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第一款手機售價4000美元,身價750萬的老馬到底有多值錢?

“小時候的世界盃”,以世界盃為線,聊青春,聊成長,但願這些往事回首、經典影像,能喚醒沉睡在腦海深處的記憶碎片。這些往事,是中年人30年前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是青少年未曾經歷過的一段段傳奇。

“1986世界盃”共分三期,第一期以中國民生和中國足球為主題,第二期為馬拉多納特輯,回顧馬拉多納86封神之路,以及對阿根廷整個國家的救贖。本期我們分為“80年代世界的精彩”和“1986年球王之外的精彩”兩大部分:30年前,科技發展迎來重大變革期,

美蘇冷戰也進入關鍵性的最後10年;而在1986年世界盃上,曾活躍著一批被老馬光芒所掩蓋的巨星。

【科技改變生活】

你坐在裝著Windows 10的電腦前,懷著憂國憂民的心情流覽全球新聞,世界動態在你的掌握之中;

你用最新款的蘋果產品IPhone X,饒有興致的玩著任天堂的《超級馬里奧跑酷》,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回童年的樂趣;

你手持著可擕式攝影機,記錄平凡生活美好的點點滴滴,讓旅遊出行、家庭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這些改變21世紀人們生活方式的科技創造,都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1981年8月21日,IBM公司推出世界首台個人電腦:IBM 5150,這台電腦的問世,對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1984年,世界上第一款手機: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問世,發售價高達3995美元,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那個時代的400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9000多美元。擁有這款手機,無疑是經濟、地位的體現。如今,手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1985年,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發佈,儘管這個圖形作業系統一開始並沒有立即流行,但時間證明了它的優越性和先進性,Windows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最被廣泛使用的作業系統。

1984年1月21日,“美國春晚”超級碗上,一段60秒的廣告成為永恆經典,廣告的內容題材,

根據喬治-奧威爾1948年創作的小說《1984》改編而來。廣告所介紹的產品,就是蘋果公司推出首台個人電腦“麥金塔,烏拉圭王子、齊達內的偶像法蘭西斯科利身價600萬美元,當時已經31歲的普拉蒂尼,身價為150萬美元,不過這樣的估價有些太低,普拉蒂尼是1983、1984、1985年歐洲金球獎得主,1984年歐洲杯冠軍成員,在尤文也是如日中天。

可惜1986年世界盃的法蘭西斯科利,踢出了職業生涯最低迷的表現:1-6慘敗給丹麥,1/8決賽0-1被阿根廷淘汰,在這場重量級的10號對決中,法蘭西斯科利輸給了馬拉多納。烏拉圭王子向全國人民懺悔:“我唯一的請求,是希望得到烏拉圭人民的原諒。”

當時的歐洲第一球星普拉蒂尼

歐洲足壇最出色的球星普拉蒂尼,同樣沒能在1986年世界盃綻放光芒。因為腹股溝傷勢,普拉蒂尼只能打止痛針上場。法國隊2-0戰勝義大利、1/4決賽法國點球大戰淘汰巴西,普拉蒂尼各入一球。三四名之戰,普拉蒂尼並未出場。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普拉蒂尼的表現與“歐洲之王”的地位並不相符。

那麼在1986年世界盃,有哪些與老馬形成“一超多強”的球星呢?

埃爾克耶爾(丹麥)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1986年世界盃的丹麥走得太早。小組賽上,丹麥1-0勝蘇格蘭,6-1橫掃烏拉圭,2-0完勝西德,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剽悍的丹麥人在1/8決賽1-5慘敗給西班牙。

有著“來自洛克倫的瘋子”綽號的埃爾克耶爾,是丹麥陣中最閃耀的明星,對陣蘇格蘭時打進制勝球,橫掃烏拉圭時上演帽子戲法。埃爾克耶爾與勞德魯普的鋒線組合,是1986世界盃最有效率的搭檔。1999年,《世界足球》雜誌評選“百大足球巨星”榜單,埃爾克耶爾榜上有名。

加里-萊因克爾(英格蘭)

現在的年輕球迷可千萬別以為萊因克爾只是那個總在搞怪的BBC主持,或者是那個著名的梅吹,只怪萊因克爾之後的轉型太成功了。

1960年11月出生的萊因克爾,是1986年世界盃最佳射手,1986年金球獎評選第二名。1/4決賽英阿大戰,老馬打入上帝之手和連過五人的傳世經典,而萊因克爾則打進英格蘭唯一進球。那屆世界盃,英格蘭一共只打進7球,萊因克爾貢獻6球,所以“射門機器”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86世界盃金靴,職業生涯無紅黃牌,成為萊因克爾足球生涯兩大閃亮標籤。

卡雷卡(巴西)

1986年世界盃時,蘇格拉底32歲,濟科33歲,法爾考33歲,這些赫赫有名的桑巴足球藝術家們,實際都已經進入足球生涯的暮年,而26歲的卡雷卡正值巔峰。小組賽巴西VS阿爾及利亞,卡雷卡攻入1球,對陣北愛爾蘭梅開二度,1/8決賽4-0狂掃波蘭時罰入點球。1/4決賽經典的巴西VS法國大戰,卡雷卡率先破門,普拉蒂尼扳平比分,不幸的是,濟科罰失點球,點球大戰中,巴西3-4不敵法國,卡雷卡的86世界盃之路劃上句號。

哈拉爾德-舒馬赫(西德)

“屠夫門將”舒馬赫面前,德容、佩佩都只能算後生。1982年世界盃德法大戰,舒馬赫將法國球員巴蒂斯通撞斷三顆牙齒,下頜骨下陷,頸椎受傷,當場休克。舒馬赫出擊撞巴蒂斯通的一幕,被形容為“世界盃歷史上最無恥、最臭名昭著的犯規”。不過1986年世界盃,舒馬赫成為西德頂樑柱,魯梅尼格受傷缺陣時,舒馬赫還是西德隊長。

舒馬赫是點球大戰的英雄,1/4決賽西德常規時間0-0悶平墨西哥,點球大戰4-1取勝,舒馬赫連撲兩個點球立下赫赫戰功;半決賽西德鏖戰法國,舒馬赫在1-0領先之後高接抵擋力保大門不失,直到沃勒爾打進第2球鎖定勝局,法國人才失去反撲希望。

巴蒂斯塔(阿根廷)

馬拉多納再神,也需要幫手,而巴蒂斯塔正是86世界盃將馬拉多納推上神壇的關鍵人物之一。1/4決賽的阿根廷變陣3511,馬拉多納踢影鋒,埋伏在巴爾達諾身後,布魯查加承擔起組織創造重任,但中後場最關鍵的人物,當屬巴蒂斯塔。三後衛之前,巴蒂斯塔扮演組織後腰、攔截後腰的雙重角色,需要防守時,巴蒂斯塔回撤,幫助後防線幹髒活累活;發動進攻時,巴蒂斯塔負責串聯和梳理中場。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巴蒂斯塔當年可以算是加強版的布斯克茨。

布特拉格諾(西班牙)

一場比賽能不能讓球員封神?馬拉多納做到了,其實,就在1986年世界盃,有人比馬拉多納更先一步做到:有著“禿鷲”之稱的西班牙前鋒布特拉格諾。

1/8決賽,西班牙遇上小組賽3戰全勝的丹麥。奧爾森點球先拔頭籌,西班牙0-1落後。接下來便是布特拉格諾的表演時間,上半場結束前為西班牙扳平。梅開二度、帽子戲法、大四喜,“禿鷲”像著了魔一樣,自己製造點球自己罰入,還有力拔千鈞的頭球,皇馬驕子向丹麥人瘋狂捅刀。布特拉格諾本有機會單場5球,但他將點球讓給戈耶科切亞。

我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馬拉多納,1986世界盃會是怎樣一番景象,也許會是一個誰也不服誰的亂世?這個身高164公分的男人,在他的年代不知“埋葬”了多少高大威猛的巨星。聽說我國某地區足協選拔人才要求身高達到185cm,其實這個數字除了可笑,還很悲傷。

1/8決賽0-1被阿根廷淘汰,在這場重量級的10號對決中,法蘭西斯科利輸給了馬拉多納。烏拉圭王子向全國人民懺悔:“我唯一的請求,是希望得到烏拉圭人民的原諒。”

當時的歐洲第一球星普拉蒂尼

歐洲足壇最出色的球星普拉蒂尼,同樣沒能在1986年世界盃綻放光芒。因為腹股溝傷勢,普拉蒂尼只能打止痛針上場。法國隊2-0戰勝義大利、1/4決賽法國點球大戰淘汰巴西,普拉蒂尼各入一球。三四名之戰,普拉蒂尼並未出場。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普拉蒂尼的表現與“歐洲之王”的地位並不相符。

那麼在1986年世界盃,有哪些與老馬形成“一超多強”的球星呢?

埃爾克耶爾(丹麥)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1986年世界盃的丹麥走得太早。小組賽上,丹麥1-0勝蘇格蘭,6-1橫掃烏拉圭,2-0完勝西德,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剽悍的丹麥人在1/8決賽1-5慘敗給西班牙。

有著“來自洛克倫的瘋子”綽號的埃爾克耶爾,是丹麥陣中最閃耀的明星,對陣蘇格蘭時打進制勝球,橫掃烏拉圭時上演帽子戲法。埃爾克耶爾與勞德魯普的鋒線組合,是1986世界盃最有效率的搭檔。1999年,《世界足球》雜誌評選“百大足球巨星”榜單,埃爾克耶爾榜上有名。

加里-萊因克爾(英格蘭)

現在的年輕球迷可千萬別以為萊因克爾只是那個總在搞怪的BBC主持,或者是那個著名的梅吹,只怪萊因克爾之後的轉型太成功了。

1960年11月出生的萊因克爾,是1986年世界盃最佳射手,1986年金球獎評選第二名。1/4決賽英阿大戰,老馬打入上帝之手和連過五人的傳世經典,而萊因克爾則打進英格蘭唯一進球。那屆世界盃,英格蘭一共只打進7球,萊因克爾貢獻6球,所以“射門機器”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86世界盃金靴,職業生涯無紅黃牌,成為萊因克爾足球生涯兩大閃亮標籤。

卡雷卡(巴西)

1986年世界盃時,蘇格拉底32歲,濟科33歲,法爾考33歲,這些赫赫有名的桑巴足球藝術家們,實際都已經進入足球生涯的暮年,而26歲的卡雷卡正值巔峰。小組賽巴西VS阿爾及利亞,卡雷卡攻入1球,對陣北愛爾蘭梅開二度,1/8決賽4-0狂掃波蘭時罰入點球。1/4決賽經典的巴西VS法國大戰,卡雷卡率先破門,普拉蒂尼扳平比分,不幸的是,濟科罰失點球,點球大戰中,巴西3-4不敵法國,卡雷卡的86世界盃之路劃上句號。

哈拉爾德-舒馬赫(西德)

“屠夫門將”舒馬赫面前,德容、佩佩都只能算後生。1982年世界盃德法大戰,舒馬赫將法國球員巴蒂斯通撞斷三顆牙齒,下頜骨下陷,頸椎受傷,當場休克。舒馬赫出擊撞巴蒂斯通的一幕,被形容為“世界盃歷史上最無恥、最臭名昭著的犯規”。不過1986年世界盃,舒馬赫成為西德頂樑柱,魯梅尼格受傷缺陣時,舒馬赫還是西德隊長。

舒馬赫是點球大戰的英雄,1/4決賽西德常規時間0-0悶平墨西哥,點球大戰4-1取勝,舒馬赫連撲兩個點球立下赫赫戰功;半決賽西德鏖戰法國,舒馬赫在1-0領先之後高接抵擋力保大門不失,直到沃勒爾打進第2球鎖定勝局,法國人才失去反撲希望。

巴蒂斯塔(阿根廷)

馬拉多納再神,也需要幫手,而巴蒂斯塔正是86世界盃將馬拉多納推上神壇的關鍵人物之一。1/4決賽的阿根廷變陣3511,馬拉多納踢影鋒,埋伏在巴爾達諾身後,布魯查加承擔起組織創造重任,但中後場最關鍵的人物,當屬巴蒂斯塔。三後衛之前,巴蒂斯塔扮演組織後腰、攔截後腰的雙重角色,需要防守時,巴蒂斯塔回撤,幫助後防線幹髒活累活;發動進攻時,巴蒂斯塔負責串聯和梳理中場。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巴蒂斯塔當年可以算是加強版的布斯克茨。

布特拉格諾(西班牙)

一場比賽能不能讓球員封神?馬拉多納做到了,其實,就在1986年世界盃,有人比馬拉多納更先一步做到:有著“禿鷲”之稱的西班牙前鋒布特拉格諾。

1/8決賽,西班牙遇上小組賽3戰全勝的丹麥。奧爾森點球先拔頭籌,西班牙0-1落後。接下來便是布特拉格諾的表演時間,上半場結束前為西班牙扳平。梅開二度、帽子戲法、大四喜,“禿鷲”像著了魔一樣,自己製造點球自己罰入,還有力拔千鈞的頭球,皇馬驕子向丹麥人瘋狂捅刀。布特拉格諾本有機會單場5球,但他將點球讓給戈耶科切亞。

我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馬拉多納,1986世界盃會是怎樣一番景象,也許會是一個誰也不服誰的亂世?這個身高164公分的男人,在他的年代不知“埋葬”了多少高大威猛的巨星。聽說我國某地區足協選拔人才要求身高達到185cm,其實這個數字除了可笑,還很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