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沙河欒卸:華北最大的銀杏林!

河北共產黨員網邢臺訊(記者畢立峰 通訊員董宇飛)銀杏,雌雄異株,落葉喬木。銀杏生長較慢,從栽種到結果要二、三十年,壽命可達千餘歲,因此又名“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

銀杏樹高大挺拔,葉似扇形,冠大蔭狀,姿態優美。

銀杏只有種子,還沒有進化出像被子植物那樣的果實結構,種子有點象杏子,俗稱白果,長的很漂亮,其營養豐富,具有天然保健作用,長期食用能夠延緩衰老,益壽延年,在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

銀杏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與動物界的恐龍一樣稱霸於世,至50萬年前,發生了第四紀冰川運動,

絕大多數銀杏類植物瀕於絕種,唯有我國自然條件優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中國是銀杏的故鄉。

在河北省南部的太行山東麓、邢臺市沙河市西南部,坐落著一個以“恒利莊園”命名的山村——欒卸村。欒卸村,明朝之前村名為長壽店。

明朝時一位欒姓將軍在外征戰,路經此地,在此安營紮寨,因驟然卸下身上鎧甲,身染風寒,不幸過世,為紀念欒將軍,長壽店村自此更名為“欒卸”村,沿用至今。現如今欒卸村已獲“全國生態文明示範村”“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該村投資1200萬,栽培銀杏80多萬株,成為華北最大的銀杏基地,也成為恒利製藥的藥材基地。2005年,萬畝銀杏園恒利中藥GAP生產基地建設被列為河北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公關專案”。

2013年3月成立了“沙河市欒卸銀杏專業合作社”。現有銀杏樹150多萬棵,有上萬畝的面積,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銀杏林。如今欒卸萬畝銀杏林成了沙河市秋季最靚麗的風景線,引四方賓客紛紛而至,讓人陶醉,讓人戀。

在這裡,一排排的銀杏樹,黃得透徹的銀杏葉,撒下了遍地的金黃。秋風一起,株株銀杏樹仿若唰地一下被點亮。鮮亮的綠葉鑲著黃邊的,通體黃成一片的,再襯上湛藍藍的天,真是明快到人心裡去了。

沙河市欒卸村農民晾曬著銀杏葉,僅採收銀杏葉一項就可為當地農民每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欒卸村民在全國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李長庚的帶領下,堅持生態與效益並重、挖山與治山結合的理念,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積極培護生態環境,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榮獲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欒卸小鎮鄉村公園成了一個集居住、生態、觀光、旅遊、休閒、養老、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園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欒卸村民在全國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李長庚的帶領下,堅持生態與效益並重、挖山與治山結合的理念,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積極培護生態環境,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榮獲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欒卸小鎮鄉村公園成了一個集居住、生態、觀光、旅遊、休閒、養老、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