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您知曉自己的血壓嗎?《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指引》發佈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劉映)從不頭暈,也會患高血壓嗎?單靠飲食和運動也能控制高血壓?11月10日,在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辦的“知曉您的血壓——早知曉,早管理”2017年高血壓主題宣傳活動上,

正式發佈了《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指引》,首先強調的是“知曉自己的血壓”,並為患者瞭解高血壓疾病知識,提供了一系列指導意見。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吳敬表示,活動旨在傳播科學的高血壓防治知識和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動員全社會參與到高血壓防治工作中來,引導形成人人關注高血壓的社會氛圍,宣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高血壓防治素養。

活動現場

加強血壓防控,提高高血壓篩查很重要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血壓等慢性病成為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據世衛組織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顯示,高血壓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二大危險因素。

據估算,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超過2.7億人,嚴重影響著居民身體健康,造成沉重疾病負擔。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監測部副主任張梅研究員表示,儘管高血壓患病率如此高,但知曉並及時進行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不到一半。而在治療人群中,只有約1/3的人群控制了血壓。張梅強調,防治高血壓,首先要加強人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

同時提高高血壓的篩查率,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據今日頭條提供的一項“高血壓關注度大資料”顯示,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之間,以高血壓為關鍵字的文章閱讀量超過30億次。同時,高血壓始終佔據公眾最關注的疾病前三位。從地域來看,天津地區使用者最關注高血壓,其次為遼寧、吉林。從年齡分佈來看,50歲以上人群最關注高血壓,占50歲以上人群健康關注度的25.28%;其次為41歲-50歲的人群,

占21.72%。

高血壓認知誤區多,測血壓是主要手段

“沒有頭痛頭暈等症狀,也可能患高血壓”,“單靠飲食和運動也能控制血壓,得分人群來說”……陸軍總醫院心肺血管中心病房主任和渝斌教授的科普解讀“刷新”了很多人對高血壓的認知。

而當天聯合發佈的《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指引》,從測量血壓,明確目標;嚴格控制鹽的攝入,注意隱形鹽;經常、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戒煙限酒;放鬆心情;謹遵醫囑,

規範治療等六個方面,詳細列舉了高血壓防治方法,為高血壓患者提供具體的行為指導。《指引》還宣導高血壓患者關注自身的高血壓情況,瞭解高血壓防治知識,擁有健康的生活,並加強血壓的檢測。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王文教授表示,測血壓是評估血壓水準、診斷血壓及觀察降壓療效的主要手段。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關注自己的血壓變化,每天早晨和晚上進行測量,每次測量2-3遍,取平均值;血壓控制穩定者,可每週測量血壓一次。一般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65歲-79歲老年人收縮壓應控制在150mmHg下,能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伴有腎臟疾病、一般糖尿病或病情穩定的冠心病高血壓患者,一般可以將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腦卒中後的高血壓患者一般降壓目標為140/90mmHg以下。處於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腦卒中患者,謹遵醫囑。

據介紹,高血壓患者舒張壓每降低5mmHg(收縮壓降低10mmHg)可使腦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分別降低40%和14%。降血壓不要急於求成,降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準更加安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耐受性,降壓過程中定時測量血壓,緩慢降壓,一旦出現異常,馬上就醫。

每天早晨和晚上進行測量,每次測量2-3遍,取平均值;血壓控制穩定者,可每週測量血壓一次。一般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65歲-79歲老年人收縮壓應控制在150mmHg下,能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伴有腎臟疾病、一般糖尿病或病情穩定的冠心病高血壓患者,一般可以將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腦卒中後的高血壓患者一般降壓目標為140/90mmHg以下。處於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腦卒中患者,謹遵醫囑。

據介紹,高血壓患者舒張壓每降低5mmHg(收縮壓降低10mmHg)可使腦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分別降低40%和14%。降血壓不要急於求成,降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準更加安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耐受性,降壓過程中定時測量血壓,緩慢降壓,一旦出現異常,馬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