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肉還能瘦,再甩一圈肉

減脂期第二周結束,測量了一次身體維度:胸圍減少4cm,腰圍、臀圍、腿圍各減少了3cm,怪不得大家都說我瘦了,下巴都尖了!

這一周來,對食材搭配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糾正了一些自己的錯誤觀念:

比如,南瓜中主要是果糖,不同於澱粉中的多糖,單位重量下提供的熱量較低,更適合當做蔬果來吃,不能作為全部主食(比如土豆、玉米);木耳、銀耳雖然看起來裡面都是水,但其實碳水含量肥腸高,不能過多食用。

同時,這一周也更放飛自我了。在注意少油、少鹽的情況下,吃了外食和外賣——點餐時注意各項營養元素的搭配,也不要選擇口味太重的;還給自己做了頓健康火鍋,

吃得飽飽的只想躺在床上摸肚皮——當然,我克制住了幾幾!趕緊站起來溜達溜達哈哈。

下面還是老規矩,分享幾個上周製作的健康餐,以及我的健康火鍋。

1、番茄菠菜蝦仁意面

我是番茄控,吃上一碗濃稠的番茄醬意面簡直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兒。

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意面里加了蝦仁和菠菜,同時滿足了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需要,而意面自身的GI值較低,吃上一碗,健康的同時又特

主材:

蛋白質:白蝦10只,帕瑪森乳酪適量

膳食纖維:番茄罐頭150g,菠菜葉1大把,小洋蔥1個,大蒜1瓣

碳水:意面50g

有益脂肪:橄欖油

番茄菠菜蝦仁意面:

1、大蝦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剝出蝦仁,洋蔥、大蒜分別切碎,菠菜葉洗淨、瀝幹水;

2、不粘鍋放少量橄欖油,放入蝦仁煎至焦香,盛出備用;

3、放入洋蔥、大蒜碎炒香,倒入番茄罐頭炒碎,並用鹽、黑胡椒碎調味,放入蝦仁小火燉煮,如果中途水分耗幹,就加一勺煮意面的水;

4、炒番茄醬的同時煮意面:取一口深鍋,倒入2/3鍋水、1大勺海鹽,沸騰後放入意面,比包裝袋上的時間少煮2分鐘;

5、往醬汁鍋裡放入菠菜葉、煮好的意面、1杯煮意面的水,攪拌燉煮至濃稠即可,食用前刨上適量帕瑪森乳酪。

2、自製豆腐腦兒&蔬菜沙拉&小米糕

這段時間經常會吃一點兒豆腐,補充蛋白質。前幾天突然想吃豆腐腦兒,就買了內脂豆腐來做。

自己做的豆腐腦兒用料簡單、清淡少油、吃起來卻特別鮮,以致於連續做了好幾頓,怎麼吃也吃不夠。

主材:

蛋白質:內酯豆腐半盒、雞蛋1個

膳食纖維:金針菇蟹味菇1把,沙拉菜1份

碳水:小米糕1個,黑木耳5朵

有益脂肪:玉米油

自製豆腐腦兒:

1、用小勺把內酯豆腐片成一片一片的,放在小碗裡,用蒸鍋蒸10分鐘(焯水也可以),倒出多餘湯汁,備用;

2、雞蛋打散,蘑菇切小段,黑木耳焯水切絲,大蒜切碎;

3、炒鍋內放入適量玉米油,先炒香蒜末,再放入蘑菇碎、木耳絲翻炒,並用適量鹽、蒸魚豉油、黑胡椒碎調味;

4、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倒入打散的雞蛋,用筷子攪拌成蛋花;

5、1勺澱粉加水調成即為水澱粉,倒入煮好的蘑菇蛋花液裡,大火收濃湯汁澆在豆腐上即可(如果喜歡湯湯水水的,可以省略這一步)。

3、無油美式炒蛋玉米卷餅

和中式炒蛋的焦香相比,美式炒蛋更加滑嫩。這次做了無油版,操作起來炒雞簡單,幾分鐘就能搞定。

同時,前段時間上料理課時,專門有一節課來講解美式炒蛋的做法,因此有油/無油兩個版本的食譜都列在下面啦,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主材:

蛋白質:雞蛋2個

膳食纖維:生菜葉1把

碳水:玉米餅1張

美式炒蛋:

1、不打散的雞蛋和不解凍的黃油塊一起放入小號不粘鍋裡,待溫度略微升高後,用小號矽膠鏟貼著鍋底翻拌;

2、半凝固狀態時可以加入魚片、海膽肉、蝦仁,倒入奶油或牛奶,期間可以離火攪拌,降低鍋內溫度;

3、差不多快要凝固時撒鹽、黑胡椒碎、小蔥末即可。

無油美式炒蛋:

1、不打散的雞蛋和脫脂奶一起放在小號不粘鍋裡,待溫度略微升高後,用小號矽膠鏟貼著鍋底翻拌;

2、差不多快要凝固時撒鹽、黑胡椒碎、小蔥末即可。

4、日式金針秋葵涼麵

上周曾分享過蕎麥面的GI值較低,適合作為主食。今天再來分享一個蕎麥冷面的做法,口感清爽、不粘牙,冰冰涼的特別舒服。

這個方子是很久前在一個視頻中看到的,根據自己手邊的材料略微刪減了一下,做起來更簡單。

主材:

蛋白質:雞蛋1個

膳食纖維:金針菇1小把,秋葵4個

碳水:蕎麥面50g

有益脂肪:蛋黃1個

日式金針秋葵涼麵:

1、蕎麥面煮熟,浸泡在冰水中降溫(如果不是特別能適應蕎麥面的口感,可以煮熟一點兒、別過冷水);

2、秋葵洗淨、去蒂,焯水後過冷水、橫向切成小片,金針菇焯水後切小段;

3、雞蛋煮至你喜歡的熟度,一分為二;

4、做一個涼拌汁兒,日式醬油1勺、芥末油適量,加適量冷水衝開;

5、把處理好的蕎麥面、秋葵、金針菇、雞蛋、涼拌汁兒組裝起來即可。

5、鹽燒竹莢魚&涼拌番茄小黃瓜花&小米糕

用平底鍋做烤魚很開腦洞有沒有?只需加上一張烘焙紙,做法類似於油煎。魚可以換成秋刀魚、平魚等等,身形扁一點兒的海魚都行。

這個食譜用鹽醃魚,魚皮外會殘留很多鹽分,所以我沒有吃魚皮。可以換成少許鹽+黑胡椒碎。

主材:

蛋白質:竹莢魚1條

膳食纖維:小黃瓜花2份,番茄1個

碳水:小米糕1個

有益脂肪:玉米油

鹽燒竹莢魚:

1、竹莢魚洗淨、去鱗,用刀去掉背部的硬梗,橫著打上幾個花刀;

2、兩面撒鹽,醃制10~20分鐘;

3、平底鍋上鋪一張烘焙油紙,油紙上擦上適量玉米油,開中火;

4、放上竹莢魚,每面燒10分鐘左右至顏色焦黃即可。

6、藕丁蝦餅

蝦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不想白灼或清炒時,可以做成蝦餅大快朵頤一下。其中添加藕丁和蛋清,吃起來清脆又彈牙。

主材:

蛋白質:蝦 500g(或蝦仁250g),雞蛋清1個

膳食纖維:洋蔥1/2個,胡蘿蔔屑1/2個

碳水:藕50g

有益脂肪:玉米油

做法:

1、借助小刷子,把蝦用流動的清水沖洗乾淨,剝出蝦仁、剔除蝦線,蝦頭和蝦殼可以用來熬蝦油;

2、把蝦仁剁成蝦蓉,不用剁的特別精細,保留適量蝦肉小丁吃起來口感更Q彈;

3、藕洗淨、切成小丁,洋蔥切碎,和剁好的蝦蓉一起放在一個大碗裡;

4、放入鹽、黑胡椒碎、白葡萄酒、魚露,並根據蝦蓉的粘稠度放入1/2~1個蛋清,用手攪拌均勻;

5、攪拌好的蝦泥,用手團成50g1個的蝦球,略微按壓做成小餅的形狀;

6、不粘鍋裡開中火,淋入適量橄欖油,放入蝦餅,兩面煎至金黃即可。

7、自製番茄底火鍋

週末突然想吃火鍋,叫外賣或者出去吃都不太清楚商家的用料,不如自己做了來。於是,炒鍋底、做蘸料,用來涮火鍋的食材也刻意搭配了一下,滿足各項營養的同時,也安撫了想要大吃一頓的心,熱量還不高。

分享一下我的鍋底和蘸料,週末想要稍稍放縱一下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動起手來啦!

主材:

蛋白質:自切牛腱子50g,巴沙魚150g,牛肉丸2個

膳食纖維:娃娃菜1棵,菠菜2棵,冬瓜片5片

碳水:木耳1小把,粉絲1小把

有益脂肪:PB2低脂粉狀花生醬

番茄鍋底:

1、4個番茄切片,薑、蔥切片;

2、炒鍋中放入適量玉米底油(大概就是用油刷刷了一下),放入一半番茄用鏟子鏟碎、炒出紅油

3、放入蔥、薑略微翻炒後,加入適量鹽和醬油調味;

4、倒入適量開水,放入香葉、番茄膏、辣椒仔,攪拌均勻,大火燒滾即可。

蘸料:

2勺PB2低脂粉狀花生醬用1勺醬油、1勺蒸魚豉油、芥末膏調開,添加適量清水稀釋即可,根據個人口味撒上適量香菜、香蔥等。

放在小碗裡,用蒸鍋蒸10分鐘(焯水也可以),倒出多餘湯汁,備用;

2、雞蛋打散,蘑菇切小段,黑木耳焯水切絲,大蒜切碎;

3、炒鍋內放入適量玉米油,先炒香蒜末,再放入蘑菇碎、木耳絲翻炒,並用適量鹽、蒸魚豉油、黑胡椒碎調味;

4、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倒入打散的雞蛋,用筷子攪拌成蛋花;

5、1勺澱粉加水調成即為水澱粉,倒入煮好的蘑菇蛋花液裡,大火收濃湯汁澆在豆腐上即可(如果喜歡湯湯水水的,可以省略這一步)。

3、無油美式炒蛋玉米卷餅

和中式炒蛋的焦香相比,美式炒蛋更加滑嫩。這次做了無油版,操作起來炒雞簡單,幾分鐘就能搞定。

同時,前段時間上料理課時,專門有一節課來講解美式炒蛋的做法,因此有油/無油兩個版本的食譜都列在下面啦,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主材:

蛋白質:雞蛋2個

膳食纖維:生菜葉1把

碳水:玉米餅1張

美式炒蛋:

1、不打散的雞蛋和不解凍的黃油塊一起放入小號不粘鍋裡,待溫度略微升高後,用小號矽膠鏟貼著鍋底翻拌;

2、半凝固狀態時可以加入魚片、海膽肉、蝦仁,倒入奶油或牛奶,期間可以離火攪拌,降低鍋內溫度;

3、差不多快要凝固時撒鹽、黑胡椒碎、小蔥末即可。

無油美式炒蛋:

1、不打散的雞蛋和脫脂奶一起放在小號不粘鍋裡,待溫度略微升高後,用小號矽膠鏟貼著鍋底翻拌;

2、差不多快要凝固時撒鹽、黑胡椒碎、小蔥末即可。

4、日式金針秋葵涼麵

上周曾分享過蕎麥面的GI值較低,適合作為主食。今天再來分享一個蕎麥冷面的做法,口感清爽、不粘牙,冰冰涼的特別舒服。

這個方子是很久前在一個視頻中看到的,根據自己手邊的材料略微刪減了一下,做起來更簡單。

主材:

蛋白質:雞蛋1個

膳食纖維:金針菇1小把,秋葵4個

碳水:蕎麥面50g

有益脂肪:蛋黃1個

日式金針秋葵涼麵:

1、蕎麥面煮熟,浸泡在冰水中降溫(如果不是特別能適應蕎麥面的口感,可以煮熟一點兒、別過冷水);

2、秋葵洗淨、去蒂,焯水後過冷水、橫向切成小片,金針菇焯水後切小段;

3、雞蛋煮至你喜歡的熟度,一分為二;

4、做一個涼拌汁兒,日式醬油1勺、芥末油適量,加適量冷水衝開;

5、把處理好的蕎麥面、秋葵、金針菇、雞蛋、涼拌汁兒組裝起來即可。

5、鹽燒竹莢魚&涼拌番茄小黃瓜花&小米糕

用平底鍋做烤魚很開腦洞有沒有?只需加上一張烘焙紙,做法類似於油煎。魚可以換成秋刀魚、平魚等等,身形扁一點兒的海魚都行。

這個食譜用鹽醃魚,魚皮外會殘留很多鹽分,所以我沒有吃魚皮。可以換成少許鹽+黑胡椒碎。

主材:

蛋白質:竹莢魚1條

膳食纖維:小黃瓜花2份,番茄1個

碳水:小米糕1個

有益脂肪:玉米油

鹽燒竹莢魚:

1、竹莢魚洗淨、去鱗,用刀去掉背部的硬梗,橫著打上幾個花刀;

2、兩面撒鹽,醃制10~20分鐘;

3、平底鍋上鋪一張烘焙油紙,油紙上擦上適量玉米油,開中火;

4、放上竹莢魚,每面燒10分鐘左右至顏色焦黃即可。

6、藕丁蝦餅

蝦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不想白灼或清炒時,可以做成蝦餅大快朵頤一下。其中添加藕丁和蛋清,吃起來清脆又彈牙。

主材:

蛋白質:蝦 500g(或蝦仁250g),雞蛋清1個

膳食纖維:洋蔥1/2個,胡蘿蔔屑1/2個

碳水:藕50g

有益脂肪:玉米油

做法:

1、借助小刷子,把蝦用流動的清水沖洗乾淨,剝出蝦仁、剔除蝦線,蝦頭和蝦殼可以用來熬蝦油;

2、把蝦仁剁成蝦蓉,不用剁的特別精細,保留適量蝦肉小丁吃起來口感更Q彈;

3、藕洗淨、切成小丁,洋蔥切碎,和剁好的蝦蓉一起放在一個大碗裡;

4、放入鹽、黑胡椒碎、白葡萄酒、魚露,並根據蝦蓉的粘稠度放入1/2~1個蛋清,用手攪拌均勻;

5、攪拌好的蝦泥,用手團成50g1個的蝦球,略微按壓做成小餅的形狀;

6、不粘鍋裡開中火,淋入適量橄欖油,放入蝦餅,兩面煎至金黃即可。

7、自製番茄底火鍋

週末突然想吃火鍋,叫外賣或者出去吃都不太清楚商家的用料,不如自己做了來。於是,炒鍋底、做蘸料,用來涮火鍋的食材也刻意搭配了一下,滿足各項營養的同時,也安撫了想要大吃一頓的心,熱量還不高。

分享一下我的鍋底和蘸料,週末想要稍稍放縱一下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動起手來啦!

主材:

蛋白質:自切牛腱子50g,巴沙魚150g,牛肉丸2個

膳食纖維:娃娃菜1棵,菠菜2棵,冬瓜片5片

碳水:木耳1小把,粉絲1小把

有益脂肪:PB2低脂粉狀花生醬

番茄鍋底:

1、4個番茄切片,薑、蔥切片;

2、炒鍋中放入適量玉米底油(大概就是用油刷刷了一下),放入一半番茄用鏟子鏟碎、炒出紅油

3、放入蔥、薑略微翻炒後,加入適量鹽和醬油調味;

4、倒入適量開水,放入香葉、番茄膏、辣椒仔,攪拌均勻,大火燒滾即可。

蘸料:

2勺PB2低脂粉狀花生醬用1勺醬油、1勺蒸魚豉油、芥末膏調開,添加適量清水稀釋即可,根據個人口味撒上適量香菜、香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