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雖然技術創業公司不斷湧現,但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週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

現在,很多自己創業的年輕人心中都夢想著公司能取代 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

鑄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全新商業帝國。他們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因為這二十多年來我們確實見證了許多年輕人一夜暴富、改變世界的神話。

1997 年至 2006 年間,基於個人電腦的傳統互聯網浪潮給我們帶來了亞馬遜、Facebook、穀歌、Salesforce、Airbnb 等科技巨頭。那時的互聯網是一種新興事物,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在車庫和宿舍裡就可以建立出一個網站來,然後為整個世界服務。

緊接著,

2007 年至 2016 年期間,基於智慧手機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又給我們帶來了優步、Lyft、Snap、WhatsApp、Instagram、Twitter 等大公司。同樣是幾個年輕人在宿舍和家裡就可以建立出一個 APP 來,然後為整個世界服務。

如今,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一個或多個創業孵化器,它們都想像曾造就了諸多傳奇風投案例、孵育出過 Airbnb、Dropbox 等著名初創公司的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 那樣,

繼續造就風投神話。現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比如丹佛、聖地牙哥、多倫多、柏林、巴黎等地都想成為新的創業中心,都渴望成為新的“矽谷”。以至於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一些帶有“矽”字的新創業中心,比如紐約的“矽巷(Silicon Alley)”,蘇格蘭的“矽峽 (Silicon Glen)”,倫敦的“矽環島 (Silicon Roundabout)”。

眾多的科技創業家們都湧入了創業浪潮中,繼續追尋著那個科技改變世界、鑄造商業帝國的夢想。

但是,一些業內人士卻認為“科技創業的時代已經終結”,科技界將終究會被蘋果、穀歌、亞馬遜、微軟以及 Facebook 這“五隻巨獸”所支配。世界正迎來一個隻青睞大企業的新時代,緊接著的下一個十年將屬於那些已經發展成熟的科技巨頭,而不是初創公司。

如今的年輕人在以後只會更有可能地為 Facebook 工作,而不是創辦出下一家 Facebook。

傳統互聯網已經被大企業所佔據和開墾,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智慧手機應用分發平臺——也被大企業所支配。另外,在這兩種技術都被大企業所控制的情況下,如今出現的新技術又非常難以進行商業化,它們在商業化的進程中都是非常燒錢的。僅憑幾個年輕人是不可能利用這些新技術打造出新的商業帝國,

只有那些資金雄厚、資源充沛的大企業才更有可能將這些新技術利用起來。

再來看看矽谷最近的表現,也不免讓人覺得創業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終結了。近日,有相關資料顯示,風投界的種子輪投資金額在 2017 年有所下跌。被譽為是創業者的聖殿、比哈佛還難進的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 除了在 2012 年投資了著名的生鮮配送初創公司 Instacart 外,這幾年幾乎沒有孵育出過震驚科技產業的初創公司來,今年 Instacart 的市場規模更是被亞馬遜進軍生鮮配送行業的舉措所大大影響。而 Alphabet(穀歌)、亞馬遜、蘋果、Facebook 和微軟這五家科技巨頭的全球市值卻一路飆升。這些都絕非巧合,未來的確是有利於這 5 家巨頭公司的。

眾所周知,自 2016 年開始,人工智慧、無人機、虛擬/增強現實、加密貨幣、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物聯網等技術形成了下一波全球科技浪潮。這些新技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深遠的意義,但它們的門檻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實在是太高了,遠不能像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那樣唾手可得。

另外,拿最火的人工智慧產業舉例,它最需要的其實也不是演算法天才,而是堆積如山的資料;如果這些天才沒有堆積如山的資料,那麼他們將毫無用武之地,人工智慧產業也毫無驅動力。那麼誰會擁有堆積如山的資料呢?那就是上面提到的 Alphabet、亞馬遜、蘋果、Facebook 和微軟這 5 家科技巨頭了,當然還有這五家巨頭的中國版——百度、騰訊和阿裡巴巴。

無人機和物聯網產業的核心是硬體設備,但是這方面的硬體設備的製造成本高昂、利潤也低,初創公司難以大規模生產這方面的硬體設備,難以盈利。不過,基於無人機和物聯網硬體設備的軟體發展初創公司卻是個例外,它們所需的成本更小,有著更高的勝算盈利下去。

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門檻就更高了,它需要非常高昂的研發成本,因此也是大企業間的以資本為導向的戰場。最近,這個領域的研發成果均出自蘋果、穀歌那幾家科技巨頭,而幾家稍有成績的初創公司均被大企業收購。

當初,有一些人樂觀地預測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技術會在短時間內為大眾市場帶來高性價比的產品,但是看看現在,它們還遠遠未能達到人們當初的期待。它們同時面臨著高昂的硬體成本問題和複雜的軟體實現問題。例如說,著名初創公司 Magic Leap 已經融資了 20 億美元,但是到現在也沒有推出過一款產品。可是,微軟、穀歌和蘋果這三家巨頭卻持續地推出了它們各自的 AR/VR 產品,比如微軟的 HoloLens,穀歌的 Cardboard、Tango、ARCore,蘋果的 ARKit。

好了,再說說以“去中心化”為顯要特徵的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產業雖然會顛覆未來的貨幣行業以及其它諸多行業,但它只會更有利於貨幣的發展,更有利於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發展,而對加密貨幣初創公司的利益卻小得多。要知道,現在比特幣的市值現在遠遠超過了所有比特幣初創公司的市值,乙太坊也是如此。而這些初創公司也終究會被穀歌、亞馬遜等大企業所收購。

從近兩年開始,蘋果、穀歌、亞馬遜、微軟以及 Facebook 這“五隻巨獸”獲得了以前從未有過的越來越多的權力。這不是一件好事情。它們掌握了民眾的大量資料,掌握著大量的資產,甚至有人認為 Facebook 上的假新聞影響了美國大選。越來越多的人都要求政府對這幾個巨頭進行監管。

雖然初創公司為社會帶來了新穎的技術和思想,但它們現在不是被巨獸們收購就是被擠壓,根本難以與之抗衡。

不過,馬雲曾表示,未來是屬於小企業的,但是小企業必須要和大平臺企業合作。馬雲在這句話中既肯定了初創企業在未來的存在意義,也肯定了大平臺企業的重要性。所謂大平臺企業,穀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蘋果、騰訊、阿裡巴巴以及百度這幾家科技巨頭就是大平臺企業。

如果我們把科技創業視為建立價值上千億美元、並如基石一般難以撼動的平臺公司,那麼科技創業的時代確實會很快終結了。但是如果我們將科技創業視為創造出能擁有千萬用戶的更廣泛的新產品,那麼我們可能將迎來一個新的“後創業時代”。

大企業收購小企業的這種行業整合行為在科技行業裡並不陌生,它在其它諸多行業裡也很常見,而且這種做法實際上還可以激發創新。比如傳統的製藥業和加工食品行業都已經經過了高度的整合,但這兩個行業在創新方面卻依然活躍。我們也許能從這兩個行業看到未來的科技創新前景。

製藥業

製藥行業是最早的傳統科技行業之一,它聽起來像是一個“先發制人”、毫無競爭可言的夕陽行業。現在的許多製藥巨頭中,10 家裡面就有 8 家的創辦史超過了 100 年,它們擁有雄厚的財力和廣泛的知名度。似乎這個行業的初創公司根本沒有機會能在這些老牌巨頭的腳下存活下來,但事實上,在 2014-2015 年期間,有 100 多家生物技術初創公司在首次公開募股時產生了 100 億美元的收益,造就了多位千萬富翁 CEO。可見,在這個“先發制人”的傳統製藥行業,初創公司仍然可以在諸多資金雄厚的老牌巨頭之下存活下來,甚至茁壯發展。

圖 | 如今的製藥巨頭信息

那麼為什麼在製藥行業裡,初創公司還能發展起來呢?這是因為製藥巨頭公司的組織結構冗余龐大、運轉緩慢,難以迅速地對新藥物進行臨床試驗,難以將新藥推向市場。但是初創公司的組織結構靈活,它能集中公司上下的財力人力迅速地研發出突破性的新藥物並取得專利,而新藥物能迅速地讓公司獲得市場的關注,使公司知名度提高。所以,如果一旦一家初創公司研發出了突破性的新藥物,它根本就用不著擔心巨頭們會搶佔市場,因為巨頭們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市場。而不管初創公司是選擇以高價將新藥物專利出售給巨頭公司,還是選擇上市,它都能獲利豐厚。

加工食品行業

有人認為,製藥初創公司之所以能在傳統巨頭們的腳下生存發展,是由於藥物專利的存在。而身處軟體科技行業的初創公司往往是沒有這種專利優勢的,因為在軟體行業任何人都無法對自己的軟體產品或服務模式進行智慧財產權保護,所有人都可以複製自己的軟體產品和服務模式。沒錯,現實卻是如此。然而,傳統的加工食品行業和軟體科技行業一樣,都難以對自己的智慧財產權進行保護。但是加工食品行業卻像製藥行業一樣,仍然有許多的初創公司欣欣向榮。

圖 | 加工食品行業巨頭資訊

加工食品行業也像製藥行業一樣存在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巨頭企業,但是去年加工食品行業卻仍有 614 家食品和飲料初創公司出現。這個行業裡的初創公司數量令人震驚,但是這些初創公司的產品以及商業模式卻更出人意料。

加工食品初創公司 Krave Jerky 和 Dave’s Bread 都只是對一些常見的傳統食物做了一些創新性的改變,就令人難以置信地賺取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初創公司 Chobani 在僅僅 10 年的時間裡僅憑經營優酪乳業務就獲得了 20% 的優酪乳市場。還有兩家狗糧創業公司在 2015 年公開上市,其市值總計達 60 億美元。這些加工食品行業裡的初創公司都是憑藉著對消費者口味的不斷創新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由此可見,在巨頭橫行的傳統製藥行業和加工食品行業裡,企業的創新並沒有被扼制,依舊有許多初創公司在推動著行業的發展。而新興科技產業也依然有可能在穀歌、亞馬遜等巨頭們的支配下繼續創新發展。

從目前來看,科技巨頭們經過了十幾年的經營,已經獲得了億萬客戶的熟知,並賺取了雄厚的財產,它們的確還要支配科技產業很多年。所以,未來的初創公司幾乎不可能取代它們,以後的初創公司要想存活發展就只能與巨頭們合作,而且還要尋找到一條巨頭們所沒有看到的路。而巨頭們要想繼續發展,同樣需要不斷地收購初創公司。

今年 Instacart 的市場規模更是被亞馬遜進軍生鮮配送行業的舉措所大大影響。而 Alphabet(穀歌)、亞馬遜、蘋果、Facebook 和微軟這五家科技巨頭的全球市值卻一路飆升。這些都絕非巧合,未來的確是有利於這 5 家巨頭公司的。

眾所周知,自 2016 年開始,人工智慧、無人機、虛擬/增強現實、加密貨幣、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物聯網等技術形成了下一波全球科技浪潮。這些新技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深遠的意義,但它們的門檻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實在是太高了,遠不能像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那樣唾手可得。

另外,拿最火的人工智慧產業舉例,它最需要的其實也不是演算法天才,而是堆積如山的資料;如果這些天才沒有堆積如山的資料,那麼他們將毫無用武之地,人工智慧產業也毫無驅動力。那麼誰會擁有堆積如山的資料呢?那就是上面提到的 Alphabet、亞馬遜、蘋果、Facebook 和微軟這 5 家科技巨頭了,當然還有這五家巨頭的中國版——百度、騰訊和阿裡巴巴。

無人機和物聯網產業的核心是硬體設備,但是這方面的硬體設備的製造成本高昂、利潤也低,初創公司難以大規模生產這方面的硬體設備,難以盈利。不過,基於無人機和物聯網硬體設備的軟體發展初創公司卻是個例外,它們所需的成本更小,有著更高的勝算盈利下去。

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門檻就更高了,它需要非常高昂的研發成本,因此也是大企業間的以資本為導向的戰場。最近,這個領域的研發成果均出自蘋果、穀歌那幾家科技巨頭,而幾家稍有成績的初創公司均被大企業收購。

當初,有一些人樂觀地預測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技術會在短時間內為大眾市場帶來高性價比的產品,但是看看現在,它們還遠遠未能達到人們當初的期待。它們同時面臨著高昂的硬體成本問題和複雜的軟體實現問題。例如說,著名初創公司 Magic Leap 已經融資了 20 億美元,但是到現在也沒有推出過一款產品。可是,微軟、穀歌和蘋果這三家巨頭卻持續地推出了它們各自的 AR/VR 產品,比如微軟的 HoloLens,穀歌的 Cardboard、Tango、ARCore,蘋果的 ARKit。

好了,再說說以“去中心化”為顯要特徵的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產業雖然會顛覆未來的貨幣行業以及其它諸多行業,但它只會更有利於貨幣的發展,更有利於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發展,而對加密貨幣初創公司的利益卻小得多。要知道,現在比特幣的市值現在遠遠超過了所有比特幣初創公司的市值,乙太坊也是如此。而這些初創公司也終究會被穀歌、亞馬遜等大企業所收購。

從近兩年開始,蘋果、穀歌、亞馬遜、微軟以及 Facebook 這“五隻巨獸”獲得了以前從未有過的越來越多的權力。這不是一件好事情。它們掌握了民眾的大量資料,掌握著大量的資產,甚至有人認為 Facebook 上的假新聞影響了美國大選。越來越多的人都要求政府對這幾個巨頭進行監管。

雖然初創公司為社會帶來了新穎的技術和思想,但它們現在不是被巨獸們收購就是被擠壓,根本難以與之抗衡。

不過,馬雲曾表示,未來是屬於小企業的,但是小企業必須要和大平臺企業合作。馬雲在這句話中既肯定了初創企業在未來的存在意義,也肯定了大平臺企業的重要性。所謂大平臺企業,穀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蘋果、騰訊、阿裡巴巴以及百度這幾家科技巨頭就是大平臺企業。

如果我們把科技創業視為建立價值上千億美元、並如基石一般難以撼動的平臺公司,那麼科技創業的時代確實會很快終結了。但是如果我們將科技創業視為創造出能擁有千萬用戶的更廣泛的新產品,那麼我們可能將迎來一個新的“後創業時代”。

大企業收購小企業的這種行業整合行為在科技行業裡並不陌生,它在其它諸多行業裡也很常見,而且這種做法實際上還可以激發創新。比如傳統的製藥業和加工食品行業都已經經過了高度的整合,但這兩個行業在創新方面卻依然活躍。我們也許能從這兩個行業看到未來的科技創新前景。

製藥業

製藥行業是最早的傳統科技行業之一,它聽起來像是一個“先發制人”、毫無競爭可言的夕陽行業。現在的許多製藥巨頭中,10 家裡面就有 8 家的創辦史超過了 100 年,它們擁有雄厚的財力和廣泛的知名度。似乎這個行業的初創公司根本沒有機會能在這些老牌巨頭的腳下存活下來,但事實上,在 2014-2015 年期間,有 100 多家生物技術初創公司在首次公開募股時產生了 100 億美元的收益,造就了多位千萬富翁 CEO。可見,在這個“先發制人”的傳統製藥行業,初創公司仍然可以在諸多資金雄厚的老牌巨頭之下存活下來,甚至茁壯發展。

圖 | 如今的製藥巨頭信息

那麼為什麼在製藥行業裡,初創公司還能發展起來呢?這是因為製藥巨頭公司的組織結構冗余龐大、運轉緩慢,難以迅速地對新藥物進行臨床試驗,難以將新藥推向市場。但是初創公司的組織結構靈活,它能集中公司上下的財力人力迅速地研發出突破性的新藥物並取得專利,而新藥物能迅速地讓公司獲得市場的關注,使公司知名度提高。所以,如果一旦一家初創公司研發出了突破性的新藥物,它根本就用不著擔心巨頭們會搶佔市場,因為巨頭們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市場。而不管初創公司是選擇以高價將新藥物專利出售給巨頭公司,還是選擇上市,它都能獲利豐厚。

加工食品行業

有人認為,製藥初創公司之所以能在傳統巨頭們的腳下生存發展,是由於藥物專利的存在。而身處軟體科技行業的初創公司往往是沒有這種專利優勢的,因為在軟體行業任何人都無法對自己的軟體產品或服務模式進行智慧財產權保護,所有人都可以複製自己的軟體產品和服務模式。沒錯,現實卻是如此。然而,傳統的加工食品行業和軟體科技行業一樣,都難以對自己的智慧財產權進行保護。但是加工食品行業卻像製藥行業一樣,仍然有許多的初創公司欣欣向榮。

圖 | 加工食品行業巨頭資訊

加工食品行業也像製藥行業一樣存在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巨頭企業,但是去年加工食品行業卻仍有 614 家食品和飲料初創公司出現。這個行業裡的初創公司數量令人震驚,但是這些初創公司的產品以及商業模式卻更出人意料。

加工食品初創公司 Krave Jerky 和 Dave’s Bread 都只是對一些常見的傳統食物做了一些創新性的改變,就令人難以置信地賺取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初創公司 Chobani 在僅僅 10 年的時間裡僅憑經營優酪乳業務就獲得了 20% 的優酪乳市場。還有兩家狗糧創業公司在 2015 年公開上市,其市值總計達 60 億美元。這些加工食品行業裡的初創公司都是憑藉著對消費者口味的不斷創新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由此可見,在巨頭橫行的傳統製藥行業和加工食品行業裡,企業的創新並沒有被扼制,依舊有許多初創公司在推動著行業的發展。而新興科技產業也依然有可能在穀歌、亞馬遜等巨頭們的支配下繼續創新發展。

從目前來看,科技巨頭們經過了十幾年的經營,已經獲得了億萬客戶的熟知,並賺取了雄厚的財產,它們的確還要支配科技產業很多年。所以,未來的初創公司幾乎不可能取代它們,以後的初創公司要想存活發展就只能與巨頭們合作,而且還要尋找到一條巨頭們所沒有看到的路。而巨頭們要想繼續發展,同樣需要不斷地收購初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