目前農藥管理新政的逐步實施,農資行業處於優化調整期,對合法經營,環保達標的規模企業是機遇,企業間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採取抱團取暖,資源互補,共贏創收去提高經營品質;對於經銷商來說也是機遇,除了扎實做好終端服務,更重要的就是按照農藥管理新政要求去優化調整,堅持合法合規前提下提高現款交易的比重。

西安北農華農作物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占偉:2017年註定是農藥發展史上複雜多變的一年,由環保核查引發的原副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供應短缺,使我們成本大幅飆升,資金運行趨緊;跨國巨頭合併重組進入實施階段,繼而史上最嚴農藥管理條例的‘靴子’落地,農化行業將不可逆轉的進入深度裂變!處在中間環節的製劑企業和經銷商壓力倍增,從雜家到專家的轉變將是未來轉型的不二選擇。

鄭州農達生化製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方業忠:1、順應形勢,升級轉型;其實環保加壓也好,政策收緊也罷,都是在為達到宏觀上的供給側調整而採取的措施,自1981年十一屆三六中全會以來,民營企業迎來了30多年的黃金髮展期,但在給社會做了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歷史發展到了今天,企業升級轉型規範化將是必走之路,萬不可再有僥倖心理,否則你懂的!2、服務將成為農資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熱詞,隨著上游國家政策的逐漸收緊,下游消費者(種植戶)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農資這個行銷氾濫的行業將逐漸走向理性化,服務將成為主流,甚至細分化、差異化、精確化的服務將成為社會的主流。

同時給經銷商朋友們兩個建議:1、抓好上游資源,優質生產廠家;2、服務好下游資源,種植戶;畢竟,誰把握了資源誰有話語權,這點是不會錯的。

福建新農大正總經理溫忠群:新規出臺,環保管控力度空前,兩大因素拉開行業大洗牌的序幕。上游供應趨於緊張,價格波動較大,一貨難求局面暫時不會緩解。對製劑企業建議加強內功修煉,快速適應新規,精簡品規,聚焦做特色產品,把產品特色做到極致,同時與上游供應商形成戰略聯盟,共同應對。對經銷商建議以作物品質提升為出發點,重新調整產品結構,並尋找穩定發展的製劑企業合作。

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王福建:衝擊和變革才是真正的機會。在國際市場耕耘多年的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開始拓展國內業務之初,就秉承“讓國內農戶以合理價格使用具有國際品質的產品”的理念。2017年,政策調整,環保升級,行業迎來變革,公司將不忘初心,堅毅踏實,繼續前行,為國家“食品安全戰略”盡微薄之力!

武漢維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擁軍:企業和代理商又要洗牌了!因環保壓力,淘汰小的落後的企業只是剛剛開始,好戲在後頭。因上游企業的壓力傳導到代理商層面,市場將會越來越規範,服務型、規範型的代理商的春天來了!因為農產品將慢慢從高產向優質轉型。

康禾立豐市場部經理李斌: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企業和經銷商在未來必然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要麼快速發展要麼停滯不前甚至出局;企業和經銷商要基業長青,必須做好產品,做好技術服務,做好農戶體驗,聚集更多農戶。

結語:行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供大家參考,同時農化產品漲價,也勢必會增加種植成本,傳統耕作、低效率、低管理水準的種植戶也會被淘汰。所以上到原藥企業、製劑企業,下到農資經銷商、種植戶都會受到影響,行業開始進入了真正的洗牌時期,大趨勢不可阻擋,唯有順應時代進行變革。我們深知從上到下行業總會淘汰一部分企業和人,剩者為王,但只要你足夠分量,便無所畏懼!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在這裡

挖掘行業深度

傳遞行業價值

銷量小的經銷商部分品種肯定是要漲價的。煙臺順泰植保張欽書經理告訴筆者因公司合作企業穩固產品銷量大,大部分產品廠家並未漲價,但卻比往年備貨時間提早了,10月底公司備貨量達到了70%。經歷了幾個月的漲價風波,大家對漲價現象應該有個正確的心態看待了,這是國家調控的必然結果,也是農資行業洗牌的開始……

對於大家關注的問題,這輪漲價風波到什麼時候會停止?《菜頭農業說》創辦人、行業資深分析師蔡智文談到:“現在很難說會持續到什麼時間,原藥可能是明年1月、製劑可能到明年4月會得到緩解,這次農藥價格上漲問題是供給側帶來的,並不是需求側決定的,所以兩者之間的矛盾會有個調節過程。因各地對新設化工企業,尤其是農藥類企業相當排斥,且農業部抓小放大,十二五的任務沒完成,不可能批出新的原藥廠,所以這波農藥價格漲上去,是再難恢復去年的價位的,估計未來幾年都看不到去年那樣低的價格了。”

對於此行業內也有人士指出,這也是好事情,國家從制度上是鼓勵企業間並購,讓一些規模小及不正規的農藥廠消失,我們國家兩千多家農藥廠也確實太多了。

對此,雜誌社也與行業內人士做了相關的農資話題討論:2017年農資行業可謂跌宕起伏,環保力度加大,原藥價格不斷飆升,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某些產品甚至一貨難求,是暫時現象,還是形勢使然?您對此有什麼看法,您認為企業和經銷商未來該以何種心態面對?

龍燈作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劉學軍:面對跌宕起伏的2017年,我們需透過現象看本質,認清農資行業的政策導向及發展趨勢。市場主動淘汰和環保趨嚴使得眾多農資企業舉步維艱,少數企業卻是殺出重圍,異軍突起。作為一個農資人,我認為農戶對農產品的剛性需求決定了整個行業的前景依然廣闊,行業復蘇指日可待。

我們的產品價值究竟在哪裡,我們的出路也就在哪裡。能説明農戶實現增產增收的產品和服務就是一切的關鍵點。農資企業不能再單純的從自身的利益點出發,我們賣的也不再是單純的某個產品,而應該是一個不斷成熟的品牌所代表的整套產品和技術服務。在全程的增值套餐陪伴中提高用戶的使用感,培養用戶的忠誠度,增強用戶粘性,這才是農資產品的增值點。創新而貼心,獨特而實在,用心的產品和服務搭建農資人與農戶之間友好溝通,互惠互利的平臺。

最後一公里品牌策劃諮詢機構創始人王標:目前因環保原因而產生的原料與製劑價格上漲較大,未來一段日子將成為新常態,無論如何緊張?企業與經銷商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您的管道配備資源最終能消化多少?並不代表著上漲緊張某些企業與經銷商就可以大量囤貨發財。還是要量力而行。

未來是拼的是企業與經銷商的2種能力:1、是經營能力也就是消化能力。2、是經濟能力。你的資金積累與沉澱是不是足以應對當前的變化。失去這2種能力,環境再好、再差也無法做到應對自如。無論企業還是經銷商,都應該圍繞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去做競爭力。特別是企業應該圍繞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原藥工藝開發與供應,不斷提升自己的以原藥為核心的製劑品質與市場開發。經銷商更多選擇具有某些原藥優勢資源的製劑企業合作。一方面品質有保障,另一方面貨源有保障,更有甚至者在10%左右漲幅時,具有原藥優勢製劑企業可以控制價格不調整,確保各環節的競爭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不要指望行情變化而帶來的機會好壞,應該依託於自身的優勢來以不變應萬變,方是生存長久之首。知已、知彼、知環境。

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熊興平:國家環保政策導致的暫時現象,漲價是不會持久下去的,因為農戶終端市場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三農”虛弱的經濟地位,依然未變。經銷商應保持謹慎的審慎態度,不要盲目樂觀,不要跟風炒作,不要忘乎所以,應以幫助農戶發家致富為行銷出發點,為農民增收才是農資企業存在的真正理由。支持國家的環保治理政策,保護環境也是維護生態平衡的方法之一。只有為種植農戶創造價值,才是農資企業存在的價值。

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勇:2017農資形勢風雲變幻 ,大部分產品價格上漲,有些產品有價無市,作為企業和經銷商,應該如何面對?企業,1、企業應該著手正規化,環保、安監、消防等嚴抓形勢,絕不可能是暫時現象,將會常態化,企業不正規,肯定會被淘汰。2、企業應該整合上下游的資源,或者參與上下游的整合,拿不到,上游資源的企業將會舉步維艱。3、企業應該練好內功,農產品的價格有天花板,而農資產品價格的地板進一步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壓縮企業的利潤,對於不能夠練好自己內功的企業,利潤會進一步下降,企業的經營將舉步維艱。

經銷商:1、要找到大廠和有資源的農資企業合作。2018年面對的不是價格的問題,可能連產品,都買不到。2、經銷商要正規化。國家隊,融資的管控只會越來越嚴,靠賣假貨劣貨盈利的經銷商,將無法生存。3、做好服務。經銷商存在的價值,一個是售後服務,一個是物流服務。所以在這兩點上不能夠做好服務的經銷商將會淘汰。

河北威遠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新兆:農藥價格最近三年備受關注,2015-2016年是低價,而進入2017年一路看漲,個人觀點:現在原藥價格上漲基本屬正常的理性回歸(個別產品如吡蟲啉、啶蟲脒、毒死蜱等有報復性過度增長的可能)。之前,農藥是犧牲了環境、企業正常的利潤、管道經營利潤的競爭性低價。現在,高壓的環保政策常態化,明確加強處罰管理的新《農藥管理條例》實施等因素同時作用;當下的農藥價格不會是暫時現象,2018年農藥價格不是問題,有貨才是關鍵。

但同時,企業不應該借勢漲價獲取利潤,而應該做好農藥產品的附加值服務;經銷商則應該積極尋找最適合當地市場的產品,在消化上游漲價壓力的同時對終端價格進行微調。漲價的影響通過生產企業、銷售管道、終端使用者共同消化和減弱,而不應逐級轉嫁最終讓種植者買單。

新安集團農化行銷部陳建紅:2017年農資市場風雲詭譎,多數農藥品種價格飆升、供應緊張,我們認為農藥價格上行在長期來看是必然趨勢,一方面農藥產業本身依託資源,資源的不可再生決定了行業走勢;另一方面以國家供給側改革為原動力,以環保核查為手段的國家層面行政調控必然促進產業快速重組,產能分佈將進一步合理化,價格競爭依然存在但更趨理性。與此同時,我們認為價格飆漲、一貨難求的現狀將整體趨於平緩,一者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和國家“保口糧”策略決定國內農藥需求難以增長;二者國際農藥需求也在平穩狀態,當然由於行業內無法解決高污染、高能耗難題的部分農藥品種排除在外。當前行情下,建議農資經銷商保持平和心態,不可一路追漲,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劑銷售總監丁鵬程:2017年農資行業一直處於供小於求的局面,這個局面的形成是形勢所然,除了受市場供需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國家環保整改結果造成的。目前農藥管理新政的逐步實施,農資行業處於優化調整期,對合法經營,環保達標的規模企業是機遇,企業間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採取抱團取暖,資源互補,共贏創收去提高經營品質;對於經銷商來說也是機遇,除了扎實做好終端服務,更重要的就是按照農藥管理新政要求去優化調整,堅持合法合規前提下提高現款交易的比重。

西安北農華農作物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占偉:2017年註定是農藥發展史上複雜多變的一年,由環保核查引發的原副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供應短缺,使我們成本大幅飆升,資金運行趨緊;跨國巨頭合併重組進入實施階段,繼而史上最嚴農藥管理條例的‘靴子’落地,農化行業將不可逆轉的進入深度裂變!處在中間環節的製劑企業和經銷商壓力倍增,從雜家到專家的轉變將是未來轉型的不二選擇。

鄭州農達生化製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方業忠:1、順應形勢,升級轉型;其實環保加壓也好,政策收緊也罷,都是在為達到宏觀上的供給側調整而採取的措施,自1981年十一屆三六中全會以來,民營企業迎來了30多年的黃金髮展期,但在給社會做了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歷史發展到了今天,企業升級轉型規範化將是必走之路,萬不可再有僥倖心理,否則你懂的!2、服務將成為農資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熱詞,隨著上游國家政策的逐漸收緊,下游消費者(種植戶)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農資這個行銷氾濫的行業將逐漸走向理性化,服務將成為主流,甚至細分化、差異化、精確化的服務將成為社會的主流。

同時給經銷商朋友們兩個建議:1、抓好上游資源,優質生產廠家;2、服務好下游資源,種植戶;畢竟,誰把握了資源誰有話語權,這點是不會錯的。

福建新農大正總經理溫忠群:新規出臺,環保管控力度空前,兩大因素拉開行業大洗牌的序幕。上游供應趨於緊張,價格波動較大,一貨難求局面暫時不會緩解。對製劑企業建議加強內功修煉,快速適應新規,精簡品規,聚焦做特色產品,把產品特色做到極致,同時與上游供應商形成戰略聯盟,共同應對。對經銷商建議以作物品質提升為出發點,重新調整產品結構,並尋找穩定發展的製劑企業合作。

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王福建:衝擊和變革才是真正的機會。在國際市場耕耘多年的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開始拓展國內業務之初,就秉承“讓國內農戶以合理價格使用具有國際品質的產品”的理念。2017年,政策調整,環保升級,行業迎來變革,公司將不忘初心,堅毅踏實,繼續前行,為國家“食品安全戰略”盡微薄之力!

武漢維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擁軍:企業和代理商又要洗牌了!因環保壓力,淘汰小的落後的企業只是剛剛開始,好戲在後頭。因上游企業的壓力傳導到代理商層面,市場將會越來越規範,服務型、規範型的代理商的春天來了!因為農產品將慢慢從高產向優質轉型。

康禾立豐市場部經理李斌: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企業和經銷商在未來必然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要麼快速發展要麼停滯不前甚至出局;企業和經銷商要基業長青,必須做好產品,做好技術服務,做好農戶體驗,聚集更多農戶。

結語:行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供大家參考,同時農化產品漲價,也勢必會增加種植成本,傳統耕作、低效率、低管理水準的種植戶也會被淘汰。所以上到原藥企業、製劑企業,下到農資經銷商、種植戶都會受到影響,行業開始進入了真正的洗牌時期,大趨勢不可阻擋,唯有順應時代進行變革。我們深知從上到下行業總會淘汰一部分企業和人,剩者為王,但只要你足夠分量,便無所畏懼!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在這裡

挖掘行業深度

傳遞行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