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甲午海戰剛剛失敗,此人準備放一個大招:我去偷襲東京

甲午戰爭是中國人民不願意提及的傷疤,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在實戰中不堪一擊,被日本水軍輕鬆擊敗。此後,被嚇破膽的清政府更是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貽害無窮。在當時,很多仁人志士並不服氣,一般人都認為,雖然海戰失利,但是我中國地大物博,死不投降,在陸地進行持久戰,未必不能耗死資源貧乏的日本。

這當然是一條光明而正確的道路,後來的十四年抗日戰爭,也正是在此理論指引下取得的勝利。然而,在當時還有一個人,曾經祭出了一個大殺招,倘若他能成功,恐怕戰爭的結局不會如此簡單。

這個人叫做宋育仁,和宋教仁只有一字之差。林則徐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稍微差一點點,被稱為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能有如此之眼光,得益于曾經以參贊的身份陪同公使龔照瑗出使歐洲的經歷。

他在歐洲期間,不僅僅考察當地的經濟面貌、政治格局還認真研究過國外的軍事和武器。

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因為龔照瑗回國述職,他就從以參贊的身份代理公使的職責。他這個公使,所交涉的國家還不少,包括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比利時四國。

甲午戰爭時時刻刻牽動了宋育仁的拳拳熱心,

在戰爭初期,他就估計到日本處心積慮很久,北洋水師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恐怕會有挫折。他積極主動上書朝廷,指出“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這也就是後來的持久戰思想。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清軍竟然敗得如此迅速,平壤遭到慘敗,黃海海戰全軍覆滅,輸了一個底朝天。宋育仁心急火燎,祖國的命運和他聯繫在一起,他突然迸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得知英國賣給阿根廷、智利兩國的兵艦五艘,

魚雷快艇十艘,便與使館參議楊宜治等工作人員秘密商議,先高價買回這批軍艦,再雇傭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組成一支小型水軍。

這支水軍要幹什麼?他打算假借澳大利亞商團的名義,以保護上船為名,從菲律賓出發,直取日本的東京和長崎。

這個計畫看起來瘋狂,其實有一定的可行性。按照宋育仁後來的說法,因為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可以懸掛英國國旗,而澳洲又與日本比較接近,突然奇襲,很可能一擊命中。到時候東京大亂,不說一定能滅掉日本,起碼談判桌上中日可以平等對話。

在政治上,他一面密報清廷,請求批准;另一方面積極聯絡劉坤一、張之洞等重臣,希望取得他們的支持。本來他在歐洲這麼多行動,動靜不可謂不大,但因為焦頭爛額,誰也顧不上這邊,清廷竟然一直都不知道他在幹嘛。

直到公使龔照瑗返回歐洲,得知這一切,幾乎嚇暈過去。他知道清廷已經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和談,便以“妄為生事”的罪名將宋育仁的事稟告了朝廷。李鴻章不願意雪恥,反對宋育仁的做法,慈禧太后更是怕事,宣佈將宋育仁所作所為全部作廢,並且用加緊電報把這個膽大妄為之人召回國內。

不久,《馬關條約》達成,可笑李鴻章寧願跑到日本受辱,可笑慈禧寧願割地賠款,也沒有膽量將這個計畫試一試。宋育仁的奇襲之謀最終胎死腹中,他只能望洋興嘆,把滿腔的憤怒壓制在心中。歸國途中,他把這次的全盤計畫寫成了《借籌記》,以慰壯志難酬之心。

後來由於此事牽扯的人太多,又屬於愛國行為,清廷有所顧忌,沒有嚴懲宋育仁。但是從此之後,這位熱血男兒,對於政治心灰意冷,只是涉足商界、文化界以幫助中國自強。他晚年致力於國學研究,專心修志著書,幾乎不問世事。

在政治上,他一面密報清廷,請求批准;另一方面積極聯絡劉坤一、張之洞等重臣,希望取得他們的支持。本來他在歐洲這麼多行動,動靜不可謂不大,但因為焦頭爛額,誰也顧不上這邊,清廷竟然一直都不知道他在幹嘛。

直到公使龔照瑗返回歐洲,得知這一切,幾乎嚇暈過去。他知道清廷已經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和談,便以“妄為生事”的罪名將宋育仁的事稟告了朝廷。李鴻章不願意雪恥,反對宋育仁的做法,慈禧太后更是怕事,宣佈將宋育仁所作所為全部作廢,並且用加緊電報把這個膽大妄為之人召回國內。

不久,《馬關條約》達成,可笑李鴻章寧願跑到日本受辱,可笑慈禧寧願割地賠款,也沒有膽量將這個計畫試一試。宋育仁的奇襲之謀最終胎死腹中,他只能望洋興嘆,把滿腔的憤怒壓制在心中。歸國途中,他把這次的全盤計畫寫成了《借籌記》,以慰壯志難酬之心。

後來由於此事牽扯的人太多,又屬於愛國行為,清廷有所顧忌,沒有嚴懲宋育仁。但是從此之後,這位熱血男兒,對於政治心灰意冷,只是涉足商界、文化界以幫助中國自強。他晚年致力於國學研究,專心修志著書,幾乎不問世事。