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因帶頭推倒薩達姆雕像而出名,為其提供大錘一方獲得效應更大

薩達姆·侯賽因執政時期,伊拉克各地聳立著無數的薩達姆的雕像,而位於解放廣場中央的一座薩達姆銅像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標誌性建築。銅像高達7米,而它的水泥座約有20米高。

這座銅像是2002年4月28日為紀念薩達姆·侯賽因誕辰65周年而建立的。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伊拉克戰爭爆發。

歷史已經證明,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

實質上是借反恐之名、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趁機清除以薩達姆·侯賽因為首的反美政權的戰爭。

戰爭爆發後,薩達姆·侯賽因及其家人分散逃亡。

2003年4月9日,美英聯軍的坦克戰車開進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首都被佔領,這也意味著曾是主權國家的伊拉克進入淪陷狀態,接下來美英聯軍要做一件具有標誌意義的事,就是推倒解放廣場上薩達姆·侯賽因的銅像,這次的“倒薩”行動被聯軍看做是終結薩達姆·侯賽因政權的象徵。

歷史已經證明,駐伊美軍是在完備預案指導下,完成了該行動。

局座張召忠在一次訪談中,深度剖析了諸多疑問,及其美軍能夠順利拉倒薩達姆的銅像,

完全是裡應外合的結果!

局座揭秘伊戰關鍵細節:是誰幫美軍順利拉倒巴格達市中心薩達姆銅像

在此次“倒薩”行動中,聯軍的幕後內應是艾哈邁德·沙拉比,沙拉比出生於伊拉克巴格達一個富有的什葉派家庭,曾流亡到美國,並於1992年組建了反對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伊國民大會,受到美方重視和資助。

2003年薩達姆政權倒臺後,沙拉比返回伊拉克,成為伊拉克政治重建進程中的重要人物。

拉倒薩達姆·侯賽因銅像的行動安排在2003年4月9日下午,除了現場進行全程直播的電視臺及媒體人員、美軍、還有圍觀的巴格達市民以及幫助美軍的伊拉克人,而這些幫助美軍的伊拉克人則是沙拉比幕後操作的結果。

薩達姆銅像被推倒的過程,有數家電視臺在旁邊進行全程直播,在場説明美軍的伊拉克人中,出盡風頭的是手掄大錘用力砸毀銅像底座並帶頭推倒薩達姆銅像的那位!

此人名叫雜湊姆•哈桑•賈布裡,當年,薩達姆銅像被推倒的這一幕,被美國描繪成薩達姆政權崩倒的最具象徵性的一刻,而作為伊拉克人的賈布裡揮汗掄錘的鏡頭,被世人理解為美軍的入侵得到了伊拉克人的擁護,賈布裡的行為給入侵的美軍貼上正義的標籤!

當年有報導稱,時任美國總統布希看了這一幕表示“很高興”,有幾家阿拉伯媒體則將這一“倒薩”過程描述為美軍一手導演的“戲”。

在薩達姆銅像被推倒的十多年裡,賈布裡的思想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對於賈布裡當年的行為是否受到幕後指使的質疑,也從沒有間斷過!

對於幫助美軍推倒薩達姆雕像,賈布裡最早的解釋是:“當時聽說美軍已到達市郊,我取過大錘來到廣場。我腦海中浮現要推倒雕像的想法,於是我便隨心而為。那對我來說是報復。”

再到後來賈布裡開始追悔莫及:“薩達姆統治下,雖然有貪腐,但遠不如現在離譜,我們的性命也得到保障,很多基本民生需要如電力和燃油價格也較易負擔。但美軍佔領兩年後,我發現並無進展,隨之而來的是殺戮、搶劫和教派暴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賈布裡對當年的所作所為愈發後悔,情願自己從未推倒薩達姆像。他說:“我恨薩達姆,在這之前,我們只有一個獨裁者,現在我們有數百個。沒有一件事情變得更好。美國人跟(伊拉克)政客聯手摧毀了這國家。事情看來老是變得更差,這兒沒有明天。”

對於賈布裡當年的行為是否受其他因素的驅使,十幾年來一直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洛杉磯時報》2004年曾披露,賈布裡等人推倒薩達姆銅像,實為美軍事先安排好的一場公關秀。對於《洛杉磯時報》的報導賈布裡曾予以否認。

但在2011年,有美國士兵向《紐約客》披露,賈布裡用來推倒薩達姆雕像的大錘是在場的美軍提供給伊拉克人用的。

雖說薩達姆雕像由機械和眾多美軍共同努力最終被推倒,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給在場伊拉克人提供大錘、並由伊拉克人揮動大錘砸向雕像,其象徵意義、轟動效應遠遠大於由佔領軍完成時所產生的效果!

這也是當年的“倒薩”行為被質疑為美軍事先安排好的一場公關秀的根源所在!

賈布裡曾因自己的行為名噪一時,也因自己的行為追悔莫及!

但當年從美軍手中接過大錘的那一幕被永遠定格於歷史的那一刻!

最近幾年來,懷念和追憶薩達姆時代,在伊拉克儼然成為了一種社會思潮,原因是持續動盪的國內局勢造就了這種思潮,而且這種思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相信,在伊拉克與賈布裡懷著同樣複雜心情的一定大有人在!

賈布裡的行為給入侵的美軍貼上正義的標籤!

當年有報導稱,時任美國總統布希看了這一幕表示“很高興”,有幾家阿拉伯媒體則將這一“倒薩”過程描述為美軍一手導演的“戲”。

在薩達姆銅像被推倒的十多年裡,賈布裡的思想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對於賈布裡當年的行為是否受到幕後指使的質疑,也從沒有間斷過!

對於幫助美軍推倒薩達姆雕像,賈布裡最早的解釋是:“當時聽說美軍已到達市郊,我取過大錘來到廣場。我腦海中浮現要推倒雕像的想法,於是我便隨心而為。那對我來說是報復。”

再到後來賈布裡開始追悔莫及:“薩達姆統治下,雖然有貪腐,但遠不如現在離譜,我們的性命也得到保障,很多基本民生需要如電力和燃油價格也較易負擔。但美軍佔領兩年後,我發現並無進展,隨之而來的是殺戮、搶劫和教派暴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賈布裡對當年的所作所為愈發後悔,情願自己從未推倒薩達姆像。他說:“我恨薩達姆,在這之前,我們只有一個獨裁者,現在我們有數百個。沒有一件事情變得更好。美國人跟(伊拉克)政客聯手摧毀了這國家。事情看來老是變得更差,這兒沒有明天。”

對於賈布裡當年的行為是否受其他因素的驅使,十幾年來一直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洛杉磯時報》2004年曾披露,賈布裡等人推倒薩達姆銅像,實為美軍事先安排好的一場公關秀。對於《洛杉磯時報》的報導賈布裡曾予以否認。

但在2011年,有美國士兵向《紐約客》披露,賈布裡用來推倒薩達姆雕像的大錘是在場的美軍提供給伊拉克人用的。

雖說薩達姆雕像由機械和眾多美軍共同努力最終被推倒,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給在場伊拉克人提供大錘、並由伊拉克人揮動大錘砸向雕像,其象徵意義、轟動效應遠遠大於由佔領軍完成時所產生的效果!

這也是當年的“倒薩”行為被質疑為美軍事先安排好的一場公關秀的根源所在!

賈布裡曾因自己的行為名噪一時,也因自己的行為追悔莫及!

但當年從美軍手中接過大錘的那一幕被永遠定格於歷史的那一刻!

最近幾年來,懷念和追憶薩達姆時代,在伊拉克儼然成為了一種社會思潮,原因是持續動盪的國內局勢造就了這種思潮,而且這種思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相信,在伊拉克與賈布裡懷著同樣複雜心情的一定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