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閻錫山僅憑一個山西,就能成為一個獨霸一方的軍閥

閻錫山,近代山西的傳奇人物,被稱為“山西王”,與徐帥屬於老鄉,家鄉一水之後,最後也是“一水之隔”,歷史終究無法將兩位山西大將匯流。

辛亥革命爆發以後,閻錫山在山西首舉義旗,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統治,並宣告獨立,這在京師附近省市,是很難得的舉動。

山西是個資源富集的地方,戰國時韓、趙、魏三國赫赫有名,

主要地盤就是在山西,說明山西足以供養當時的人口大國。清末山西還是中國最有名的金融中心,當時的平遙金融街在中國的地位與今天的上海浦東陸家嘴無異。閻錫山據有山西,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在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上卓有成效,得到了山西百姓的擁護。此外,山西的地形地貌也適合防守,在戰亂時期可以自成一體,安居樂業。

閻錫山管轄的晉綏軍10萬餘人,以善打防禦戰出名。在北洋時期,閻錫山歸北洋政府管轄之內,主要接受北洋政府的管理。閻錫山統治的晉綏軍,在近代混戰時期基本屬於守勢,所以成為各方勢力爭取的對象。世人皆言閻錫山精明,因為閻錫山大部分時期都會選擇避開戰爭的中心區,

努力維持中立局面。中原大戰時期,閻錫山大部分時間按兵不動,靜待天下局勢。在南方軍隊北伐時期,閻錫山以維護中央統一為名,首度接受改旗易幟,接受大一統中國。


閻錫山個人能力也十分重要。閻錫山雖是新軍閥,但他自幼受傳統文化影響,

所以在治理山西上花費了較多心血。他興辦教育、鼓勵實業、開煤礦練鋼鐵,山西的經濟發展水準在當時中國也算獨樹一幟,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確實也得到了百姓的擁護。此外,閻錫山很早就有建立獨立王國的意識,對外來的勢力十分排斥,連建造鐵路軌道寬度都與當時全國通行的准軌不一樣,所以直到建國前,除了抗日期間zg在山西建立了部分農村據點,
國府勢力基本無法觸及。

閻錫山,儘量不打仗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山西教育和經濟。所以,在閻錫山時期,山西老百姓支持閻錫山的統治,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凡創立偉業的人一定知人善任,老閻用人既任人唯親,人說會說五台話能把洋刀挎!但更任人唯賢,特別是在抗戰前後。他曾說我如還能得兩人必能得天下,可惜那兩人不為他所用。

特別是在抗戰前後。他曾說我如還能得兩人必能得天下,可惜那兩人不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