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薦書|銀翼殺手2049:再次關注迪克的科幻小說

前一部《銀翼殺手》(1982)上映之初,票房慘澹惡評如潮,但20年後它的聲譽卻扶搖直上,

成為科幻影片中的無上經典,在2004年英國《衛報》組織60位元科學家評選的“歷史上的十大優秀科幻影片”中,它竟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此次新片《銀翼殺手2049》,就是接著《銀翼殺手》中假想的2019年故事,講30年之後的故事。

《銀翼殺手》改編自菲力浦·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編時從別處買了一個標題Blade Runner的使用權。按照字面意思,這個片名應該譯成《刀鋒行者》,

現在常用的中譯名《銀翼殺手》據說來自臺灣,顯然不是確切的翻譯。不過既已廣為流行,也就約定俗成了。《銀翼殺手2049》的上映當然又讓迪克的小說重回公眾視野。

其實,出了科幻的小圈子,迪克在中國公眾中的知名度並不高。在科幻界,有人將迪克比作莎士比亞,

比作金庸,但這樣的比喻並不能準確反映迪克的成就和特點。如果僅從生平際遇來說,將迪克比作梵古倒還合適。

早產兒迪克出生在一個糟糕的美國家庭。出生三周,他的孿生妹妹就因電熱毯燒傷而死於繈褓之中。他5歲時父母發生爭執,

其母拒絕隨他父親赴任,決定獨自撫養迪克。迪克小學時經常蹺課,成績平庸,和寫作有關的課程只能得最低的及格成績C。他進過大學,念德語專業,但很快就輟學了。此後當過一個音樂節目的DJ,1952年他售出了第一篇小說,於是開始了全職寫作——估計是被迫的,因為他找不到固定工作。1950年代他貧困潦倒,甚至繳納不了因在圖書館借書逾期而產生的罰款。

1963年迪克因長篇小說《高堡奇人》得了雨果獎的最佳小說獎,

這雖是科幻界的大獎,但科幻本身仍是相當邊緣的,迪克的小說仍然只能在廉價出版社出版。1960年代迪克還因參與反越戰活動而被聯邦調查局監控。

美劇《高堡奇人》劇照

迪克結過5次婚,全都以離婚收場。他終身貧病交加,

酗酒、吸毒、欠債。科幻作家海因萊因愛其才,不時幫助他,有一次迪克欠繳稅額頗大,束手無策,海因萊因幫他繳了稅,讓他感激涕零。

1982年,53歲的迪克在貧病中死去,他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將他葬在夭折的孿生妹妹一旁。遺憾的是,迪克明明已經熬到了時來運轉的門口——這年第一部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上映了。據說迪克看到了影片的半成品,但沒能看到影片的上映,更沒有想到它會變成科幻電影中的無上經典。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

迪克留下的小說,在他身後成為科幻電影界的寵兒,迄今至少已被改編成了13部影視作品,開列如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銀翼殺手》(1982)

《全面回憶》→《宇宙威龍》(1990)

《第二代》→《異形終結》(1995)

《少數派報告》→《少數派報告》(2002)

《冒名頂替》→《冒名頂替》(2003)

《空頭支票》→《記憶裂痕》(2003)

《黑暗掃描器》→《黑暗掃描器》(2006)

《金人》→《遇見未來》(2007)

《規劃小組》→《命運規劃局》(2010)

《全面回憶》→《全面回憶》(2012)

《高堡奇人》→《高堡奇人》(劇集,2015~)

迪克的短篇小說→《電子夢:菲力浦·迪克的世界》(劇集,2017~)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銀翼殺手2049》(2017)

總體而言,迪克的作品勝在思想性。他沒有受完大學教育,他的知識背景雜學旁收,這倒成了他的優點。但平心而論,他的作品語言偏於枯澀,場景通常殘破暗淡,不易產生閱讀快感。他生前潦倒或許也與此有關。

2017年已經不是1982年了,人工智慧如今正炙手可熱,《銀翼殺手2049》也不想重複當年《銀翼殺手》上映時票房慘澹惡評如潮的遭遇,它似乎將主題更集中到了人類與自己的創造物之間的鬥爭上。事實上,整個《銀翼殺手》的故事,就是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問題是,既然會如此相愛相殺,為什麼還要不顧一切地研發人工智慧呢?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科普網

更沒有想到它會變成科幻電影中的無上經典。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

迪克留下的小說,在他身後成為科幻電影界的寵兒,迄今至少已被改編成了13部影視作品,開列如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銀翼殺手》(1982)

《全面回憶》→《宇宙威龍》(1990)

《第二代》→《異形終結》(1995)

《少數派報告》→《少數派報告》(2002)

《冒名頂替》→《冒名頂替》(2003)

《空頭支票》→《記憶裂痕》(2003)

《黑暗掃描器》→《黑暗掃描器》(2006)

《金人》→《遇見未來》(2007)

《規劃小組》→《命運規劃局》(2010)

《全面回憶》→《全面回憶》(2012)

《高堡奇人》→《高堡奇人》(劇集,2015~)

迪克的短篇小說→《電子夢:菲力浦·迪克的世界》(劇集,2017~)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銀翼殺手2049》(2017)

總體而言,迪克的作品勝在思想性。他沒有受完大學教育,他的知識背景雜學旁收,這倒成了他的優點。但平心而論,他的作品語言偏於枯澀,場景通常殘破暗淡,不易產生閱讀快感。他生前潦倒或許也與此有關。

2017年已經不是1982年了,人工智慧如今正炙手可熱,《銀翼殺手2049》也不想重複當年《銀翼殺手》上映時票房慘澹惡評如潮的遭遇,它似乎將主題更集中到了人類與自己的創造物之間的鬥爭上。事實上,整個《銀翼殺手》的故事,就是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問題是,既然會如此相愛相殺,為什麼還要不顧一切地研發人工智慧呢?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科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