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完成B輪1.5億融資,擁有13年歷史的斯巴頓轉型要做瑜伽行業老大|創業熊

11月10日,中國直營連鎖瑜伽機構斯巴頓宣佈獲1.5億元B輪融資,

由東方富海和同創偉業聯合投資,青桐資本擔任財務顧問。

成立於2004年初的斯巴頓康體產業集團,與威爾士、一兆韋德一樣,早先經營的就是傳統的健身會所。 在2015年底,斯巴頓曾獲光大體育基金數千萬元A輪融資。

如今,傳統健身行業的格局基本確立,商業模式也觸碰到了天花板,讓斯巴頓董事長徐劍雄意識到,想成為健身行業的老大,基本上已經沒有機會了。

轉型勢在必行。

擁有13年健身行業從業經驗的斯巴頓,把目光瞄準了健身的細分領域:瑜伽。

擴大規模是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他們先對兩大瑜伽館品牌開啟了收購:卡瑪瑜伽和唯瑜伽。其中,前者的品牌在國內已經存在了12年,後者也有9年之久。加上斯巴頓的自有品牌珞珈瑜伽,斯巴頓目前擁有了近30個直營館貫穿全國,門店面積平均為1000-2000平米之間。徐劍雄表示,5年內斯巴頓要開200家線下門店,

而目前每個單點都已實現盈利。

同時,徐劍雄也開始將旗下所有的健身主題的場館,都轉向以瑜伽作特色。

對於旗下瑜伽品牌的定位,斯巴頓有著自己的規劃。自己原有品牌的珞珈瑜伽,今後將主要服務於一線城市;而在全國分佈廣泛唯瑜伽,目標則是二線經濟發達城市的用戶群體;主打歐美系品牌的卡瑪瑜伽,今後將成為斯巴頓培訓瑜伽師資力量以及國際瑜伽文化交流的主陣地。

東方富海合夥人陳伊瑋表示,選擇斯巴頓的原因有三,一來其已經擁有30家直營門店,二來看好順應了消費升級時代個性化的需求的“瑜伽+生活圈”的理念,三來則對已經在健身行業從業20年的徐劍雄及其團隊充滿了信心。

而在瑜伽館之外,徐劍雄還打算探索更多“瑜伽+”的商業模式。

以“瑜伽+旅行”為例,在去年9月底,斯巴頓嘗試推出了主題為“淩空瑜伽”的旅遊產品,

第一期有22人報名,收入超過10萬。此外,“瑜伽+零售”、“瑜伽+親子”、“瑜伽+輕健身”等等,都是徐劍雄想嘗試探索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斯巴頓旗下的四五家瑜伽門店開始嘗試月子會所合作,輸出瑜伽教師和課程,探索“瑜伽+產後康復”。“瑜伽外的收入才是重點,以後估計會占到三分之二。”徐劍雄如此表示。

在傳統健身產業越來越寸步難行的當下,轉型成了行業的主旋律。各自謀求品牌特色的同時,

市場也會越來越被細分,多元化的健身市場無疑會帶動更多的C端用戶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